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株連九族時,犯人為何不逃跑?原因無非3個

據《尚書》記載,在先秦時期,比如說周文王時期,百姓犯了罪,一般會畫地為牢

簡單點說就是,在犯罪現場劃個圈,讓犯人呆在裡面。而且規定,不到時間不準出來。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監獄,是漢代的張良發明的。而與監獄相配套的刑法,則出自蕭何之手。至於這株連九族的做法,其原型是商鞅時期的連坐法。說白了,就是一人犯罪,其鄰居好友等都要受牽連。

當然,這是一種暴政,所以後來被廢除了。但不知從何時起,它又被重新啟用,並變得更加嚴苛,叫株連九族。事實上,中國正史中有明確記載的,被株連九族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御史大夫景清。當時他意圖刺殺朱棣,後失敗被抓,誅九族。

古代株連九族時,犯人為何不逃跑?原因無非3個

還有一個叫方孝孺的,據說被誅了十族。但事實上,那是祝枝山在那胡說的,歷史上的方孝孺,就被滅過一族!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株連九族時,犯人為何不逃跑?

首先得承認,在古代社會的確有少數甘願受死的貞烈親屬,但多數人其實還是怕死的,而之所以不跑,其實另有原因。

1、心存僥倖

都要被滅族了,為什麼會有人心存僥倖呢?因為古代有幾類人是排除在被殺之列的。雖然滅族時喊的口號是“男女無少長皆殺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不是這樣。比如東晉時就規定不殺婦女,唐朝時又規定不滿16歲或者老年人(男80,女60以上)、殘疾人是不殺的,明清兩朝也基本沿用了16歲以下只罰沒為奴的規定。

古代株連九族時,犯人為何不逃跑?原因無非3個

2、速度太快

當然,心存僥倖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執行的速度太快。古代凡是被判誅族的家族,往往都是犯了謀反、大逆等重罪,對於處置這些人,朝廷都是不講究審判或者秋後問斬的,往往是怎麼快怎麼來。

比如西漢的晁錯,漢景帝以“大逆不道”族他三族的時候,晁錯還毫不知情,正穿著朝服打算去上朝,結果半道被殺,而他的家屬更是來不及做任何反應就被滅族了。三國時的諸葛恪也是如此,在被孫亮設計斬殺的同時,軍士已經趕赴他府邸押家屬赴刑場,連拘押這個程式都省了,這種“短平快”的處理方式也讓被滅族的家族完全來不及反應。

3、實在跑不掉

古代株連九族時,犯人為何不逃跑?原因無非3個

春秋時盛行宗族聚居,秦朝以後開始家族聚居,即一個家族往往都居住在同一個府邸或者相鄰地區,以達到家族抱團取暖的效果,但這樣也給滅族帶來了不少便利。當滅族決定作出後,軍士即趕赴罪犯家中,依照戶籍甚至是家譜來綁縛那些需要株連的家屬,可謂一鍋端。

如果正好有人僥倖不在家中,官府也會立刻下達海捕文書,在實行保甲連坐又人員流動性差的古代社會,一個地方很長時間都不見得有陌生人出現,一旦有,馬上會有人警覺的向保長報信,以免受連坐之罪。顯然,在天羅地網面前,想要僥倖逃脫實在是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