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鄭芝龍的船幫集團在福建海出現是值得深思的。他出生於泉州府南安縣的石井村,少年便隨李旦到了澳門,信仰了基督教,懂得葡萄牙語,這些條件有利於其日後的商業活動。他早期的活動範圍是澳門—馬尼拉—日本之間。

1、鄭芝龍何以能崛起?

1612年似是他首次航抵長崎,據日人木宮泰彥的研究謂:

“(慶長)十七年(1612)二十五日,明舶與日本商舶由呂宋歸國者二十六艘,舳艫相銜而入長崎,皆是明人,鄭芝龍之來日本即在是時。“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當時鄭芝龍應是追隨李旦負責馬尼拉至日本的海運,這本來是海商李旦的航線。李旦原是馬尼拉的華商領袖,他早在1613年以前便移居日本平戶,並被推舉為日本華商領導。

李旦對日本的反基督教行動似有所覺察,以為日本與馬尼拉和澳門的貿易終將衰落,

所以,他在1614年便開始前往臺灣及澎湖等地從事貿易活動。

換言之,在荷蘭人據臺以前,李旦在臺灣及澎湖已活動了一段時間,他日後成為中、荷之間的斡旋者是與其地緣有關,有學者認為鄭芝龍在1620年便以臺灣為“巢穴”,其實應說是追隨李旦在臺灣活動。

因為1624年日本禁止西班牙人來航,馬尼拉與日本的貿易已沒有作為。鄭芝龍可能在1624年之前便轉到臺灣活動,其後當上了荷蘭人的通譯,這應是李旦的巧妙安排。

這樣一來,在廈門有許心素代理,在臺灣有鄭芝龍代理,他自已則可以回日本坐鎮。

很不幸,李旦在1625年8月逝世,而鄭芝龍則“乾沒其金,並在海上寇。”

李旦死後,在臺灣的鄭芝龍便成為集團之首。

不過,荷蘭人似乎並不重視他,因為能夠為荷蘭人出力的是許心素。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荷蘭人、許心素、楊六、俞諮皋已因貿易關係結合成一結構性的走私集團。

但是鄭芝龍是被排斥的,同安知縣曹履泰就提到:

“撫賊楊祿(六)等原系鄭芝龍夥黨,祿等領龍銀、備器械為賊具,及招撫之時則撇出芝龍。”

鄭芝龍落海為寇雖是衝著楊六、許心素而來,但他有著更多的考量,鄭芝龍能憑著敏銳的觀察力及靈活的手法,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

他清楚的看到葡、日間的澳門貿易或者是西、日間的馬尼拉貿易已後繼乏力,他看出荷、日貿易隨著荷蘭人在臺灣統治而趨於活躍,這也意味著中、荷臺灣貿易必將成為新的航線。

他在1627年入寇中左所(廈門),正好說明原來的貿易框架已遭破壞,他在福建的積極經營是為了重建新的貿易架構。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剛好,此時是明代走向衰敗的開始,軍事資源與力量主要集中來應付遼東的滿洲及西北的流寇。對於福建沿海的防衛已不再被提及,加上總兵俞諮皋無心戀戰,竟為鄭芝龍提供了機會。

2、鄭芝龍究竟有多強?

天啟七年(1627)三月,鄭芝龍聚眾數萬,舟數百攻擊銅山所…繼而是中左所,總兵俞諮皋與副將陳希範閉門不出,鄭芝龍在居民面前指責俞諮皋負約之罪,並揚言”必得楊祿、楊策、許心素而後去。”

可見,鄭芝龍的發難與貿易利權關係密切。其後,鄭氏乘勝直抵內地,“遍搜各港民兵船而一併焚之”。派大船出大擔劫洋船,又入亨泥港報水。在“賊勢猖狂,援兵不至”的情況下,中左所為鄭氏“耽耽視之,其意全在俞總鎮”。

而楊六則在許心素家,“招兵自衛,賊亦未能遽攻。”

在同安知縣曹履泰心目中的許心素、楊六和鄭芝龍都是一丘之貉,他向福建巡撫朱一馮報告時提及許心素揚言:“倘追之急,則有轉而從紅夷。”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事實上,當時就有荷蘭船靠泊在浯嶼,俞諮皋謂:

“夷之攻賊,確然可信。當時形勢十分複雜,前諮皋不但以賊制賊,且勾紅夷,攻擊鄭芝龍,結果是荷蘭人敗逃。“

可見鄭芝龍實力太強,局面已不是俞諮皋所能控制。

當時,鄭芝龍的:

“徒黨皆內地惡少,雜以番倭驃悍,三萬餘人矣,其船器則皆制自外番(指紅夷),艨艟高大堅緻……統炮一發,數十里當之立碎。”

本年十二月,鄭芝龍再度攻擊中左所:

“官兵、船、器俱化為烏有,全閩之震動。”而總兵俞諮皋竟“越城而逃,潛抵同安。“

3、海禁的影響

這次的襲擊“海寇結夥流突內地,如沿海浯洲、烈嶼、大嶝、澳頭、劉五店、中左等處焚掠殺傷,十室九竄,流離載道。”

當時,真的是“逼海皆,民無片帆可以往來,商販生理斷絕。”

訊息傳抵北京已是崇禎元年(1628)正月,給事中顏繼祖彈劾俞諮皋謂:“錢神有靈,冰山足倚,聽強寇蹂躪內地、同安、海澄間,故閩帥不可不去。“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明思宗見事態嚴重,隨即下令逮捕俞諮皋審查,本年三月巡撫朱一馮罷官。由熊文燦接任,俞諮皋本擬死罪,後免死,革去世襲軍職。

最不幸的是,明思宗對於海外貿易問題並不瞭解,朝廷大臣也沒掌握海外形勢的變化,以為海禁便可一切恢復安寧。

崇禎元年三月,當福建巡按御史趙蔭昌提出“請禁洋舡下海”時,朝廷便馬上作出“禁漳、泉人販海”的決定。

福建海澄月港在隆慶元年(1567)開放出外貿易,不但化解倭寇帶來的危機。這裡一直是海外白銀直接輸入的唯一口岸,也因此帶動本地及內地的發展。

近年由於荷蘭人和海上私商的騷擾以及戰火的蹂躪,這裡已失去萬曆年間的繁榮景象,對外貿易地位逐漸衰退。

明思宗再度實施海禁即意味著走私海商船幫更趨激烈,福建沿海的發展將不是朝廷所能控制。

俞諮皋被逮,對荷蘭人來說並非好訊息。俞諮皋在荷蘭人撤出澎湖時會答允,可在臺灣進行貿易。由於沿海走私海商的爭奪與騷擾,貿易並未履行。

荷蘭人曾在1626年4月派船至廈門找許心素談判,其後因鄭芝龍的動亂,貿易仍沒法展開,當時荷蘭人與鄭芝龍並非同夥。

4、荷蘭人為何選擇鄭芝龍?

這可從《巴達維亞日記》的記載得知,1628年6月的記錄中提及:

聞中國海賊在海上稱霸,我國人不得已退避之,賊人一官(鄭芝龍)擁有戎克船一千艘……佔領廈門及海澄,破壞焚殺,故人皆畏。”又提及一艘荷船West Cappel號從平戶開往臺灣途中,“已為海賊所襲而被捕。“

這艘船上連荷蘭人在內共有76名俘虜,鄭芝龍命令他們攜帶武裝守衛他的住宅。由於要開啟中國貿易,巴達維亞總督決定增加多艘戰艦帶回貨物前往中國,試圖與軍門(巡撫)、都督(總兵)或其他大官交涉,訂立貿易協定。

開闢泉州(漳州)與臺灣的航線,如果成功,荷蘭人願意“竭盡全力以破海賊,作為報酬。”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但如失敗,則致力於攻擊前往雞籠和淡水貿易的戎克船,甚或北上南京海岸或進至朝鮮,“務盡一切手段,努力在任何地方開始貿易。

俞諮皋的下臺,意味著荷蘭人與明朝官方唯一的溝通管道中斷,與許心素的貿易也將無所作為,荷蘭人必須重新尋找合作者。

當然,巴達維亞並不甚瞭解福建局勢的變化。鄭芝龍在天啟七年(1627)底的出擊,迫使泉州府鄉紳“議撫”聲四起,鄭氏則以兵護送谷糧船隻救濟同安,成為當地的秩序維護者。

不過,同安知府曹履泰對鄭氏並無好感,抱怨鄭氏既撫之後仍然“番服包紅,露刀殺人。”

所以,當新巡撫熊文燦一上任便收到曹履泰的信,他指責鄭芝龍“始而挾撫,繼而要劄,又繼而擇官。”

因而認為若要招撫,“必當有以散之或南路、中路、北路各處調發,黨與既分,邪心自息。“

可見曹履泰根本不信任鄭芝龍,問題是自俞諮皋被逮捕後,中左所已變成無政府狀態。所謂:“泉南重地,竟無一將一兵以為自固之計。”

5、鄭、李大戰的結局

巡撫熊文燦經過二個月的瞭解後,似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他終於接納泉州府士紳招撫鄭芝龍的建議,以招撫鄭氏緩服群寇。其時東北吃緊,朝廷不可能接兵南下,福建只能自力救濟。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熊文燦在崇禎元年(1628)六月奏報鄭芝龍:

“不殺不焚,頗有悔罪之意……正月十八就中左所受撫,餘眾漸行解散。”

這當然是為鄭芝龍脫罪之辭,朝廷在七月亦正式接受鄭芝龍的歸降。

鄭芝龍接受招安的目的是要透過合法身份來操控對外貿易,現在他的目的已達到。他的同夥李魁奇就是“因分贓不均”而叛去的,這可能涉及對外貿易的利益。

李魁奇在崇禎元年九月:

“奪船背去,招納亡叛,與芝龍為難…。十二月初九日,魁奇連結陳盛宇、鍾六(即鍾斌)、週三諸夥以四百餘入舊浯嶼約戰。”

李魁奇的反叛,竟將鄭芝龍的船艦炮械俱挾之而去,鄭氏僅餘船數十隻,兵六百名。“從李魁奇的號召力來看,其實力不亞於鄭芝龍。

鄭、李長達一年多的戰爭,表面上,鄭芝龍具有明官軍的合法身份,而李魁奇仍為海寇。

然而鄭、李之戰純粹是貿易利權的爭奪,不必懷疑鄭芝龍企圖壟斷福建沿海的對外貿易。

他在1628年10月1日(崇禎元年九月四日) ,便與臺灣的荷蘭長官納茨訂有為期三年的貿易契約。

李魁奇剛好這時叛去顯得事出有因,其時,鄭氏已控制福建沿海及與馬尼拉之間的貿易權。

這可從李魁奇提出歸順條件中窺知,他說:“招安之後,呂宋通販,如芝龍故事。”

當然這是鄭芝龍與福建當局的約定,顯然都是不合法的協議,因朝廷已下達海禁令。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李魁奇的招安並沒有實現,鄭芝龍為了本身的利權,必然全力對付李魁奇。戰爭從閩海轉戰至粵東,李氏重回中左所,可見李氏實力強大,非鄭氏所能輕易除掉。

崇禎二年(1629)十一月,李魁奇同夥鍾斌駕大烏船十八艘叛離,有意投向鄭芝龍,這使鄭氏實力大增,就在同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1630年2月9日),鄭、鍾聯手攻中左所,李魁奇為鍾斌所生擒。

由於鄭芝龍威望日盛,馭眾甚嚴,中左所人心漸安。鍾斌也許未得應有的反饋,他竟統領船隻南下追擒叛黨,實質是分佈外洋以窺伺商船,進行擄掠洋客的勾當。

鍾斌大概與鄭芝龍周旋了一年多,崇禎四年(1631)正月二十一日,鄭芝龍親率水師圍攻南澳時,鍾斌突圍,潛遁外洋,官兵窮追,不知所跡。

是時,謠傳許心素被鄭芝龍侍從所殺,事實上,在1628年,鄭芝龍攻廈門時,許心素已為鄭芝龍所殺,相信楊六亦同時被殺。

吊打明軍和荷蘭人的鄭芝龍,卻選擇投降朝廷,海盜王難道不香嗎?

自此以後,許心素、楊六再沒出現。換言之,鄭芝龍終於得嘗所願,確立了在福建沿海的軍事力量,及控制了對外貿易的利權。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