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諾言一文不值,一件東西說明了一切

也許你聽說過古代的丹書鐵券亦或是免死金牌,也許你知道丹書鐵券能夠免除死罪,但是丹書鐵券有沒有使用限制卻鮮有人知。

丹書鐵券俗稱“丹書鐵契”,又名金書鐵券。丹書就是用硃砂書寫,鐵劵就是鐵製憑證的意思。丹書鐵券一般是古代君王賜給開國功臣的,又或是賜給立下不世之功的大臣的,偶有是賜給對古代對帝王有救命之恩的百姓的。

古代皇帝的諾言一文不值,一件東西說明了一切

丹書鐵券就是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會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也會保留一半。但是丹書鐵券在危急關頭真能保命嗎?這就需要我們在歷史中找尋答案了。

據史料載,早在西漢時期,漢高祖劉邦奪取政權後為鞏固其統治就賞賜立功之臣鐵券。而當時的鐵券還無免罪的功能,僅是作為一種封侯的憑證。

隨著朝代的更替,隋唐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以及少數民族首領皆賜給鐵券。到宋元明清時期,鐵券的頒賜逐漸趨於完備。明代起就規定有整套制度,依品級頒發給鐵券,不得逾越。

古代皇帝的諾言一文不值,一件東西說明了一切

到了南北朝時期丹書鐵券才被賦予免罪的功能,一開始規定持有丹書鐵券可以免死一到三次,發展到唐朝後期後人持有鐵券也可以免死三次。

丹書鐵券最誘人之處當然是可以免死,受券者有“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及“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的特權,但實際上允諾免死只是出於君主的意志,而君主的意志並不是那麼始終如一的。

唐朝大約一百人左右獲賜鐵券,結果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四分之一,還有五分之一的人因史料記載缺漏不詳不知所終。

古代皇帝的諾言一文不值,一件東西說明了一切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給立功的戰將諸如胡惟庸、藍玉等賞賜了鐵券 ,但是在後續處置胡惟庸案,淮西集團案中許多人都被莫名其妙的冠以謀反之罪。還有一些沒有找到罪名的就被直接賜死。究其原因是朱元璋害怕後世之君鎮壓不住這些功臣,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只能痛下殺手了。

古代皇帝的諾言一文不值,一件東西說明了一切

那些拿到“免死鐵券”的開國元勳們,大多數人都沒有享受到“免死”的特權,反而死於非命,太祖高皇帝的允諾竟然如此一分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