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福”“禍”不分,僅是因為“沒有文化”?

春節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和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年關將至,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新年禮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沒想到在這五個“福”字中,竟然藏著一個意思截然相反的“禍”字。

新年禮盒“五福迎春”變成“四福一禍”的烏龍,貽笑大方,但同時也為文創產品敲響了警鐘……

01文創產品現“福禍”烏龍

近日,有網友指出自己購買的文創產品《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中的一個“福”字實為“禍”字。

出版社“福”“禍”不分,僅是因為“沒有文化”?

草書的“福”字和“禍”字看起來極為相似,但寓意卻截然相反。對於新春文創產品來說,將“禍”字當“福”字來賣,難免讓消費者有“觸黴頭”之感。

這樣低階的錯誤很快就引起了網友熱議,不久後,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發文承認該字系誤收,錯版“福”字將全線下架,並對買到錯版產品的顧客採用退款等方式補償。

02出版社“沒有文化”?

“‘四’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這場烏龍鬧得有點大,網路上一時間掀起了“沒文化”的質疑之風。

作為老牌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怎麼會出現這樣低階的錯誤?

出版社“福”“禍”不分,僅是因為“沒有文化”?

出版社“禍”“福”不分,顯然不是一個人的錯,更不是因為“沒文化”。

圖片上的“福”字,其實都是啟功字型,“禍”字則出自秦永龍、倪文東主編的《啟功書法字彙》一書的例字。

出現“誤收”,一是因為《啟功書法字彙》的編撰者“粗心”,錯把“禍”當成了“福”;二是因為《五福迎春·人文年禮2021》的編撰者“大意”,不加以把關、稽核,就將錯誤的“五福”進行發行。

事實上,此次烏龍事件的背後,還反映出了機械複製時代的弊端。

從工作人員到購買的顧客,都深知文創產品就是複製貼上的流水線商品。在“找字,複製,加工”的出版流程裡,一個文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根本就沒人會對它產生別樣的關注。

03給文創產業敲響警鐘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很樂意看到一些傳統文化機構與時俱進地推出一些文創產品,推廣中華傳統文化。

曾憑藉著網際網路“畫風突變”的故宮文創就深得消費者喜愛,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包括故宮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傳承,也讓大眾對文創產品又有了新的認識。

然而,隨著文創產品的走紅,市場背後的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粗製濫造、水平參差不齊、常識出錯……讓很多想要支援文化產業發展的消費者只能望而卻步。

出版社“福”“禍”不分,僅是因為“沒有文化”?

文創產業之所以魚龍混雜,是因為一些商家為迎合市場而放鬆對產品質量的把關。這樣做,產品線是豐富了,營收是增加了,可公眾的情懷卻只能在一次次失望的體驗中消磨殆盡。

這場“福禍”烏龍就給文創產業敲響了警鐘:不僅要緊抓產品管理漏洞,還要有更深層次的開發思路和規劃理念。生搬硬套的產品雖然簡單、省事,但極有可能出現紕漏,也無法滿足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最終要麼曇花一現,要麼敗走麥城。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如果出版社能從“禍”中發現並解決相應問題,倒也不失為“福”之體現。

(圖片來自網路,請作者與本號聯絡,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