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上大學的時候,王大椎和張小樑是上下鋪的兄弟,他倆關係很要好。平常假期的時候常常一起去下館子喝酒、KTV唱歌,有的時候還會去旅遊。

張小樑是農村家的孩子,家中還有五個兄弟姐妹,所以父母給他的生活費少的可憐,張小樑有空就會跑去做各種兼職。他和王大椎一起去遊玩時產生的花費,基本都由王大椎出。期間張小樑想過要和王大椎平攤,但王大椎卻大手一揮拒絕道:“兄弟,你這就跟我見外了,咱哥倆不用計較這些。”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原來王大椎家是開公司的,他是一個“富二代”,不缺錢。

畢業後,張小樑憑著優異的表現進了一家大公司,收入也漸漸多了起來,張小樑不敢說自己發了大財,但絕對甩了同齡人一個檔次。

一個人在大城市漂泊,難免會感到孤獨,張小樑自然也不例外。他愈發懷念起大學的那段日子,更想念自己的好友王大椎。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張小樑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對王大椎始終有著濃厚的感激之情,畢竟當時王大椎在方方面面都很照顧他。於是,兩人再度聯絡上了。

兩人一拍即合,王大椎住到了張小樑租的房子裡,兄弟兩個也可以重新回到大學那樣的生活裡。原來王大椎不想“啃老”,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決心出來闖一闖。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一開始,兩人也的確與大學的時候沒啥兩樣,有空了就一去出去玩。唯一不同的是,曾經王大椎是掏錢的那個人,現在掏錢的成了張小樑。當然了,他倆本來就不是把錢財看得很重的人,所以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沒過多久,他倆就開始慢慢的有矛盾了。參加朋友聚會的時候,每當有人表示羨慕王大椎能交到張小樑這樣的朋友時,王大椎都會說這麼一句話:“這是自然,當年我倆在讀大學的時候,我對他可是非常照顧的!”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久而久之,“我當年對你如何好”這樣的話成了王大椎的口頭禪,只要有人羨慕他倆的關係時,他就會搬出這句話來,這讓張小樑心中埋了一根刺。

雖然說王大椎說得是事實,但張小樑就是感到難受,因為這讓他有一種被視為忘恩負義之人的感覺,難道他張小樑在王大椎面前就註定要矮一頭?

就這樣,張小樑和王大錘的關係逐漸疏遠,第二年,雖然他倆還是在同一個城市,但卻沒有住在一起了,見了面依舊是好哥們,不過他倆都能感覺到相互間的那層隔閡。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恩惠不可常掛嘴邊。

莎士比亞說過:再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

做人,要懂得感恩,幫助他人是一種傳統美德。然而有些人卻將其曲解,導致“感恩”變了味。我們周圍常有這樣的人:一旦幫助了別人,就覺得自己有恩於人,對方欠了自己多大的債似的,並且自己在對方面前總有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高高在上。

越是情商低​的​人,越會常將“恩惠”掛在嘴邊,難怪人緣越來越差

如果是一般人到還好,最怕的就是你的朋友對你是這種態度。你可以試想一下,本來某件事情你可以自己解決,只不過要多花費的功夫和時間,結果你的朋友幫你完成了。事後他時不時在你面前提起他對你的幫助,你就會感覺自己矮人一頭,很沒面子。

文中的王大椎就是這樣的人,他總是在張小樑面前提起當年對他的好,在其他人面前唸叨恩惠,不管王大椎是不是無心之舉,都會讓張小樑抬不起頭來。

同理,當我們對朋友施以援手時,為了不讓這份情誼變質,最好也不要總把恩惠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