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在明朝時期,東南沿海地區流傳著一首歌謠。在這首歌謠裡的“戚爺”,指的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

如今,在福建、浙江等地還流傳著一個“戚繼光殺子”的故事。

這個故事有兩個版本。

一個版本發生在福建。

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這個版本說:有一年,戚繼光在福建莆田指揮作戰,下令攻打倭寇。當時,擔任先鋒的是戚繼光的兒子戚印。戚印率部出擊時,突然起了煙霧,伸手不見五指。戚印走了一陣,擔心戚繼光率領的大部隊沒有跟上,自己的部隊成了孤軍深入,就停下來不動,還派人回去檢視。戚繼光大怒,馬上將戚印以“臨陣退縮”的罪名斬首於陣前。

福建《仙遊縣志》記載:“戚公至莆田,將出師,煙霧四塞,其子印為先鋒,勒馬回,且求駐師,公怒其犯令,殺之。”

一個版本發生在浙江。

這個版本說:有一年,戚繼光在在臺州海門一帶抵抗倭寇時,命令兒子戚印在臨海西鄉冠巖一帶設下埋伏,自己出兵佯敗,把倭寇引到埋伏圈,等倭寇全部進入包圍圈後,再前後夾擊,一舉殲滅。可是,戚印立功心切,沒等倭寇全部進入包圍圈就下令殺敵,導致部分倭寇逃出包圍圈。事後,戚繼光以戚印未按軍令行事為由,不顧部將勸阻,將他推出去斬首。

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台州老百姓為了懷念戚印,在臺州府城外的常風嶺上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至今太尉殿遺址猶存。

另外,明朝萬曆至崇禎年間的文學家沈德符所著《萬曆野獲編》中也提到了“戚繼光殺子”的事情:“本朝大將戚繼光之斬其子,則以敗績,此軍法所不貸,不得已也。”沈德符認為戚繼光斬子是因為兒子打了敗仗。

這些故事還被改編成京劇、閩劇、秦腔等戲曲,廣為流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李萬春就曾經曾排演過一出《戚繼光斬子》,由他飾戚繼光,他的長子李小春飾戚繼光之子戚印。

那麼,戚繼光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這件事,是真的嗎?

首先肯定的是,戚繼光的軍紀,的確是非常嚴明的。

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我們知道,戚繼光與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齊名。岳飛組建了一支軍隊“岳家軍”,以軍紀嚴明著稱,被譽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戚繼光也組建了一支軍隊“戚家軍”,同樣講究軍隊紀律。

最初,戚繼光奉命到山東抵抗倭寇時,發現明朝軍隊紀律鬆弛、兵不習戰,戰鬥力極低,根本就不是倭寇的對手。於是,戚繼光乾脆到金華、義烏等地招募了3000多名農民,從零開始進行軍事訓練。這就是後來的“戚家軍”。

戚繼光制定了嚴明的軍紀,要求所有官兵都嚴格執行。為此,他專門用較為通俗的語言寫了一本《紀效新書》,特別強調賞罰在治軍中的作用,並指出“賞不避仇,罰不避親”的公平原則:“凡賞罰,軍中要柄。若該賞處,就是平時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賞,有患難也是扶持看顧;若犯軍令,就是我的親子侄,也要依法施行,決不干預恩仇。”

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但是,史學界普遍認為,歷史上並不存在“戚繼光殺子”的故事。

在研究戚繼光的重要文獻資料中,不管是《明史》《罪惟錄》《戚大將軍孟諸公小傳》,還是《孟諸戚公墓誌銘》《戚少保年譜耆編》等,都沒有找到這一故事的原始記錄。如果這一故事真的存在,那麼不可能把這些文獻資料都遺漏了。

著名歷史學家郭沫若在1945年撰寫《青銅時代》時,就判斷“戚繼光殺子”有可能是虛構的。後來,郭沫若又專門寫了一篇《續談“戚繼光斬子”》,認為“戚繼光殺子”故事不成立。

這不光是郭沫若的看法,也是眾多史學家的觀點。

抗倭英雄戚繼光,真的因為嚴明軍紀,而殺掉親生兒子嗎?

據戚繼光墓誌銘及年譜記載,戚繼光一共有戚祚國、戚安國、戚報國、戚昌國、戚興國5個兒子,但這5個兒子,都是在戚繼光50歲以後出生的。那時候,戚繼光早就平定了倭寇,被調到北方一帶,鎮守薊州、永平、山海等地了。這就是說,戚繼光抗擊倭寇時,身邊並無子嗣。正因為此,他才會在1563年到興化九鯉湖祈禱九鯉仙,祈禱“續嗣之憂”。

會不會戚繼光殺掉的不是親生兒子,而是侄子呢?

戚繼光有一個胞弟,叫戚繼美。戚繼美有一個兒子,生卒年不詳,因病去世。戚繼美兩口子傷心不已,先後病逝。因此,這一說法也不成立。

其實,在福建、浙江一帶,還有很多關於戚繼光的虛構故事,如《重責孃舅》《揮淚斬趙武》《怒懲親兵》。這些故事所表達出當地老百姓對戚繼光治軍嚴厲、罰不避親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