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之名因何而來?千年古剎的歷史之謎至今未解

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老城東約12公里處有一座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後修建的第一座寺廟,而且是由當時的官方修建。白馬寺在歷經了上千年的風雨變幻、戰亂兵災,幾興幾廢,都仍屹立於洛陽城中。如今白馬寺的規模和格局都來自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整修。寺內著名的齊雲塔重建於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如秀和尚還考證說,齊雲塔始建於東漢永平己巳(69年)。

白馬寺之名因何而來?千年古剎的歷史之謎至今未解

相傳公元65年,一個金人出現在漢明帝的夢境中,頂上金光閃閃,在殿宇間盤旋不止,第二天明帝詢問群臣,有大臣認為這個金人就是“佛”。後來明帝派使者遠赴天竺,以求佛祖影象,使者跋山涉水途徑大月氏,恰逢天竺兩位高僧,於是邀請二人同歸漢朝。回到洛陽後,明帝禮遇兩位天竺高僧,並建造了白馬寺,請兩位高師講解經書,光大佛法。因此白馬寺也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釋源”即是佛教的發源地,“祖庭”意為祖師的庭院。這種“釋源祖庭”的獨特地位,使其他寺廟再興盛也無法與其相比。自白馬寺建好後,便成了東漢最重要的譯經道場。曹魏時,佛學上的重大事件戒律的傳入也與它有關。天竺僧人柯伽羅在黃初三年(222年)來到洛陽,正是在白馬寺翻譯岀了我國第一本佛律《僧祇戒本》。

白馬寺之名因何而來?千年古剎的歷史之謎至今未解

那麼這座“中國第一古剎”緣何得名呢?

眾說紛紜中最流行的說法是“白馬負經東來。”來源就是漢明帝夢見佛的故事,由於他派遣使者到天竺求取佛法,回來時由白馬馱著佛經,於是為了紀念白馬的功勞,便命名為“白馬寺”。至今白馬寺前還有馱經形象的白馬。這次著名的取經因為發生在漢永平年間,所以稱為“永平求法”。然而這次求法的本身就疑點頗多。求法的具體時間、派遣的使者的姓名、漢使到達的地點、是否有異國高僧同使者來華,這些問題史書中大都記載的不是很詳細。因此“永平求法”可能就不存在,那麼白馬寺由此得名便站不住腳了。而且有學者根據文獻考證,白馬寺這個名字在建寺200年後才在文獻中岀現,建寺之初並不叫白馬寺。

還有人認為,“白馬寺”得名是因為“白馬繞塔悲鳴”的傳說。相傳有個外國國王要毀掉各個寺廟,最後只剩下招提寺還沒拆毀,夜裡便有一白馬繞塔悲鳴,這位國王知道後便停止了毀寺,並把招提寺改為白馬寺。根據文獻記載,漢朝晉朝年間確實有不少寺廟叫“白馬寺”,只是它們都逐漸毀壞了,只有洛陽這座白馬寺不但完整的保留了下來,而且還名震天下。但是,漢晉其他地區的白馬寺也可能只是因為洛陽白馬寺是“釋源祖庭”,所以大家紛紛模仿。

白馬寺之名因何而來?千年古剎的歷史之謎至今未解

還有人對以上兩種看法都不贊同,認為“白馬寺”實際上是“白蓮寺”。蓮花是佛教中的聖物,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蓮花在中國的意義自然也變得神聖。而“蓮花”的梵語為padma,“白馬”的讀音原是這個梵語詞的譯音。而有了白馬寺後,“白馬馱經”或“白馬繞塔悲鳴”的故事才在民間流傳開來。然而這種說法雖然是從語言學的角度獨闢蹊徑,但缺少更多的證據,也得不到大家的廣泛認可。

所以不論是“白馬馱經”,還是“白馬繞塔悲鳴”,亦或是“蓮花”的音譯,都沒有很確實的史料能證明白馬寺這個名字的由來,也算是給世人留下的一個歷史之謎。但是白馬寺作為中國的千年第一古剎,見證了中國佛教的興盛,也見證了很多封建王朝的興衰,對佛教在中國的生根和傳播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