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紀十三 漢孝武太初元年——白話資治通鑑

世宗孝武皇帝太初元年丁丑、西元前104年

冬,十月,上行幸泰山。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祠上帝於明堂。東至海上,誇入海及方士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譯:

冬季,十月,漢武帝巡遊泰山位於今山東泰安市。十一月甲子朔初一清晨,冬至。漢武帝在明堂祭祀上帝。然後東到海濱,考查入海尋仙和方士求神的結果,發現沒有一個人的話應驗。然而武帝卻派出更多的人,希望能夠遇到神仙。

評:

漢武帝的求仙欲還真強,可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

乙酉,柏梁臺災。

譯:

乙酉二十二日,柏梁臺遭火災。

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裡,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春,上還,以柏梁災,故朝諸侯、受計於甘泉。甘泉作諸侯邸。

譯:

十二月甲午朔初一,漢武帝在高裡山親自祭祀后土神大地之神,然後來到渤海邊,準備遙祭蓬萊等仙山,希望能親身到達神仙所在的仙庭。春季,漢武帝回返長安西漢都城,今陝西西安市,因柏梁臺失火,所以在甘泉宮位於今陝西淳化縣接受各諸侯王的朝拜和登記各郡、國載錄戶口,賦稅的簿冊。在甘泉修建諸侯王宮邸。

評:

漢武帝貴為天子,區區神仙算什麼,不見也罷。

越人勇之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餘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立神明臺、井榦樓,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

譯:

有個名叫勇之的越族人說:『按照越族的風俗,如果火災之後再建房屋,一定要比原來的大,以鎮服火災。』於是漢武帝下令興建建章宮位於今陝西西安市未央區,計有千門萬戶。東面為鳳闕,高二十餘丈。西面為唐中,有方圓數十里的養虎園。北面挖一大池,命名為太液池,池中漸臺高二十餘丈,還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等處勝景,象徵海中的神山和龜魚之類。南面建有玉堂、璧門、大鳥像等。另外,建章宮中還修有神明臺、井榦樓、各高五十丈。各景之間有皇帝專用的輦道相連線。

評:

對與營建宮殿,有一說法是勞民傷財,有一種說法是營建天子氣勢,我覺得後者更合適,如果皇宮不壯觀,難免會讓夷狄輕視。

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言:『曆紀壞廢,宜改正朔。』上詔倪寬與博士賜等共議,以為宜用夏正。夏,五月,詔卿、遂、遷等共造漢【太初曆】,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用五,定官名,協音律,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後世雲。

譯:

大中大夫執掌議論的官公孫卿、壺遂、太史令記錄歷史的官司馬遷等上奏說:『曆法、紀年都已壞廢,應當改正朔。』漢武帝命倪寬與名叫賜的博士學術官等共同商議,認為應使用夏胡曆法。夏季,五月,漢武帝下詔,命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共同制定漢朝【太初曆】,以正月為一年的開始,崇尚黃顏色,以『五』為吉祥數字,重新定官名,協調音律,制定宗廟、百官的儀禮,作為國家常規,流傳後世。

評:

禮儀典章制度是民族軟實力,漢武帝能肯定這方面,是很有遠見的。【太初曆】規定一年等於365。2502日,一月等於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減差法』以調整時差。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改為以正月為歲首;開始採用有利於農時的二十四節氣;規定了閏月,調整了太陽周天與陰曆紀月不相合的矛盾。這是我國曆法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太初曆也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歷法,是華夏民族智慧的體現。

匈奴兒單于好殺伐,國人不安;又有天災,畜多死。左大都尉使人間告漢曰:『我欲殺單于降漢,漢遠,即兵來迎我,我即發。』上乃遣因將軍公孫敖築塞外受降城以應之。

譯:

匈奴兒單于性好殺戮,使國中百姓不安,又發生天災,很多牲畜死亡。匈奴左大都尉派人偷偷對漢朝說:『我打算殺死單于,歸降漢朝,但漢朝路遠,如能派兵來接應,我馬上就可以發動。』於是漢武帝派因將軍公孫敖在塞外修建受降城位於今蒙古國南戈壁省瑙木岡縣,駐兵接應。

評:

這個左大都督在匈奴都不忠,這次投降估計不可靠。

秋,八月,上行幸安定。

譯:

秋季,八月,漢武帝巡遊安定郡治所位於今甘肅鎮原縣。

漢使入西域者言:『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與漢使。』天子使壯士車令等持千金及金馬以請之。宛王與其群臣謀越曰:『漢去我遠,而鹽水中數敗,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絕邑,乏食者多,漢使數百人為輩來,而常乏食,死者過半,是安能致大軍乎!無柰我何。貳師馬,宛寶馬也。』遂不肯予漢使。漢使怒,妄言,椎金馬而去。宛貴人怒曰:『漢使至輕我!』遣漢使去,令其東邊鬱成王遮攻,殺漢使,取其財物。

譯:

漢朝派到西域去的使臣奏道:『大宛有好馬,藏在貳師城大宛國都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國奧什市中,不肯獻給漢使。』於是漢武帝派壯士車令等帶著黃金千斤和金馬前往大宛,請求交換。大宛國王與其群臣商議道:『漢朝離我國很遠,而鹽中道路艱難,屢屢致人死亡;如從此北路來,有匈奴騷擾;從南路來,沒有水草,又往往缺少城郭、食糧。漢朝派數百人作為使團前來,還常因缺乏糧食死亡過半,這怎能派大軍前來呢!所以漢朝對我們無可奈何。貳師城的馬,是我們大宛國的寶馬。』於是不肯給漢使。漢使惱怒,破口大罵,用錘擊破金馬而去。大宛眾貴族生氣地說:『漢使太輕視我們!』讓漢使離去,然後命駐守東部邊境的鬱成王率兵攔截,殺死漢使,奪取了漢使攜帶的財物。

評:

大宛自恃離漢朝很遠,估計漢朝拿他沒辦法,於是不肯答應賣給漢朝馬匹。本來做生意你情我願,不賣就不賣。可這個大宛國王發了瘋,竟然殺死漢朝使者,這是要作死的節奏。不把你的腦袋砍下了,漢武帝就不是歷史上的那位漢武大帝了。

於是天子大怒。諸嘗使宛姚定漢等言:『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天子嘗使浞野侯以七百騎虜樓蘭王,以定漢等言為然;而欲侯寵姬李氏,乃拜李夫人兄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屬國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以往伐宛。期至貳師城取善馬,故號貳師將軍。趙始成為軍正,故浩侯王恢使導軍,而李哆為校尉,制軍事。

譯:

漢武帝大怒。曾經出使大宛的姚定漢等奏道:『大宛軍事力量薄弱,只要派去三千人馬,用強弩射殺,就可將其全部俘獲。』漢武帝因曾經派浞野侯趙破奴率七百騎兵生擒過樓蘭王,認為姚定漢等說得對;況且,漢武帝此時正想封寵姬李夫人家為侯,於是任命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徵發附屬國騎兵六千及各郡、國品行惡劣的青年數萬人,前往征討大宛國。期望李廣利到貳師城取得好馬,所以稱他為貳師將軍。另外又任命趙始成為軍正官執掌軍法的官,原浩侯王恢為軍前嚮導,李哆為校尉,負責軍事指揮。

評:

漢武帝:『你這是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啊』。土耳其人把俄羅斯大使幹掉了,而普京沒有對土耳其動武。當年大宛殺了漢使,漢武帝立即發兵了。漢武帝比普京硬,漢人比現在什麼『戰鬥民族』尚武多了。

臣光曰:武帝欲侯寵姬李氏,而使廣利將兵伐宛,其意以為非有功不侯,不欲負高帝之約也。夫軍旅大事,國之安危、民之死生系焉。苟為不擇賢愚而授之,欲徼倖咫尺之功,藉以為名而私其所愛,不若無功而侯之為愈也。然則武帝有見於封國,無見於置將;謂之能守先帝之約,臣曰過矣。

譯:

臣司馬光曰:漢武帝想封自己寵愛的姬妾李夫人的孃家為侯,所以派李廣利率兵征伐大宛,他的意思是,沒有為國立功就不能封侯,不想改變高祖皇帝的約定。但軍務大事關係著國家的安危、民眾的生死,如果不辨賢愚就授予軍事大權,希望拿僥倖的微小功勞,作為封自己所喜歡的人為侯的藉口,還不如無功就封侯好些。漢武帝在處理封國事務上頗有見地,卻在任命將領方面失當。所以,說他能夠遵守先帝的約定,我認為是過分了。

評:

任用李廣利,雖然有一定的私心成分,不過從後面李廣利多次出征來看,他的能力也並不是很差。當時衛青霍去病都已去世,漢朝一時沒有太出色的將領可用。不能過分苛責漢武帝。

中尉王溫舒坐為奸利,罪當族,自殺;時兩弟及兩婚家亦各自坐他罪而族。光祿勳徐自為曰:『悲夫!古有三族,而王溫舒罪至同時而五族乎!』

譯:

中尉禁衛軍統領王溫舒被指控犯有奸詐貪利之罪,應當滅族,王溫舒自殺;當時,王溫舒的兩個弟弟和兩個親家也分別因其他罪名被滅族。光祿勳徐自為說:『可悲哪!古時候有滅三族的,而今王溫舒的罪到了同時滅五族的地步!』

評:

他的弟弟和親家是因為別的罪名被滅族的,屬於不同的案子,不應該說是『王溫舒被滅五族』。

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

譯:

關東地區函谷關以東發生嚴重蝗災,大批蝗蟲向西飛去,到達敦煌。

評:

這蝗蟲坐高鐵飛過去的嗎?從河南飛到甘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