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19世紀,清朝末年,一股濃濃的烏雲正卷積在神州大地之上,許多中國人都感覺到,將來的不久也許會有有大事發生。

北京的一個衚衕裡。一個穿著長袍的年輕人正在焦慮地踱步,周圍有幾個人彷彿在勸說他什麼,只見那個青年卻堅定地搖了搖頭,如同下定決心一般,周圍的人看見如此,只能長嘆一聲,離開了那個地方。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這個年輕人就是譚嗣同,他參加領導了戊戌變法,失敗後,同僚們紛紛逃走,譚嗣同卻不肯聽勸告,固執地留在了自己的瀏陽會館,很快就被慈禧派過來的清朝軍兵抓住,光緒二十四年,他和其他五人在北京菜市口英勇就義,被稱作戊戌六君子。

當我們今天再次回過頭來去看待,譚嗣同一個人孤身在自己的住所,看著眼前呼嘯的狂風,耳邊傳來清兵的破門聲,他是否會害怕呢?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到了行斬的北京菜市口,熙熙攘攘的人們紛紛擁擠著來到刑場,想看這個朝廷欽犯痛哭流涕的懺悔,可是即便是刀頭即將落下卻是振聾發聵的怒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死的時候,譚嗣同只有33歲。

譚嗣同並非出身寒門,他的父親便是清朝的重臣,湖北巡撫譚繼洵,但是譚繼洵在兒子下監獄,即將問斬的時候,卻始終沒有做出什麼舉動。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難道這個父親就如此不在意這個兒子嗎?又或者是因為他是慈禧眼中釘肉中刺,害怕會牽連到自己呢?譚繼洵確實是一個非常保守的人,自幼飽讀儒家詩書,最為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當時的湖廣總督張之洞希望和他一起,上奏慈禧進行新政他都不肯,對待自己的兒子譚嗣同,由於兩個人意見不和,也非常不愉快,譚繼洵經常說:“守老氏之寶,不欲為天下先。”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可是這不代表他不愛他的兒子,譚嗣同死後,譚繼洵大慟,親手書寫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

實際上譚嗣同下監獄到問斬只有三天的時間,遠在湖北的譚繼洵能做什麼呢?即便他得知了慈禧要問斬譚嗣同的訊息,恐怕也無能為力那,一個父親想救兒子的心,擋不住猙獰的國家機器。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當時除了問斬的譚嗣同,戊戌六君子還有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得意門生楊銳,張之洞非常疼愛這一名聰慧的弟子,張之洞比譚繼洵官職更大,而且還是慈禧身邊的得力干將,即便是他,在這件事情上也不敢說多一句話。

譚嗣同等人希望繼續進行變法,將被慈禧軟禁的光緒帝釋放出來,並且移交權力,這無非是觸犯到了憑藉權力起家的慈禧的逆鱗。慈禧龍顏大怒,要求將維新派紛紛問斬

譚嗣同父親為湖北巡撫,身居要職,兒子入獄為何無動於衷不求情?

維新眾人都不傻,康有為和梁啟超紛紛逃離出國,可是譚嗣同等人不願意低下他那高傲的頭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他的鮮血慢慢流進了這一方面土地,成為了這個國家民族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