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絕對不會堂而皇之地將“聰明”兩字寫在臉上,大智若愚,他們懂得收斂鋒芒、低調行事。

雖然蘇軾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但是楚莊王卻是一個例外,他在最初即位時,整日縱情聲色、貪圖享樂,也不理會朝政。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難成大事,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如果臥薪嚐膽兩年的勾踐是忍辱負重的高手,那麼揹負三年罵名與嘲諷的楚莊王就是最佳演員,看似荒謬且沒有殺傷力,可令人意外的是,摘掉面具之後的他,卻猶如兇猛的野獸。

楚莊王年輕且勢單力薄,初掌大權面臨複雜國情

春秋時期,楚國是最大的諸侯國,疆域遼闊。值得一提的是,早在西周時期,楚國封地的熊渠就自立為王,與周朝相對抗,但是並沒有被承認。自楚成王開始,楚國日漸強大起來,到楚莊王時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這都得益於楚莊王熊呂(侶)在位期間的努力。

楚穆王在世時,逐鹿中原,先後滅掉多個小國,將楚國的勢力範圍擴充套件到更大的地區。不過楚穆王死後,國內為了爭奪王位,暗流湧動。

萬事開頭難,楚莊王在繼任國君時,楚國就像一個爛攤子。政治腐敗、內部鬥爭激烈,部分大臣勾結皇子企圖謀反;周邊地區的附屬國望風而動,欲趁亂來犯。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就在楚莊王登基前夕,甚至遭到了兄弟的劫持,幸而有人前來相助,才得以逃回楚國都城。這一年他還不滿二十歲,就要面對國內種種的複雜政事,分不清身邊的人是敵是友,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做。

一般新王登基後,初來乍到,都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來培植自己的勢力。單從楚莊王還沒上任就被人綁架來看,他身邊可能根本沒有任何可以信任的人,否則絕對不會讓國家繼承人陷入危險之中。

面對這樣的情況,楚莊王內心充滿矛盾,很明顯楚國急需一位強有力的君主來主持大局,他身居高位,自當負起責任。然而現實的殘酷卻令他不得不放棄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時如果強行將一些勢力連根拔起,恐怕非常不現實,很容易引火燒身。

楚莊王不是傻子,他知道硬碰硬對自己沒有好處,於是選擇繞道而行,開始了長達三年驕奢淫逸的宮廷生活。不過這些都是表面現象,他需要為自己爭取喘息的時間,好應付即將到來的暴風雨。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深宮享樂拒絕處理政務,暗中洞察局勢以待時機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楚莊王即位後,連一把火也沒有燒起來,不但如此,還對燒到自己門前的火不聞不問。

春秋時期有很多的附屬小國,像這樣的小國家都只能依靠大國存活下去,如果所依附的國家沒有能力,就會被其它國家吞併

蔡國是楚國的附屬國之一,位於距離荊楚很近的北部地區,公元前612年,晉國出兵入侵蔡國。慌亂不已的蔡國國君蔡莊侯立刻向楚莊王請求支援,結果根本沒有得到任何迴應,最終導致蔡國失守,被迫簽署求和條約。

此時的楚莊王為什麼沒有出面幫忙呢?是因為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兵權根本不在他的手中,想出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就在蔡莊侯因為國家淪陷氣絕身亡之時,楚國的王宮大殿內卻是歌舞昇平、熱鬧非凡,楚莊王正愜意地坐在王位上飲酒作樂,欣賞姬妾的舞姿。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當時的朝政大權皆被若敖氏一族掌控,楚莊王的日常活動都在他們的監視之下,想要有一些行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他只能假裝對國事漠不關心,靜觀其變,暗中尋找可以信任的大臣,在合適的時機下手。

楚莊王即位的第三年,國內發生大饑荒,社會陷入混亂,這時東部的戎狄趁機入侵,一直在邊境滋擾生事。同一時間,其它少數民族政權也橫插一腳,帶兵攻打楚國,佔領了城池,楚軍雖然派兵前去鎮壓,但是並沒有任何效果。

原本被楚國收服的少數民族部落見狀,也紛紛集結軍隊前來討伐,一時間楚國邊境地區接連告急,他們的軍隊將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到楚國的都城。

不斷有快馬加鞭的書信送到楚莊王那裡,外面百姓就快要被活活餓死、國家即將滅亡,他卻仍舊躲在宮內鬥雞遛狗,從來不過問政事,還命人在宮外掛了“進諫者,殺無赦”的字樣。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楚莊王事不關己的態度,令人不禁想起杜牧的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如果所有人對他都是這樣的印象,那就再好不過了,這證明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計劃,玩物喪志是他的偽裝和自我保護,只有如此才能騙過那些王位虎視眈眈的人。

一反常態積極治理國家,楚國日漸崛起問鼎中原

當楚國岌岌可危時,一些忠臣實在是不忍看著百年的基業毀在楚莊王手中,豁出命也要勸阻他。大夫伍舉冒死闖入王宮進諫,結果遇見了喝的醉醺醺的楚莊王,手中還拿著一塊鹿肉,搖搖晃晃的。

楚莊王問有何事,伍舉是個聰明人,說近來得了一謎語,想破腦子也解不開,特來向他求教。謎面是:“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此為何名?”

他心中已經猜到伍舉的的真正來意,於是略有深意地回答了這樣一句話:“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伍舉聽罷,放心地走了。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這段歷史便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楚莊王是在暗示自己就是那隻三年不鳴,一名必將驚動世人的鳥。由此可見即位後三年的荒唐行為,都是在做戲,目的是等待羽翼豐滿之時,再出擊。

可是這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楚莊王依舊沒有任何行動,一些大臣開始擔心是不是伍舉會錯了意,又開始焦慮起來。

另一位大夫蘇從直接跑到殿內大哭起來,楚莊王問他為何如此這般傷心,他邊哭邊說是因為楚國就要滅亡了,哭是因為自己要死了,楚國也要滅亡了。然後蘇從將楚莊王狠狠地批評了一番,話雖難聽,但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楚莊王可能內心也是哭笑不得,於是藉著這次機會,裝作被忠心耿耿的臣子說服,開始真正解決國家大事。他先是解決了國內與附屬國的叛亂,順便征服了鄭國,然後開始北上與晉國爭霸。

與此同時,楚莊王重用了曾勸說他的伍舉、蘇從、孫叔敖等人,在國內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著重強化軍事力量,為之後的霸業奠定基礎。隨後楚國與晉國展開了長達十幾年的爭霸,雙方實力不分上下,最終在邲之戰中,楚軍大敗晉軍,成為最後的贏家。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晉國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晉文公的霸業也毀於一旦。之後的幾年內,在楚莊王的帶領下,楚國滅掉蕭國,迫使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低頭求和。接連削弱兩大強國的力量,楚國的國力日益增強,稱霸中原。

楚莊王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或者說他真正理解了何為真正的智慧,槍打出頭鳥,他如果做那隻引人注目的鳥,就會早早地被除掉。

因此他只能隱忍三年,用三年的時間讓自己羽翼豐滿。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不要輕易小看一個人,因為有些人註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