“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最近,《錦繡南歌》這部劇正在熱映,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在追劇呢?

其實,像《錦繡南歌》這樣的古裝劇,最近幾年來一直勢頭不減,常常能引發收視熱潮。並且,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幾年來的古裝劇設定的歷史時期也越來越豐富。以前還只是盛唐強漢,大清大明,而像《錦繡南歌》這樣的古裝劇,已經把故事背景設定在比較不為人熟悉的南北朝時期了。

其實,古裝劇選材的多樣化,在客觀上,也普及了冷門的歷史知識,引發了觀眾對整個中華文明的關注熱情,不是嗎?

那麼,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古裝劇可以一直保持較高的熱度呢?

或許,這也得歸因於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吧。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中國萬里長城

有人這樣說過:

歷史並不只是意味著那些過去的故事,它還極大地影響著現在和未來。對當下的關注可能決定我們能走多快,但對歷史經驗的汲取可以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漫長的歷史積澱的確是一筆厚重的財富,你我都能從中獲益。

我是挺愛讀歷史的,喜歡那種沉甸甸的滿足感。我尤其愛讀“三國”的歷史。

提起“三國”,那可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你喜歡其中的哪個人物呢?是奸雄曹操、古來人臣典範諸葛亮、還是義絕關羽?

其實,《三國志》讀多了後,我倒開始關注“江左風流美丈夫”周瑜來了。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那是何等意氣風發!曾經讀他的傳記,感嘆他的少年得志,又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悲傷。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周瑜劇照

其實,歷史裡的周瑜是一個很有謀略和智慧的人,並不像文藝作品裡描寫得那麼氣量狹小。而且,他還很擅長音律。史書說:

“曲有誤,周郎顧。”

一點點曲調裡的錯誤,都逃不過他的耳朵。

而成功指揮赤壁之戰,挫敗不可一世的曹操,無疑是周瑜一生中最亮眼的功績。你肯定對這段故事有印象吧?

那時曹操大軍壓境,剛剛兵敗的劉備又派諸葛亮來聯合,東吳內部主張投降的臣子極多,弄得孫權舉棋不定,是投降曹操,還是聯合劉備,總是拿不定主意。最後還是周郎力挽狂瀾,用一通關於敵我情況的嚴謹分析,堅定了孫權的抗爭決心。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赤壁之戰

你或許會問,提到這段歷史有什麼目的嗎?當然有,因為周瑜當時的一席話,和今天的主題:“中國”的歷史含義,有挺大的關係。

當時不少人都認為曹軍人數眾多,來勢洶洶,對比之下,東吳毫無優勢可言。但周瑜卻敏銳地意識到曹軍的弱點:身為北方人的他們不習水性,水戰能力肯定比不上吳軍。

周瑜的原話是: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很奇怪,是不是?周瑜居然稱曹操統治的北方地區為“中國”,而自己這一方為“吳越”。那麼看來,

在當時,“中國”這個詞的意思肯定和今天大不相同。

是啊,“中國”,一個熟悉得像空氣一樣的詞語,可是,你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嗎?有留意過它原始的含義嗎?

就目前來說,“中國”,這個我們國家的名字,最早出自於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何尊”。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何尊”

1963年,在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出土了一件青銅尊。據研究,它是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貴族所有,所以被稱之為“何尊”。尊的內部有銘文12行,共122個字,其中就有

“宅茲中國”

四個大字。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還得從尊內的整段銘文說起。

你肯定知道,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王朝。但是,周人本來世代居住在我國西部,都城就在今天的西安。可等到滅商之後,周成了一個疆域廣大的中央王朝,以前的都城就顯得太靠西了,不利於對整個領土的統治。

所以,克商之後,武王就想遷都。但是,因為他死得過早,遷都的計劃就一直到成王時期才得以完成。

何尊裡的銘文記載的就是這段遷都的歷史。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宅茲中國

“宅茲中國”

,翻譯過來,就是居住在“中國”,以“中國”為家的意思。那這個“中國”又是什麼意思呢?

“中”當然指的是中央。而“國”這個字在金文裡面就是“口”加上一個“或”。方方正正的口代表城池,而“或”這個字本來讀作:yù,形狀看起來像是兵器“戈”,意思是用武力守衛。所以,“國”最早的意思不是今天的國家,而是由重兵守衛的都城。

比如,西周厲王時期,“國人暴動”,這個“國人”指的就是居住在都城裡的人,而不是廣義的國民。

而何尊裡寫的中央都城,就在今天的洛陽。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洛陽明堂

洛陽處在黃河和洛河兩條河流交匯的地區,這個地方在上古被稱為“河洛”。“河洛”在中原腹地,長期是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又正好位於當時中華文明的地理中心,是名副其實的“天下之中”。

在“河洛地區”建立的都城,便是上古時期的“中國”。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河洛地區”養育了我們的早期文明。我國最初的三個王朝:夏、商、周,都在洛陽附近建都。

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而這句話已經被一系列的考古發現證實。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洛陽電視塔

東周的首都“成周”在洛陽東郊,遺址在50年代被發現。商的第一個都城“西亳”在洛陽下面的偃師市,它的遺址在80年代被發現。而同樣在洛陽東郊被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則很有可能就是夏代的都城“斟鄩”。

“二里頭遺址”在洛陽白馬寺以東,是目前被發現的最古老的都城遺址。所以,可以說,它就是已知的“最早的中國”,最早的中央之都。

你們有去過洛陽嗎?如果恰逢春暖花開,在這座城市裡,牡丹花爭相開放,是整個春日裡最美的風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哦。

學者徐宏寫過一本介紹“二里頭遺址”的書,就叫《最早的中國》,也挺值得一讀。

“中國”,這個最熟悉的詞,究竟從何而來?你可能並不知道

五星紅旗

其實,歷史離我們並不遙遠。一次名勝古城的旅行,一本有歷史知識的書,都可以迅速拉近你和歷史的距離。

相信看完今天小魚的分享,也許會喚醒你類似的記憶,那麼,就快分享到評論區吧。

我是魚小魚,喜歡的可以點贊、關注哦~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