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知否》裡的王家,也是仕宦人家。王家有個王老太太,兩個女兒,一個是王大娘子王若弗,一個是康姨媽王若與,還有一個仕途不濟的王家舅舅。

王家是仕宦清流。王家老父親配享太廟。

何為配享太廟呢?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太廟是古代皇帝的宗廟,是根據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

太廟是皇帝祭祀的場所,一般是近親或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帝以及有大功於社稷的臣子,經皇帝允許才能在死後把牌位放在太廟,享受在太廟被祭祀供奉的待遇。

因此,自古以來,配享太廟的臣子不多,這無疑是一種

巨大的殊榮

。對於大多數封建臣子而言,雖無實際利益,卻是對一生為官政績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個人的最大肯定。

王家能有這樣一位老父親,在朝野的權力和聲譽,自然不小。如果這個家族發展得好,子孫後代多半是能得到皇家重用的。但顯然事實並非如此。這是為何?

縱觀《知否》全劇,不難看出問題多半並不出在王家老爺子身上,而是出在王家老太太身上。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一、王家老太太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家老太太出場不多,但其人物形象極為豐滿。

但自從康姨母陷害盛家老太太后,王老太太及時出現在盛家,為她這個大女兒闖下的禍事而奔走。從她與明蘭、盛竑及顧廷燁的幾番較量不難看出,這個老太太同樣不簡單!

王老太太聰明精明,有心機會算計,有謀略懂盤算,但心思顯然沒用在正路上。

起先她拉著盛竑哭,說自己養了個這麼不爭氣的女兒,實在是罪過大了,又說王若弗丟了王家的臉,全忘了爹孃對她的教導。

看上去,是個明事理的老太太吧?但這僅是表象。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隨後我們看到,

她為包庇康姨媽和王大娘子合謀陷害盛老太太的事,使了不少招數:

起先是苦肉計,隨後又裝糊塗,接著將鍋推到盛家宅內,還動不動拿輩分彈壓盛竑、明蘭、長柏等,還想帶女兒逃跑,又好意獻殷勤,倚老賣老裝弱勢,還把話題帶歪,又是打感情牌,還不時來個道德綁架……

總之,她一味推諉,不想承認錯誤,更不想承擔責任,還想繼續

包庇女兒,掩藏罪過。

當然,她並不是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也不是不知道康姨媽的問題。從王家舅母的表現來看,她對這位小姑子不滿已久,想來也與康姨母長期為非作歹有關。

她一掌打到王若與臉上,訓斥她:

“你自小千寵萬愛長大的,你哥哥嫂嫂,你妹妹妹夫,還有旁的親戚,但凡有一丁半點的不順你意,你就懷恨在心,仗著我和你爹對你的寵愛,你膽大包天,你竟然做出這種天理不容的禽獸之事……”

這說明,王老太太完全能認識到大女兒是為何這一步的。她更知道,這個女兒的性難改,自小就已養成。

但這個做母親的,顯然不是看不到錯處,只是一味包庇縱容而已。

二、王家子孫品行及前程如何?

王家老太爺配享太廟,且據王老太太說,他為官幾十年死在任上,萬民傘都收到了七八件。能說王家老爺子是個貪官或庸才嗎?應該不能。

何為萬民傘?

傘是一種遮風避雨的工具。引申來看,表明一方父母官像傘一樣遮佑庇護這此方百姓。萬民傘是古代百姓為了感念地方官員做官帶來的福祉,頌揚其德政而送上的簽有眾人姓名的傘。因此稱為萬民傘。

地方官離任的時候,地方士紳送萬民傘,可表示挽留的意思。一個官員收到的萬民傘越多,表明這個官員是清官或好官,也表明當地人有情有義。

但王家到了第二代,大概也就敗了。

王家舅舅才華平庸,雖說有父親庇佑,但官場仕途還比不上科舉出身家世平平的盛竑。

王家長女康姨媽,她歹毒狹隘,連親妹妹都敢害。她嫁得到不比王大娘子差,但終究康家比不過盛家,走了下坡路,她兒子籍籍無名,等著父母為他安排前程。

王家次女王大娘子,心機謀略不如母親,談不上聰明,是個急躁粗疏的性子。她下嫁盛家,被小妾彈壓了十多年,活成了整個揚州城的笑話。直到長柏高中,小妾死後,兒女做官的做官,出嫁的出嫁,才算換來一些太平日子。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到王家第三代,王舅舅的兒女大約也一般。王家這些孫子孫女、外孫子外孫女,出色的也只有盛長柏和盛華蘭兩人。而長柏和華蘭,還是有賴於盛家老太太、盛竑及王大娘子的教導。

王家氣數已盡。

三、王家老太太是如何毀王家三代的?

王家老太爺也許是個

為官清廉正直、愛民如子

的人,

有才華有政績

,但

一定談不上教子有方

至於王家老太太,前面說了,她和盛老太太、孔嬤嬤、賀老太太一樣,也不是庸常之輩。從她能把王若弗低嫁到盛家,又能將劉媽媽派給王若弗使喚,可見她不是沒有謀略的人。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王若弗沒心機,智慧欠缺,有時還拎不清,這樣的女子初嫁人時,很難討婆家喜歡。

而嫁到盛家,有盛老太太這樣一個寬厚和善的婆婆,能少遭不少罪。由於是低嫁,盛老太太和盛竑自然也會高看她一樣。劉媽媽是個精明世故的人,有她陪著王若弗,時時提點她,也能讓她少走不少彎路。

王老太太雖然確實偏心,但總算是為女兒謀劃過的。

至於康姨母。正如王老太太自己說的:“我已經護不住你了!”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她闖禍太大。下毒謀害親妹妹的婆母,自己外甥們的親祖母,這事也只有她幹得出來。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如果說王若弗心軟仁厚,王若與歹毒卑劣,兩個女兒也許一個繼承了父親的基因,一個繼承了母親的基因。聯絡王老太太偏心大女兒王若與來看,倒不排除這個可能。

王家舅舅是個無才無德的庸碌之人,這和王老太太為人強勢,大小事都為他一手包辦有關。

王老爺子一生清廉正直,娶了王老太太,就這麼毀了王家三代。若是娶了別的女子,倒不會弄到如此田地。

四、王家娶婦及家族沒落帶來的啟示

第一,

娶妻當娶賢。

俗話說,

好女人旺三代,壞女人毀三代

。《紅樓夢》裡王熙鳳也曾說,

妻賢夫禍少

何為賢?

古人認為,賢惠、賢德最重要。

如果賢惠,即使女子拙劣愚笨一點,家裡貧苦容貌醜陋一點,也不太妨礙娶回家當老婆。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對比王大娘子和康姨母來看,兩人都是嫡妻,也是當家主母。盛家雖死了衛姨娘一個妾室和一個庶子,但與王大娘子關係不大,這是盛竑寵妾自己做的孽。其他三個庶出子女,在王大娘子手下尚且能平安長大。

可康家就不一樣了。康姨母拿捏不受寵的小妾和庶女,就跟拿捏幾隻螞蟻一樣。她不拿人命當回事。直到最後,毒手伸到盛老太太頭上,惹下一連串禍事難以收場,最終導致喪命。

賢與不賢,也能偽裝。王家老爺子當年娶了王家老太太,想必也是看上她聰明能幹。

王老太太當然聰明能幹,但心思不正用心不純。這樣的聰明能幹,反而更糟糕。

王家老爺子身為長輩,為官做人能做到配享太廟的地步,已是很大的榮耀了。一朝娶婦不慎,險些毀家滅族,該是多麼令人痛心疾首。

第二,

教子不能太偏心。

身為父母,要想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也不容易,尤其是在子女眾多的家庭。

偏心的父母,很難教育出明事理的孩子。因為一個孩子一旦被父母驕縱慣了,就容易產生

高己卑人

的念頭。視自己高人一等,看別人低人一等。長期如此,小禍不斷,等哪天惹了大禍,才真是悔之莫及。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第三,

慈母多敗兒,教子須防微杜漸。

從上文王老太太的說法可見,這康姨母不是現在才這麼狠毒的,而是從小就這麼刻薄狹隘的。

從小,她對家裡哥嫂、妹妹妹夫及別的親戚,就心思狹隘,有一丁點兒不順心如意的,就懷有恨毒之心。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對子女的教育同樣如此。如果從小不能防微杜漸,將來就很難再教育。正如盛竑說的:

“我如今才知道,我那個大姨姐之所以有恃無恐,原來都是岳母在擎天護著。闖了小禍,岳母給收拾,闖了大禍,岳母還給收拾。這些年來,我那個姨姐手上的人命,恐怕不止兩三條吧?若不是你從小縱容她到大,何以至於有這麼多條性命,送在她手裡?”

為人父母,最需注意的是,孩子有些不好的小苗頭,都要及時掐斷或加以教育,一旦這些小苗頭髮展成常態,後面就很難控制了。

父母愛子女是真,但若一味溺愛包庇,只會將兒女推向深淵,既沒法做人,也無法做事。

知否:配享太廟的王家為何傾家走向末路?她的聰明和盤算才是根本原因

第四,

管教子女須嚴,考驗品行須苛。

長柏曾說,管教子女須嚴,考驗品行須苛。這固然是人們都認可的道理,但也是人們很難做到的。

大部分人對子女的管教,多是寬容包容乃至縱容,對品行的考驗也是馬馬虎虎,但要想望子成才,與其花錢上培訓班考高分,倒不如從最基本的道德品行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