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鴻門宴雖然是一場慶賀勝利的宴會,但無論是主人項羽還是客人劉邦,都不是來喝酒慶賀的。項羽的謀士范增認為劉邦在咸陽的所作所為已經暴露了他想爭奪天下的野心。因此,范增力主要殺死劉邦,早日除掉這個禍害。

從實力上看,劉邦和項羽不在一個層面上,所以項羽想殺劉邦,想不成功都不可能。但最後項羽卻放走了劉邦。失去了這次機會後,項羽等於是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後來費盡心機也殺不了劉邦,反而死在對方手裡。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根據記載,劉邦是知道項羽要對自己不利的,也知道自己實力不如對方,真要打起來,肯定連自己的屍體都找不到了。所以,劉邦才不得不親自到鴻門去參加宴會,目的是求得項羽的原諒。

按照實際《史記》中的描述,劉邦見到項羽後,先服軟道歉,說自己沒有冒犯項羽的意思,封閉秦王宮殿,是為了等項羽來查收。而封閉函谷關也是誤會,是為了擋住其他諸侯而專門迎接項羽入關,這表明劉邦是把項羽當主人的。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項羽相信了劉邦的解釋,不但不殺他了,還把自己在劉邦內部的內奸給出賣了,並留劉邦喝酒。但范增卻不放棄,和項莊商議,以舞劍助興為名,想殺死劉邦。沒想到項羽的伯父項伯和他們不是一條心,他站出來和項莊對舞,總是擋在劉邦的身前,救了他的性命。但不管怎麼樣,劉邦的生命還是處在危險當中。如果不想出辦法,劉邦還是可能被項莊殺死。

好在劉邦手下有張良,他見事情不好,就走出大帳找來樊噲,向他說了大帳裡面情況非常危險。樊噲雖然是莽夫,但也知道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時候,於是,就不顧一切拿著兵器闖大營。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在大帳裡,樊噲站在項羽面前,指責項羽處事不公,要殺有功之人,這樣做會讓天下英雄寒心。他的話義正言辭,讓項羽無話可說,只好賞賜樊噲。而劉邦也藉機離開項羽大營,回到了自己的營地。

之所以說鴻門宴的結局充滿了戲劇性,就在於項羽雖然受到樊噲的指責,感到心中有愧,放棄了殺劉邦的念頭。但問題在於這個時候雖然項羽不打算殺劉邦,但范增和項莊這兩個負責具體行動計劃的人卻沒有放棄。而且項羽改變主意,是在大帳裡,外面的人卻不知道。所以,這個時候,項羽的大營應該是防備森嚴,樊噲能帶著兵器闖入大帳,就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再讓劉邦找藉口,在大營裡找到出路平安離開,就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楚軍能打勝仗,靠的是軍紀嚴明,怎麼就能讓劉邦領著幾個人在大營裡就偷偷溜了呢?而且司馬遷在這個時候的說辭是不一樣的,一會說劉邦是一個人獨自騎馬走的,一會又說是在樊噲等四個人保護下溜走的,這前後不一的說法又怎麼解釋呢?但這是小問題,重要的是要知道項羽有心殺劉邦時,是命令全軍飽餐戰飯,準備第二天開戰的。因此全軍上下都知道劉邦是敵人,難得那麼多人就沒看見劉邦在大營裡走動?怎麼會允許劉邦輕易從大營裡溜走?

歷史上真正的鴻門宴並沒有殺機四伏,與之相反:氣氛很融洽

因此,鴻門宴不應該是充滿殺機的宴會,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沒有發生。而與殺機四伏的氣氛相反,鴻門宴應該是一個講和的宴會。項羽在之前,是有心要殺劉邦,但劉邦見到項羽之後,劉邦一服軟,再吹捧項羽,他也就放過了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