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自從太子朱標去世,就將朱元璋所有計劃打亂了。朱元璋用心培養朱標,根本沒想過其他繼承人選,太子突然去世,讓朱元璋措手不及。不得已,他只好立朱允炆為皇太孫,可是朱允炆還小,朱元璋又不得不幫他鋪路。

怎麼鋪路呢?首先就是除掉功臣,這些開國功臣,手中都有很大的權力,在朝中也很有威望。朱元璋害怕朱允炆繼位後,會主少國疑,這些功臣可能會不服小皇帝,於是朱元璋一個個除掉他們,不過也為孫子留下了一兩個。

再者就是提防藩王,朱元璋在臨終前,特地留下遺囑:“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他不準藩王進京奔喪,就是害怕他們趁機作亂,一旦如此,朱允炆根本沒辦法抵抗。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只可惜朱元璋如此費心,最後還是沒能幫助孫子,保住他的皇位。建文四年,朱棣在靖難之役中勝出,建文帝朱允炆,在宮中放了一把火,從此便下落不明。

既然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他就應該知道,事情一旦發生,朱允炆肯定會敗。而且眾多兒子中,他也知道朱棣能力最強,既然如此,他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這樣就可避免叔侄相殘了。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有幾個原因。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一、朱棣前面還有哥哥

長子朱標剛去世的時候,老二秦王、老三晉王都還在世。按照立嫡立長的傳統,朱元璋就算要傳位給兒子,也會先考慮秦王。秦王過後還有晉王,之後才輪到朱棣。

如果朱元璋直接傳給朱棣,必定引起其他藩王不滿,這樣更容易造成兄弟不和。可朱元璋又並不屬意秦王,於是他還是選擇了朱標一脈。

要是朱標去世後,朱元璋真的繼續選擇兒子,那對朱棣來說就是好事。因為在朱元璋駕崩之前,秦王和晉王都相繼死了,如此一來,皇位就真的落到朱棣頭上了。可惜朱元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斷了朱棣的路。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二、太子勢力已培養起來

朱元璋一直都認準一個太子,那就是朱標。朱標從小開始,就受到朱元璋的重點培養。當時李善長是太子少師,徐達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這些開國功臣,全部都要圍繞太子轉。

另外,除了太子的東宮之外,不再另設府僚,因為朱元璋說:“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如果另外設府僚的話,不方便各位大臣輔佐太子。

朱元璋還對群臣說過:“我的兒子將來是要管理國家的,所以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正其心。不要總是死讀書,這樣將來會一無是處。”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當時滿朝文武都知道,明朝只有這一個太子,將來他就是繼承朱元璋皇位的人。朱元璋甚至放權給朱標,讓他學習如何治國。

所以在朱標去世時,他周圍的勢力已經相對成熟,背後也有不少勢力支援。這時立朱標的兒子為儲君,這些勢力才會繼續忠心輔佐,換做是其他藩王的話,這些人未必會服氣,那麼對國家是不利的。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三、朱元璋不止擔心朱棣一人

很多人認為,朱元璋不準藩王進京奔喪,主要是防朱棣,因為他知道朱棣的野心。可筆者認為不然,朱元璋要防的,是朱允炆所有叔叔。因為朱允炆少不更事,無論他得罪哪位叔叔,對方要扳倒他,朱允炆都無力抵擋。

當然除非其他藩王都進京勤王,可大多藩王都會明哲保身,要不就等著坐收漁翁之利。因此朱元璋擔心的,是所有藩王,並不指朱棣一人。有野心的也不止朱棣一人,只是因為最後他謀反成功了,大家便誤以為,朱元璋想防的就是他。

不管朱元璋選擇立哪位藩王為太子,其他人必定不服。如果立實力弱的,像朱棣這樣的強者,就會起兵奪位。如果立實力強的,比如朱棣,其他藩王必定群起而攻之。朱元璋最不希望的,就是他們兄弟自相殘殺。於是,他也只好繼續從朱標一脈中選擇。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四、朱元璋預料不到事情發展

其實朱元璋臨終之時,並沒有幫朱允炆把路鋪完,可惜他沒有時間了。無奈之下,朱元璋只有下旨,不準藩王進京奔喪,他以為只要將藩王擋在京城外,朱允炆就是安全的。

只是朱元璋想不到,朱允炆一上臺,就會馬上決定削藩。當初他就是怕朱允炆少不更事,會得罪某位叔叔,誰知朱允炆一下得罪了所有叔叔。如果他知道,一定不會贊同孫子這樣做。

朱元璋擔心藩王,不斷為朱允炆鋪路,為何不直接傳位給朱棣

還有就是,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棣竟然敢明目張膽起兵謀反,但凡他知道一點,在閉眼之前,他都會想法削減朱棣的兵力,來保證朱允炆的安全。

要是朱元璋早知道這樣的結果,不知他會不會直接傳位給朱棣呢?

(參考文獻《明史》《明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