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元朝末年,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群雄並起的時代,朱元璋成為這個時代的最終勝利者,他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那就是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這位為明王朝的開創立下赫赫戰功的常勝將軍,既不是名門之後,也沒有武學根基,是個徹頭徹尾的草根人物。

幼年貧苦,不減志氣

和朱元璋一樣,常遇春也出生在貧苦農民之家,年幼時常常食不果腹,身材黃皮寡瘦,卻還是得託著小小的身軀冒著烈日到田間耕種,就這樣日復一日,就彷彿黑暗的世道一樣看不到盡頭。

青少年時期,常遇春的身體也終於長得結實起來,望著永無止境的在地裡彎腰耕種的鄉親們,聯想到自己將來也可能像他們一樣,拼死拼活卻連肚子都填不飽,他忽然對這種生活產生前所未有的厭惡。

他決定要出門闖蕩。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理想雖然豐滿,但是他身無長物,在社會上根本毫無立足之地,只能到處賣力氣打打零工,生活十分艱辛。

社會給他上的第一課並沒有擊垮他,他深知世道險惡,唯有自保才能存活下去,於是萌生了學武的念頭,靠著打零工掙來的錢,到處拜師學藝。

巧的是他不僅身強體壯,而且天賦異稟,武學上的知識一點即通,短短几年,就從一個毫無根基的新手成長為精通騎射和百家兵器的武林高手。

誤入歧途,落草為寇

達到滿級的常遇春,終於可以在社會上一展宏圖,然而他生活的時代正是動盪不安的元末,蒙古人黑暗腐敗的統治,讓這個社會毫無太平可言,到處都是戰火硝煙。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一時間別說能有所作為了,連保住性命都十分困難。縱使是像常遇春這樣身手矯健的人,都無法正常生活,常常挨餓受凍。

終於,他無法再忍受身體的折磨,一時糊塗誤入歧途。

亂世最多的就是趁火打劫的人,趁著動亂的時候,一個叫劉聚的盜賊集結了批狐朋狗友藏於綠林當中,到處打家劫舍,以此為業,勢力不斷拓展,漸漸成為一顆難除的毒瘤。

常遇春一開始的確打算老實過日子,但是既然這日子已經沒法過了,為求自保,一番內心掙扎後,他還是決定投奔劉聚,落草為寇。

縱使只是一派小小的地方黑暗勢力,常遇春竟然也展現了非同尋常的勇猛,成為劉聚最為器重的手下。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從此之後,常遇春再也沒有填不飽肚子的時候,但是每次幫劉聚搶劫完之後,看著受害者恐懼的表情,他總是覺得渾身不自在,分得再多得銀兩都無法掩蓋內心的空虛。

他所追求的,難道就是用這種骯髒的手段來牟利嗎?這樣做,與置民於水火的元政府有何不同?常遇春開始自省,慢慢的,越來越厭惡這種雞鳴狗盜的生活。

他本來還指望著劉聚能趁著時機做點兒大事,像當年的漢高祖劉邦一樣,雖然一開始被迫為盜,卻因此蓄積力量,最後一爭天下。

但是劉聚明顯沒有這種大志向,只是想欺凌弱小,以此牟利,就是個小人而已。跟著他,只能越來越墮落。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加入紅巾軍,一展宏圖

彼時常遇春的未來老闆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下艱難的打工。

郭子興是一個疑心病非常重的人,朱元璋立功頗多,不僅得不到信任,反倒總是被懷疑意圖謀反。

朱元璋在郭子興手下沒少吃苦,要不是馬皇后一直暗中幫助,可能早就沒命了。

即使如此,朱元璋一直對對他有知遇之恩的郭子興心懷感激,多次為他衝鋒陷陣。

在紅巾軍內亂郭子興被抓的時候,朱元璋親自率兵救回了他。南下攻取徐州時,也是毫無保留的將手中的兵權交給郭子興。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處處受到排擠打壓的朱元璋從來沒有沒有動搖過自己的忠義之心。

雖然給沒本事的富二代郭子興打工,成果也都被他奪走,但是在到處征戰的過程中,朱元璋也靠自己的德行意外贏得了美名。

在鎮守和州時,朱元璋看到了城中哭喊著尋找父母的孩子,意識到了散兵遊勇給百姓生活帶來的痛苦,從此申明軍紀,不許軍隊滋擾百姓,此事流傳頗廣,使他深得民心,為將來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

也無意間入了常遇春的耳中。

此時常遇春正好隨著劉聚來到了和州搶奪財物,常遇春早已聽聞朱元璋在起義軍中的威名,此時正好來到了他所管理的和州,心中開始有些動搖。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常遇春喬裝成一個街頭百姓,到處跟隨朱元璋的隊伍,暗中觀察他的所作所為,接連幾日,發現他卻是如同傳聞中的那般體恤愛民,果敢有為,再回首看看劉聚,簡直就是混賬小人,越看越不順眼。

常遇春發現,朱元璋就是他一直要找的那個人,只有跟著他才能真正成就一番大事業。

但是當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來到朱元璋的軍營裡應聘的時候,卻遭到了朱元璋的懷疑與嘲諷。

此時和州城在朱元璋的治理下井井有條,也並不缺人手,朱元璋看常遇春膀大腰圓,行為粗獷,覺得他就是想來軍隊裡混口飯吃,態度十分冷淡。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常遇春沒有等來想象中的滿面熱情,不禁怒爭一通,大致是講:我在劉聚那裡從未有一日為飯食煩惱過,只是看你朱元璋是個有作為的人,才放棄以前的好日子來陪你受苦打江山的,你竟然懷疑我?

朱元璋被他這番話說的楞了一下,隨後笑著問他:“那你能和我一起我過江打仗嗎?”

常遇春立馬拱手,堅定地說道:“渡江之日,願為先鋒,將軍指哪便打哪。”

這是朱元璋對常遇春的一次試探,但從結果上看,朱元璋的眼光果然沒錯。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至正十五年,常遇春剛跟隨朱元璋不久,隊伍準備渡江南下,在採石磯與元軍展開了激烈的水戰。常遇春划著一條小船,一路勢如破竹,勇猛非常,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朱元璋從未見過如此驍勇善戰的人,從此將常遇春拜為上將軍,隨行左右。常遇春在徹底取得朱元璋信任,就是在這場採石磯戰役中。

常勝將軍常遇春

常遇春為朱元璋創下的第一件大功,是在至正十九年的時候攻取了衢州城。

這一戰異常慘烈,常遇春作為先鋒部隊,率領騎、步、水三軍兵臨衢州城下,善戰的元兵,將城池修建的固若金湯,自古以來,打仗都是易守難攻,攻取這樣一座城池更是難上加難。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幾乎沒有戰場經驗的常遇春竟然對攻城兵器瞭如指掌,命人先將衢州城僅有的六座城門團團圍住,然後建造呂公車、登雲梯、龍爪等攻城工具,準備一舉進發。

然而這些看似已經極為完備的準備只是表象,與此同時,常遇春還命另一支部隊在西城門下悄悄開挖地道,當元軍將注意力全放在城牆上時,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地基已經被人鑿空了。

就這樣,常遇春突出奇兵,將元軍一舉擊潰。

接管了衢州城之後,常遇春又展現了出色的政治能力。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為了徹底消除元朝在衢州的勢力,常遇春又設定了帥府和樞密分院判官等高階職能機構,代替原本的行政機構。

由此可以看出,勇猛是常遇春最大的特點,但是他並不是有勇無謀。

朱元璋曾經告誡過他三國時期關羽兵敗被殺之事。關羽一生戎馬,驍勇善戰,又頗通筆墨,就是不善於在作戰中運用謀略,才最終兵敗呂蒙之手。常遇春一直記在心中,不斷學習提升。

在九華山流傳著常遇春的兩個傳說,一是在行軍之時,恰逢大旱之際,隊伍飢渴難耐,常遇春利用奇法,竟然在乾涸的山間找到了地下的泉眼,解決了眼前的危機。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另一個故事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第一次在龍灣產生衝突時,常遇春率領三萬部隊在九華山一帶伏擊,成為打敗陳友諒的主力。

龍灣大戰後,陳友諒損失慘重,對朱元璋常遇春等人恨之入骨,休整三年後,將自己發明的超級軍艦傾巢開出,浩浩蕩蕩的來到鄱陽湖準備和朱元璋展開決戰。

這場實力懸殊的世紀戰爭,最後在常遇春的火攻之下一舉扭轉局勢,為朱元璋徹底剷除了統一路上的最大阻力。

陳友諒一生恃才傲物,心機頗重,卻總是在常遇春手下一敗塗地,可見常遇春的智謀何其傑出。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對朱元璋來說,常遇春可謂是天賜奇才,他的江山幾乎有一半是常遇春打下來的,然而這樣一位功高蓋世的千古名將,卻只活了40年就早早離世。

洪武二年七月,常遇春從開平南歸,行至柳河川的時候,突然病逝。朱元璋聽聞之後大為震驚,感慨常將軍為大明基業辛勞一生,眼見著天下將定之時,卻來不及看到太平盛世就撒手人寰,實乃天下共悲!

朱元璋將常遇春埋葬在鐘山之下,並親自為他哀悼。常遇春的兩個孩子也都被封為國公,可謂滿門尊榮。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40歲離世,朱元璋不忘其功

常遇春的早逝令人惋惜,但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常遇春功高蓋世,朱元璋晚年時期疑心頗重,性格暴虐,如果常遇春真的活到了那個時候,可能將面臨和韓信一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