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隨著皇太極的入關,清政府的統治正式建立。

清朝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其中乾隆,嘉慶和道光皇帝統治期間極其重視滿族人,所以在這三位皇帝統治期間,漢人將軍特別少。

在這一時期,滿族和漢族分離嚴重,作為漢人很難在朝廷建功立業,但是楊遇春是一個特例。

他被譽為三朝元老,憑藉自己真本領打過一百多場仗,每一次都能全身而退。

所以在清朝他有極高的威望,他是真刀真槍打起來的漢人名將。當他辭官掛印時,又被皇帝叫進宮中封為一品大官、賜黃馬褂一件,去世時被道光皇帝加封為一等侯爵。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一、 乾隆年間嶄露頭角

楊遇春出生在乾隆年間,小時候的家庭還算富裕。

父親從商,想要家裡出一個文人,所以希望他能透過科舉在朝廷之上謀個一官半職。這樣能對自己的生意能照顧一些,但還沒等到他考取功名,父親就因為賭博把家產全部敗壞。

楊遇春非常氣憤父親的所作所為,所以他在十九歲那年就離開了家

獨自一人前往京城參加科舉,父親想要他成為一個文人,他好像是刻意報復父親那樣考取了武舉人。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在當時的武舉人地位非常高,楊遇春就來到了大將軍福康安的身邊,做他的親信。

福康安算是他的一個貴人,他看出來楊遇春身上有不凡之氣,所以私下裡十分照顧他。

得到上級的賞識,楊遇春在軍隊裡更加賣命。自己的武功非常不錯,要想更上一層樓就要學習知識。

每到夜裡就能看見楊遇春的帳篷有火光,那都是他在刻苦學習。

隨著福康安成為四川總督,楊遇春也成了一個小頭目。

乾隆年間偏遠地區經常有農民起義,在乾隆四十九年,甘肅爆發農民起義。楊遇春跟隨福康安前去鎮壓,這場不成熟的起義僅僅十天就被鎮壓下去。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鎮壓這場農民起義算是楊遇春的敲門磚,在戰場上他勇往直前,獲得福康安的讚賞。

所以福康安將他的官職再次提高,雖然是一個小官,但是讓楊遇春知道能打勝仗就能升官。

都說選擇不對努力白費,楊遇春做了一個最對的選擇就是跟隨福康安。

福康安是清朝常勝將軍,在戰爭中很少打敗仗。再加上福康安的賞識,楊遇春想不成名都難。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讓楊遇春一戰成名的是苗民起義,那是乾隆六十年。福康安率領部隊前去進攻,但是這次起義是有備而來。

不出三日便把苗民便把福康安圍住,楊遇春殺伐果決分析利弊之後從側翼突擊。

不僅解決了福康安圍困之難,還一舉鎮壓起義軍招降數千人。

福康安對楊遇春更加讚賞,覺得他是一個天降奇才,不應該永遠在自己的身下。

於是福康安向皇上請旨,希望能夠將楊遇春的官職再次提高。

乾隆知道楊遇春的所作所為自然開心,於是將他官封為二品。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二、 嘉慶年間站穩腳跟

因為在乾隆年間的英勇作戰,為他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鋪墊。

嘉慶還沒有登基之前就聽說過這個漢人將軍的威名,乾隆把江山交給嘉慶之前,就跟他說過一定要重要楊遇春。

嘉慶皇帝很是聽自己皇阿瑪的話,每一次起義都派楊遇春鎮壓。尤其是著名的白蓮教起義,白蓮教是民間組織不滿意皇帝的統治,幾乎每三年就會鬧一次起義。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白蓮教的民眾武功高強, 是一支有素質的隊伍,在鎮壓他們的過程中楊遇春費了很多心思。

不僅如此,更是花費朝廷兩億兩白銀,國庫被極大地消耗。

在前幾年跟白蓮教的對抗之中,嘉慶帝少不了的埋怨。

但是在最後兩年之中,楊遇春身先士卒,數次自己衝鋒陷陣不顧自己的安危。

最後終於拿下白蓮教首領首級,殺敵無數。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這一戰徹底鞏固楊遇春的地位,再加上他每次出生入死都能毫髮無傷地回來,嘉慶帝稱之為“福將”。回到朝廷嘉慶帝論功行賞,楊遇春奉旨成為固原提督。

三、 辭官回鄉,道光加封官爵

嘉慶帝死後,道光皇帝繼承皇位。

楊遇春成為了三朝重臣,作為一個漢人竟然能輔佐三位大清皇帝,在清史上極為少見

。道光皇帝剛登基,便下旨讓楊遇春成為太子的太保。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太子太保是一份極為榮耀的官職,雖然沒有職位但是足以見得道光皇帝的寵愛。

因為嘉慶皇帝統治期間,楊遇春已經鎮壓了幾場起義,所以在道光皇帝統治的前幾年還算太平。

楊遇春也空出了幾年清閒時間,但是到了道光六年,西北邊境傳來敵情。

張格爾和外國勢力勾肩搭背,企圖吞併我國伊犁,

伊犁將軍傳來軍書,希望朝廷能夠派兵增援。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當時的楊遇春已經六十五歲,對於皇帝的委任沒有絲毫推脫。

立刻穿上他的軍袍騎上戰馬奔向伊犁,面對狡猾的張格爾,楊遇春是吃盡了苦頭。經過一年多的苦戰,楊遇春跟他的夥伴楊芳終於拿下了張格爾的人頭,這一仗最終是勝利了。

楊遇春此時六十六歲,回到朝廷之後,道光皇帝非常感動便賜他一件黃馬褂。

這份殊榮是任何一個漢人都沒有的,楊遇春十分感恩。回到家後楊遇春覺得自己身體沒有以前硬朗,於是上奏要辭官還鄉。

道光皇帝下旨,命令他進宮。楊遇春以為是皇帝不能應允,沒想到進了宮的道光皇帝再次封賞,

加封為一等昭勇侯,即使回到家鄉每年俸祿依舊照開。

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漢人名將,辭官掛印時,道光下旨封一等侯爵

四、 總結

這位福將楊遇春七十八歲壽終正寢,死後還被道光皇帝追封為太子太傅。

作為一個漢人,楊遇春在清朝享受到的榮譽和待遇可謂是至高無上。楊遇春能夠在滿人居多的朝廷站穩腳跟,足以說明他的為官之道。楊遇春上陣打仗五十多年,退休之後仍然能夠得當封賞,足以看出朝廷對他的信任和重視。

楊遇春能在六十五歲帶兵上陣殺敵,英勇程度不亞於唐朝名將李靖。楊遇春去世之後,他的次子楊國棟繼承了他的爵位和志願。楊國棟也成為了一位將軍,常常出入虎穴在清朝時期也是一位著名的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