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在如今的漢中市博物館,儲存著一件與三國曆史有關的文物:一匹石馬。據《陝西省通志》、《關中勝蹟圖志》、《續修南鄭縣誌》及《漢中府志》的資料記載,這匹石馬原本位於漢中市北門外兩公里處的石馬坡,是在1973年被漢中市文物部門從當地田間獲得並儲存在市博物館內的。清乾隆年間的《南鄭縣誌》稱,這匹石馬原本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魏延墓前的物件。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說到這兒,或許有不少演義迷會說:在《三國演義》當中,魏延不是被蜀漢以謀反的罪名誅滅了三族嗎?怎麼會有他的墓地出現呢?瞭解三國曆史的人可能也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魏延被楊儀誅滅三族,蜀漢帝國又怎麼會為他修建墓地呢?要解釋這些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歷史上魏延的故事開始說起。

魏延,字文長,漢末荊州弋陽人氏。《三國演義》中稱,魏延是在劉備南征四郡的時候殺了長沙太守韓玄後加入劉備陣營的。當時諸葛亮說他腦後有反骨,一度打算將其斬首。但這不過是小說家言,並非歷史的真實。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早在劉備奪取荊州四郡之前,魏延就已經是劉備的部下了。《三國志·魏延傳》稱,魏延是劉備的“部曲”。所謂“部曲”,指的是劉備的家兵。這也就意味著魏延並非如小說所言的是一位降將,而是劉備的心腹和嫡系。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備應益州牧劉璋的邀請進入益州。隨行的除了龐統、黃忠等人之外,還有魏延這位當時尚且籍籍無名之人。不過,在同年年底益州爭奪戰爆發後,魏延很快成為劉備軍中的一名將領,率部向劉璋發動進攻,並屢立戰功,獲得劉備的賞識,被任命為牙門將軍一職。

到了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從曹操手中奪取了戰略要地漢中。派誰來鎮守漢中,成為蜀漢文武的一個話題,不少人認為這個職務非猛將張飛莫屬。但出人意料的是,劉備卻提拔了魏延擔任漢中太守一職。這一任命也引發了不少蜀漢文武的疑慮。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面對文武的質疑,劉備特意當眾詢問魏延如何才能守住漢中。《三國志·魏延傳》載,魏延說了這樣一句話,令蜀漢文武群情振奮,疑慮之心一掃而空。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除了豪言壯語之外,魏延也對漢中的防禦做了精心的部署。魏延根據漢中的地形特點,制定出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防禦方針,確保漢中地區的安全。這套戰略後來也被諸葛亮所沿用,成為蜀漢帝國抵禦曹魏入侵的國策。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後主劉禪稱帝后,諸葛亮發動了多次北伐之戰,魏延悉數參加,並有過擊敗曹魏名將郭淮及張郃等赫赫戰功,令對手聞風喪膽。他也因此獲得後主劉禪及諸葛亮的重用,擔任了前軍師、徵西大將軍等要職,在北伐大軍中的地位僅次於諸葛亮。

不過,軍功顯赫的魏延也有著一些致命缺點,例如與同僚關係緊張、因對諸葛亮的部署不滿而經常埋怨等等。這其中尤以與諸葛亮的心腹楊儀形同水火而令諸葛亮非常頭疼。諸葛亮愛惜魏延和楊儀的才能,不忍處罰,不料後來卻釀成了一場悲劇。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遺命全軍撤回漢中。但魏延卻認為即便諸葛亮病逝,北伐大業也要繼續進行。因此,他不但拒絕撤軍,還燒燬了北伐大軍主力後撤的閣道,同時上表後主劉禪,指責楊儀作亂。不過,魏延的上表不但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被後主劉禪及眾多大臣所懷疑,楊儀更是出兵向魏延發動進攻。最終,魏延被楊儀所殺,三族被滅,一代名將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三國名將魏延被誅三族,為何得以平反昭雪?一匹石馬道出真相

既然如此,魏延墓又是誰興建的呢?儘管《三國志》中沒有留下蛛絲馬跡,但一些地方誌中卻給出了答案。《南鄭縣誌》載,對於魏延與楊儀的這場恩怨,蔣琬心中一清二楚,也知道魏延當時根本就不是謀反作亂,而是與楊儀的不和而引發了這場慘劇。等楊儀自盡而亡後,蔣琬在朝堂上談及了魏延的功績,在石馬為魏延興建了一座墓地,並在墓前立了一對石馬及一對石人。這說明在蔣琬執掌朝政期間,為魏延平凡昭雪。

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千年滄桑,魏延墓前的這一對石馬中的一匹早已不復存在,剩下的一匹也被殘破不堪。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修建川陝公路,魏延墓又遭到了徹底的破壞,僅存的這匹石馬也被隨意仍在原地的田間。如果不是上世紀八十年被漢中市博物館收藏,或許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南鄭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