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裡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而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清,寡婦也,能守其業,用財自衛,不見侵犯。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檯。夫倮鄙人牧長,清窮鄉寡婦,禮抗萬乘,名顯天下,豈非以富邪?——史記·殖貨列傳

兵馬俑剛挖掘出來時,世人都被驚到了,給它冠以第八大奇蹟的稱號。當人們得知兵馬俑不過像秦始皇陵手中的一粒沙子時,無不對挖掘秦始皇陵帶來的超級震撼充滿期待。想想看,兵馬俑以其恢弘的氣勢折服了全世界,那56。25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挖掘出來會是什麼樣的場面?

秦始皇陵還深埋在黃土之下,遲遲不能呈現在世人面前,但使用大量儀器的探測工作卻一直在進行,秦始皇陵的拼圖有了一個大概的面貌。秦始皇陵的一大特點就是如史書記載的那樣水銀瀉地,灌為江河湖海。秦始皇陵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秦始皇為什麼要動用七十萬人力建這樣龐大的陵寢?要知道答案,就讓我們走近秦陵,走近秦始皇。

秦始皇陵裡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功蓋天下,心比天高

秦始皇給後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絕世威武,無上殘暴。秦軍一出六國失色,始皇一怒地動山搖。六國一統後,秦始皇又實施嚴刑峻法、高壓統治。從《漢書·刑法志》裡我們可以看到,秦法一人犯死罪,左鄰右舍不管知不知情,也要受牽連被殺。還有些罪要滅三族,為滅九族開了個先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更是增加了大量的刑罰,難怪史上第一暴君的標籤幾千年都洗不掉。

這個以暴治國的秦始皇,其實也不是不講策略。他滅了六國卻沒有滅六國的貴族。雖然那些貴族的封地被沒收了,但人卻被秦始皇接到咸陽撥專款養了起來。這些人作為肉票,保住六國遺民中的那些追隨者不反,以免泛捕濫殺到修宮殿、陵寢都找不夠人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從生活方式上封閉獨立空間,完成六國歸化,普天之下的人用起來就方便多了。佔有天下、統治天下、享用天下,秦始皇都做到了。他還要煉丹訪仙、長生不老,讓天下永遠屬於他。

秦始皇陵裡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如果這些事他生前沒做成,那他就要把天下搬進他的長眠之地,好讓他繼續統治。於是龐大的地下帝國建了起來。帝國裡他統治過的一切自然都必須要配置,包括照耀他統治的日月星辰。軍隊不能成建制用活人殉葬自毀長城,就用陶俑代替有了兵馬俑;日月星辰用寶石、夜明珠鑲嵌滿穹頂。那江河湖海怎麼辦?本來就潮溼的地下引條河進來肯定不行,於是就用水銀代替。這樣秦始皇統治過的人間世界就被他壓縮到地下,讓他死後去繼續佔有。

水銀構成的秦國水系

經過當代一系列綜合探測,秦陵的水銀分佈在秦始皇地宮周圍。水銀的強弱分佈有明顯的規律,勾畫出秦國的疆土水系。東南、西南水銀濃度很高,而東北、西北水銀濃度較弱,對應著渤海和黃海的位置。要用水銀畫出這樣大的3D圖形,水銀的用量自然相當巨大。根據勘探,秦始皇陵裡的水銀可能達到百噸之多。在秦始皇陵上,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知道地下是一片水銀的江湖。

普通的石榴樹一般能長到四米,秦始皇陵的石榴樹卻只有兩米左右,而且形狀畸形,如同被人工扭曲的盆景。到了石榴成熟的季節,這裡的石榴沒人敢吃,其中的水銀含量嚴重超標,埋在地下的樹根不斷在吸收揮發出來的水銀。

那如此巨量的水銀是從哪裡搞來的呢?要知道在那個時代,水銀還十分珍貴,獲取這樣多的水銀並不容易。當時水銀用丹砂冶煉獲取,西南是丹砂礦的主產區,在秦國巴郡就有個擁有大量丹砂礦的女富豪。她名叫清,因為是繼承亡夫的產業,人們叫她巴寡婦清。這個女人和秦始皇私交不一般,秦始皇不僅允許她建立私人軍隊、和自己平起平坐,在她死後,還專門為她設立了“懷清檯”。

秦始皇陵裡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有這樣的關係,秦始皇陵用水銀肯定就由她大量提供。她本來就很富有,承接了這個國家工程中的一個大專案,更能賺得盆滿缽滿。在史記為富可敵國的商人寫的列傳中。不過巴寡婦清要獨自提供上百噸的水銀也不可能。明清兩代時,涪陵上貢給朝廷的水銀每年也只有300斤。

秦始皇從十三歲登基成為秦王后就開始建秦陵,到他死的時候還沒有完全建成,前前後後用了整整39年。一掃六合後,擁有四海的秦始皇就能盡收天下的丹砂來為他的皇陵冶煉水銀,巴寡婦清應該只是大承包商之一。按那個時代的水銀產量,陵寢的用量足以讓市面斷貨,幸好水銀不是必需品,不然價格應該高得離譜沒多少人承受得起。

灌滿水銀的秦始皇陵不僅造就了奇異的江河景觀,還可以為隨葬的物品起到防腐的作用。而水銀對人的劇毒性,也阻止了盜墓者的進入。不過現在還沒有發現水銀外洩的情況,也就是說,兩千多年來還沒有盜墓者進入過秦始皇陵的核心地帶。在一個城市大的區域要找到地宮的位置也和中彩一樣難。不過核心區域除了水銀還有各種厲害的機關,盜墓者找到了地宮多半也是找死。

秦始皇陵什麼時候能完全呈現給世人

因秦始皇沖天私慾而建造的宏大地下帝國,必然凝聚了那個時代最頂尖的工藝技術,收藏著數不清的奇珍異寶,為什麼就只挖出兵馬俑,而不都挖開來讓人一睹為快嗎?正是因為有兵馬俑的教訓,秦陵的挖掘才無限期延後了。1974年發現埋有兵馬俑的墓坑後,考古工作者就興奮的進行了挖掘。但保護措施沒達到相應的水平,很多竹簡挖出來頃刻就成了碎渣甚至粉末,讓珍貴的史料永遠消失在歷史中。

人們後來看到的兵馬俑都是一色的土黃,其實剛挖出來時,陶俑全都是彩色的。遇到空氣後,顏色才快速地退去。因為這些問題,兵馬俑的挖掘緊急叫停,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要挖掘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除了文物保護,巨量的水銀也是一個大問題。

秦始皇陵裡到底灌入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能明白了!

挖掘中即使能夠有效防毒,挖開了也不能讓水銀揮發,失去了舉世僅有的江河湖海。就算這些問題都能解決,參觀者難道要穿著全套重灌防護服進行參觀?為了讓秦始皇陵能完整地儲存下來,三五十年可能都不會進行挖掘,只能當技術發展到能確保原貌的時候,這個奇蹟才能呈現給期待著的世人。

結語

秦始皇舉天下之力為自己修建死後的帝國,在當時勞民傷財,但卻給後人留下一個宏偉的穿越通道。水銀江湖中流淌著的故事,將不斷地被充滿迷思的後人挖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