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後墓室清理現場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薛紹墓誌(區域性)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墓葬鳥瞰圖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墓葬全景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壁龕出土陶風帽俑

薛紹墓重現人間:消失的愛人 依舊成謎的薛紹墓

天井出土的石頭人

“公子,你認錯人了,崑崙奴只是一張面具。”這是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上元夜初見薛紹的經典片段。這一情節也成了邂逅愛情的美好畫面之一,太平公主“一見薛紹誤終身”的虐戀故事更讓一代觀眾唏噓不已。

最近,沉睡於地下1313年的薛紹墓重現人間,太平公主和薛紹再度被網友們頻頻提起,也不由讓人開始關注“大唐第一駙馬”薛紹的生死身後事。

2019年12月17日,在“咸陽空港新城唐駙馬都尉薛紹墓”的釋出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薛紹墓考古發掘領隊李明公佈了在陝西咸陽空港新城底張街道巖村發現的一座帶有四個天井和前後磚券墓室的大型唐代高階墓葬。該墓址所在地的西北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1。7千米,距唐長安城遺址(今西安市市區)約23千米,並與2013年發掘出的唐昭容上官氏(上官婉兒)墓成了“鄰居”,距其7。3千米。

由出土的墓誌證實,該墓墓主是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薛紹,下葬於神龍二年(706年)正月。

訊息一經發布引發熱議,網友再度回憶起《大明宮詞》經典畫面,“太平公主丈夫薛紹墓被發現”話題迅速佔據了當日微博熱搜榜首。就連《大明宮詞》裡“薛紹”的扮演者趙文瑄也釋出微博:“薛紹本尊也坐不住了,出土了~不知有沒有順帶發現薛紹的肖像?說不定人家也是胖胖的。”

網友透過薛紹墓葬的最新發掘,正在重新認識與電視劇戲說不同的駙馬薛紹的歷史形象。那麼,“崑崙奴面具下”的薛紹到底有著什麼樣的人生?薛紹墓的發現究竟帶來哪些新的認識?薛紹墓中,我們是否能看到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情感表達?薛紹墓考古發掘領隊李明為我們的讀者一一解答。

史書中消失的薛紹,墓誌確認身份

2019年8月,陝西咸陽空港新城正要規劃修建一條路。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在基本建設工程開展之前,必須要進行考古研究鑑定。如果沒有文物部門的透過,任何建設工程將不能繼續展開。

果不其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隊在此處探測到了古墓。

“在西安這樣地下文物分佈密集的地方,我們必須對這裡進行考古勘探、調查,經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該古墓的規制較大,決定開始組織考古挖掘。”李明隊長介紹道。

經過五個月的發掘,考古隊讓這處古墓的真容慢慢顯現。該墓系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雙室磚券墓,坐北朝南,南北水平全長34。68米,深11。11米,由封土、斜坡墓道、4個天井、4個過洞、6個壁龕、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等部分組成。

就在考古隊困惑墓葬主人是誰時,墓葬前室的石質正方形志蓋揭開了謎底。墓誌頂面正中陰刻篆書蓋題“大唐故薛紹君之墓誌”,讓考古隊確定了古墓的主人正是太平公主第一任駙馬薛紹。

“永昌初,會兇臣薛懷義、周興等用事,倉卒遇害。”一方六百餘字的墓誌,明確記述了薛紹的世系、官職、死因等資訊,彌補了薛紹在《舊唐書》與《新唐書》中無傳的遺憾。

“薛紹墓誌之上有初唐‘文章四友’之一的崔融的署名,朝廷的很多文章都交由崔融去撰寫。大文學家崔融在兩唐書中是有傳的,但薛紹反而沒有。”李明談道。

不錯。僅僅29年的人生閱歷,讓薛紹於史書記載中的存在幾乎是空白。

那麼,薛紹到底何許人也?

正史無傳的大唐第一駙馬,與唐高宗沾親帶故

先不要被電視劇的戲說蠱惑,薛紹絕不是太平公主在上元佳節偶遇的路人,童話般的浪漫情節可不是真正的歷史。

薛紹非但不是路人,還與唐高宗李治沾親帶故。

李明介紹,薛紹出身河東汾陰(今天的山西萬榮縣)薛氏——唐代的名門望族。薛紹的父親薛瓘,也是一位駙馬都尉,娶了城陽公主,官拜左奉宸衛將軍,一生育有三子,薛紹最幼。而母親城陽公主,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之女、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姊妹。因此,薛紹算起來還是唐高宗的嫡親外甥。

世事難料,成為駙馬都尉的薛瓘並非一世無憂。

朝廷發現城陽公主參與了當時宮中最忌諱的巫蠱之事,直接導致了薛瓘被貶為“房州刺史”。此後,城陽公主和薛瓘夫妻二人遷往房州生活,並相繼卒於此地,雙柩還於京師,葬在了“雍州咸陽縣”。

那時,薛紹只有十一歲。

雖然家族命運坎坷,但據出土的《薛紹墓誌》記載,薛紹早在兩歲時,就被授以從六品上階的奉議郎,仕途從兩歲起步就是中級官員。薛紹又不斷地走上了人生的巔峰——駙馬都尉。

儘管如此,正史《新唐書·太平公主傳》對於平步青雲的薛紹的描述,僅僅是寥寥幾筆而過:

一日,太平公主穿上了武官的衣服在父母面前歌舞,唐高宗和武后大笑道:“你又不做武官,為什麼要這樣打扮?”太平公主答:“那可以把這身衣服賜給我以後的駙馬啊。”

“帝識其意,擇薛紹尚之。”高宗最終選擇了這位21歲的嫡親外甥薛紹作為駙馬,他與十七八歲的太平公主年貌相當,又是姑表兄妹,更是親上加親。

就此看來,太平公主只是表達了嫁人的想法,在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唐代,她與薛紹上演“一見鍾情”的橋段,機率很小。更不消說,電視劇《大明宮詞》中,薛紹早已結婚,太平公主橫刀奪愛的劇情是天馬行空的想象罷了。

備受帝后疼愛的太平公主嫁人了,她的婚禮盛大隆重。

永隆二年(681年)七月,太平公主出降薛紹。他們的婚禮用萬年縣府作為婚館,不料縣衙的大門太窄,婚車無法透過,於是立即拆毀垣牆,婚車才得以進入。此外,從興安門開始沿街設立火燎增加婚禮的喜慶氣氛,結果導致了行道樹都燒枯了。(“假萬年縣為婚館,門隘不能容翟車,有司毀垣以入,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新唐書》後增補了婚禮的細節。)

駙馬薛紹自此一路高升,做到了正三品中央高官。但是賦予他的官職基本為閒職,他的主要身份仍舊是駙馬都尉,和公主幸福地生活才是他最主要的任務。

薛紹與太平公主生活的八年時光中,先後育有二子二女。只不過,好景不長,薛紹迅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退場了。

牢獄中去世的薛紹,究竟因何被捕

一場反叛徹底改變了薛紹的命運。

垂拱四年(688)九月,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父子起兵反叛武則天。只不過,短短二十天內這場反叛就被完全鎮壓。兩月過後,武則天秋後算賬,將參與李衝謀反的濟州刺史薛顗逮捕誅殺。薛紹長兄謀反被誅,薛紹自然也牽涉入獄。

薛紹從人生巔峰重重跌入谷底,並毫無任何過渡地走向了死亡。

永昌元年(689)薛紹被餓死河南縣獄中,時年29歲。《資治通鑑》提及了薛紹的死亡:“紹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餓死於獄。”

但薛紹到底參與了叛亂,還是被誣告入獄?各方眾說紛紜,甚至《舊唐書》與《新唐書》的說法互相矛盾。

《新唐書·琅琊王衝傳》明確說薛紹參與了謀反,“濟州刺史薛顗與其弟紹謀應衝,率所部庸、調,治兵募士,衝敗,下獄死。紹……以主婿不加戮,餓死河南獄。”而《舊唐書·太平公主傳》卻說薛紹是被冤枉的,“紹,垂拱中被誣吿與諸王連謀伏誅”。

此後的《資治通鑑》也加入“群聊”,說是薛氏三兄弟“皆與琅琊王衝通謀。”

而此次出土的《薛紹墓誌》又為薛紹的死亡添加了新的證據——“倉卒遇害”。雖並未寫到具體的死亡細節,“墓誌裡提到他是被誣告的,沒有什麼他在獄中餓死的細節,墓室裡面不會提這些細節。”李明解釋道。

武則天唯一的乘龍快婿,正值青春年華,兒女雙全,出身高貴又高居官職,薛紹擁有如此完美的“人設”,卻在人生巔峰匆匆落幕。不論原因為何,薛紹的離去都給太平公主造成了傷痛。

可是,就在薛紹去世後不久,太平公主遵從了武則天的安排,再嫁武攸暨。

墓葬逾制,為何能使用雙室磚券墓

礙於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情面,太平公主不好出面安排薛紹的葬禮,愛人太平公主“消失”了。在《薛紹墓誌》中,同樣沒有提及太平公主在修造薛紹墳墓中的作用。

薛紹墓考古隊發現,薛紹墓的斜坡墓道陡峻,墓道北壁繪有門樓圖,僅可見紅色直楞窗痕跡。東西兩壁原繪有壁畫,現僅存白灰地仗,但仍可觀察到墨線繪製的人物形象。門框線刻花草圖案,門扉刻門吏。墓內共出土各類文物120餘件(組),主要為彩繪陶俑。

發掘出的陪葬物品同樣按照皇帝的制令符合基本配置,並未體現太平公主過多的“偏愛”。

難道太平公主隨著“二婚”,卻將“消失的愛人”薛紹拋之腦後了嗎?

太平公主沒有忘記薛紹。但是,她在幕後為薛紹墓的修建默默發力。

神龍政變最終使得武則天落入了歷史的浪花,唐中宗開始為武則天當政期間被殺的李唐宗室平反。除了尋找後人和恢復官爵等方式外,還將墓葬等級拔高,用豪華的葬禮儀式展現著李唐皇室的正統性。

薛紹墓正是如此。

根據《薛紹墓誌》的表述,該墓是唐中宗“令所司以禮改葬”,神龍二年(706)正月廿二日丁酉,在薛紹長子薛崇胤和次子薛崇簡的主持下,薛紹“歸葬於雍州咸陽縣河東府君舊塋”。

“以禮改葬”就是按照制度對應的級別重新安葬之前未能按照制度安葬的人。薛紹墓採用了雙室磚券墓。

此次發掘的薛紹墓,最大的看點就是其建築的規格和形制。經過對比發現,由太平公主親自主持安葬的其二女兒萬泉縣主薛氏墓採用了雙室磚券墓;在此之前發掘的由太平公主主持安葬的昭容上官氏墓與萬泉縣主薛氏墓同一年下葬且二者身份都是正二品,但昭容上官氏墓只使用了單室磚券墓。

而萬泉縣主薛氏墓與薛紹墓的規格和形制一致,兩者墓葬的逾制特徵非常明顯,其背後似乎有著太平公主的政治意圖。

以薛紹正三品職事官的身份,絕不可能允許使用此規格來安葬,薛紹的兩位二十歲左右的兒子根本沒有能力逾制,“只有太平公主能遊說她的哥哥唐中宗,同意為薛紹修建越制的墓葬。如果這個推測成立的話,‘神龍模式’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太平公主。”李明推斷。

李明曾對這種逾越規格的“神龍模式”解釋過,“我稱這種具有特殊政治意義而超越規制的貴族墓葬為‘神龍模式’。其特徵是:下帝陵一等的磚券前後雙墓室,延續時間是唐中宗朝和睿宗朝及玄宗朝初期,起到的作用是確立政治正確。那麼開啟‘神龍模式’時代最早的墓葬就是神龍二年正月下葬的薛紹墓。”

“逶遲挽紼,背洛城而西轉;哀咽笳簫,指秦陵而北邁。”

《薛紹墓誌》如此描述著,薛紹由洛陽起柩歸葬長安,此時距離他的亡故已經長達十七年之久了。

李明認為,薛紹下葬長安的時間,選擇得非常微妙。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崩於東都上陽宮,第二年正月廿二日,薛紹就已經下葬於咸陽縣,其間相隔僅僅54天。

這段時間對於建造如此規模的墓葬和籌備葬禮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這就說明,薛紹的葬禮是在武則天病重時,就已經開始籌備了。只等她昇天就可以將薛紹從洛陽起柩返回長安舉行下葬儀式。”

“武則天靈駕從洛陽出發返回長安的日子是在薛紹下葬的前一天,理論上太平公主應該在護駕隊伍中剛剛從洛陽出發,所以無論如何她都不會參加薛紹的葬禮。”李明分析道。

並無遺骸棺槨,

是誰動了薛紹的墓葬

然而,長眠於長安的薛紹卻沒有入土為安。

此次考古並未在葬墓中找到薛紹的遺骸或棺槨等葬具。現在墓中留存下來的,只有石棺床的石板,甚至連石棺床都被翻亂了。同時,此前找到的墓誌也被挪動過,並非原來的出土位置。

考古發現,整座墓葬曾被嚴重破壞,前甬道南口砌築磚封門,僅存底部三層砌磚。前甬道內建石門也已被破壞,構件散置於甬道和前室內。薛紹墓的甬道和墓室已完全毀壞,僅餘部分磚鋪地和石棺床。天井和前墓室填土中出土石人頭、望柱頂摩尼珠殘件,說明墓葬地表原應有神道和石刻,此墓被二次擾動過。

“不過,這些擾動過的痕跡並非近現代發生的。”李明在釋出會上表示。

曾有學者據此在網上推斷,盜墓賊貪財,但不會毀壞墳墓,薛紹墓中許多的文物都掉進了墓道里,這並非盜墓所為。薛紹墓被毀也許是官方行為,甚至認為毀墓的最大嫌疑人是李隆基。

由於唐朝複雜的政治鬥爭,毀墓的行徑並非少有。例如,唐睿宗繼位後,為了清洗武三思餘黨,曾毀壞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墓;韋皇后父親韋玄貞“榮先陵”也曾遭到平毀。此外,2013年考古發現的上官婉兒墓,也有官方毀墓跡象。

李隆基有“毀墓”前科。據《舊唐書》記載,太平公主第二位駙馬武攸暨先於太平公主離世,李隆基待太平公主事敗之後,就“令平毀其墓。”

因此,薛紹墓可能也遭到了毀墓的“待遇”。

針對這一推斷,李明表示:“這些擾動過的痕跡確實是在唐代時期就發生的,但現在還沒有找到準確的毀墓時間與動機。上官婉兒的墓葬有一個明確的毀墓證據鏈,而薛紹墓不足以有證據鏈,所以我們只說有毀墓的跡象,但不一定是毀墓,因為沒有確實的證據。”

不論如何,薛紹墓是繼上官婉兒墓之後發現的第二座與太平公主有關的唐代歷史名人的墓葬,對研究唐代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幫助。李明認為,薛紹墓雖破壞嚴重,但墓葬結構完整、形制特殊、規模較大,所處時代較為敏感,它能體現唐代深層次的政治文化因素,也對當地歷史文化研究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