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從古至今,大部分人的生存目的都是為了追逐金錢與地位。

當面對利益時,很少有人能夠不為之心動。尤其是當底線不牢又恰好遇上體系漏洞時,往往基層的崗位上都能滋養出大貪之人。

在清朝,就有一批職位特殊的人,他們與錢財有著最直接的接觸,大膽地做著“

損己也利己

”的事情。

這些人被金錢衝昏了頭腦,將利益擺在了至高無上的位置,而最終的下場也只能是自己吞噬早已釀成的“惡果”。

這個職業就是:

國庫的庫丁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朝廷給他們開的工資非常的低,甚至接近於沒有工資,仍然不少人趨之若鶩。

究其原因就是

:只要能夠擔任這個職位,就意味著他們已經有一隻腳踏入了財富的門,做得越久可以撈到的油水就更多。

他們看上的不是這個職位,更不是那點微薄的工資,看中的是能夠獲得的撈錢機會。

一旦身處這個崗位,他們可以接觸到從全國各地上繳來的銀子。

在清朝,每年各地都會上繳很多的稅收,但大部分都是一些碎銀,亂七八糟的,也就不好判斷實際到底是多少。

為此,朝廷乾脆把上繳的稅銀,拿去融化重新煉造出大的銀子。而這回爐重造必定有損耗,從而也就給了有心之人鑽空子的機會,負責鑄造銀錠的就是庫丁。

他們可以在工作的過程中,隨手抓一把碎銀藏在自己的身上,只要不是很多,根本不會被發現。

長此以往,庫丁也因此攢下不少的財富,開始吃香喝辣,全家致富。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慢慢地很多有心之人也發現了這一職業所帶來的油水,很多人都想當庫丁。可要想當庫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平常百姓更是不可能有機會去競聘,只有滿人可以。

因為財政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的命脈,清朝又是滿人執政,所以必定是滿人親自來掌管才信得過。

並且,這個職業實行三年一任制度,每次大概有50名左右,一年當中國庫大概會開啟九次左右,一年“偷走”二三十萬白銀可以說易如反掌。

據史料記載,道光二十三年,國庫本應存有1200萬兩白銀,結果只剩下290萬兩。 也就是說,有九百多萬兩白銀失竊,相當於當時朝廷收入的四分之一,最後一查就是庫丁乾的。

所以說,這個職業是公認的富得流油!

另外,據說要想當上銀庫庫丁,向官員行賄是非常有必要的。並且行賄金額最低也要一萬兩的銀子,才能順利任職。

即便是這樣,也不會打消他們當庫丁的念頭,因為一旦能成功任職,這區區幾萬兩銀子根本不算什麼。畢竟這些庫丁後代大多也可以當上庫丁,繼承性很強,也意味著他們的財路更長久。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當然,清朝皇帝也不是傻子,面對那麼多的銀子難免會有人動歪心思。

為了防止貪汙,清政府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也想了很多辦法來制止。

其中一個辦法

就是:銀庫每逢搬庫,無論嚴寒酷暑,都要求庫丁脫得一絲不掛,裸體從堂官前魚貫而入,入庫後穿上預先準備好的工作服。

搬運完畢,脫下工作服再光溜溜而出,至大堂前再次接受檢查。

檢查時,庫兵要平伸兩臂,露出兩肋,兩腿微蹲,並跳起來張嘴學鵝叫,這是為了防止庫丁們把銀兩藏在嘴裡、鼻子裡、耳朵裡。如果發現銀子立馬就人頭落地,沒有的話就可以順利回家將銀子據為己有。

即便如此,庫丁還是有辦法能夠私藏攜帶碎銀出去。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他們偷竊的方法可以說是花樣百出,

最典型的有兩個

第一個是“穀道藏銀”

就是將銀子包上豬油透過肛門塞入體內,如果用點松骨藥,據說一次最多能塞80兩,能忍受30分鐘。

這招是要吃苦頭的,而且要常練習。哪怕他們在晚年的時候會得一種叫做脫肛痔漏的病,為了這唾手可得的銀子,也顧不得菊花殘,滿身傷了。

因為庫丁這個崗位可以繼承,所以“庫丁”家族的人從小就要訓練做一個會賺錢的庫丁,練習肛門藏銀的功夫。

最初是用油抹在雞蛋上面,再塞進去,然後慢慢地升級到鴨蛋、鵝蛋等,時間長了,技術也就越來越好了。

終極目標是練到可以塞10粒十兩重的鐵丸進去,就算成功了。

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是非常痛苦的,許多人都堅持不下來,堅持下來的人,都是賺得盆滿缽滿。

即便是老了之後,會患上脫肛、痔漏,過著悽慘的生活,他們也心甘情願!

而這種“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實在是讓人佩服,真的是什麼辦法都想得出來。

而那些看守銀庫的官員也並非不知道,只不過是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庫丁成功偷出來的銀子,也有他們的份,何樂而不為。

第二個辦法是“茶壺帶銀”。

即,每次去工作時庫丁是可以帶水進去喝的,久了之後他們發現,到了冬天因為氣溫太低水會結冰。

所以他們就想到把銀子放到裝在冷水的茶壺裡,等到出去的時候茶壺已經結冰了。

等到出庫面臨檢查無論怎麼搖都不會有響聲,因為銀子已經凍在茶壺裡,自然倒不出來。

除了以上奇招,他們還發明瞭“獼猴盜銀”法。

據說,當時是這樣的,銀庫為了避免偷竊,就馴養了幾隻獼猴看守銀庫。

某天有個庫丁發現,獼猴非常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因此“庫丁家族”就想到一個損招。

讓獼猴吸食鴉片,等到獼猴上癮之後,培養它去偷銀子換鴉片。於是當獼猴犯煙癮的時候,就會去偷銀子,慢慢地就成為庫丁盜竊庫銀的得力幫手。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雖說這一系列騷操作,讓庫丁搞到不少錢,但他們也有“自費打工”的時候。

要想不被人知道他們掙了大錢完全是不可能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們肯定有辦法搞到錢,所以才能吃香的喝辣的。

於是一些不懷好意的傢伙就開始對他們下手了,專門蹲著庫丁,然後冷不丁去撞一下他們,甚至可能都沒撞到,也會賴著他們,說要麼給錢要麼見官,典型的“碰瓷”。

“碰瓷者”之所以能屢屢得手,就是看準了庫丁工作時間是有限制的。

如果去晚了,很可能就不讓進去了,搞不好這個富得流油的肥差也就沒了。

所以庫丁即便是不情願,但只要提的銀子不多,通常都會滿足這些“碰瓷團伙”,結果反倒助長了碰瓷者的猖獗程度。

不過也有一些不服氣的,憑什麼自己好不容易賺來的賣命錢,就輕易地交給這幫無賴。

於是他們就花錢僱鏢師,來保護自己,一旦有不長眼的傢伙鬧事,鏢師咔咔一頓就給解決了。

一開始,這個辦法效果顯著,但到了後期沒有了碰瓷者滋事,鏢師能掙到的銀子就少了。

於是鏢師和碰瓷者就在私底下串通好,一個裝樣子嚇唬庫丁,一個裝樣子保護庫丁,事後鏢師給點銀子給碰瓷者,大家“皆大歡喜”。

清朝有人靠著“自傷一百損敵一千”的藏銀方法,把國庫給搬空了!

想想,清朝時期的庫丁也是蠻可憐的,那麼賣力甚至不惜搞殘自己,才得到的一丁點銀子,還沒來得及捂熱就被賊惦記上了。

因為這些“碰瓷者”就像狗皮膏只要出門就會被撞到,哪怕是僱傭了鏢師,也根本解決不了。誰能想到自己花錢僱來的鏢師竟然和“碰瓷者”背地裡密謀一起敲詐自己。

清朝時期的社會百態實在令人唏噓感慨,大概這種“

損己也利己

”式賺錢方式就是對“人為財死”的最好詮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