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孫子兵法》中提出的制勝之道指的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1

《孫子·謀攻》

意思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百戰就不會有危險,百戰百勝。

原文: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所以有五種情況可以預見勝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勝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能勝利。以自己有準備對付疏忽懈怠的敵人的,就能勝利。

將帥有指揮才能而國君不加以干涉的,能勝利。這五條,就是預見勝利的方法。所以說在軍事紛爭中,既瞭解敵人,又瞭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危險。

不瞭解敵人而只瞭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瞭解敵人,又不瞭解自己,那只有每戰都有危險。

兵法學刊:孫子兵法的制勝之道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是孫子兵法最光輝的軍事思想,同時他提倡的謀略也是建立在瞭解敵我雙方力量的基礎上的,因此我們認為它始終貫穿於《孫子兵法》之中。何謂“知己”,知勝有五,對自身條件的嚴格審查和分析,這樣才能做好客觀的分析,才能知道我方的軍事優勢何在,以此進行謀略和戰術安排。

何謂“知彼”,知彼即對敵方的力量能進行深入的瞭解,分析敵人的優勢和劣勢,以做到避強擊弱,因敵謀略,採取不同的應戰方案。所謂“知己知彼”即為了“運籌於帷幄之中”,以“決勝於千里之外”。

政治鬥爭中,進行的雙方必定都各有優缺點。要贏得競爭對手,特別是集中爭取選票的過程,必定要先了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也在任何一個時候是可表現。對於對手,要充分了解他的缺點,以進行目的性的攻擊,或者製造機會讓對手出錯,以此戰勝。

商業競爭激烈,企業之間競爭講究對實際情況進行詳細、準確、全面、深入的瞭解,以進行周密嚴謹的分析,做出切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戰略和應對措施,以獲得競爭的勝利。企業活動中,市場需要進行商業調查報告,對消費者進行競爭雙方產品使用情況的調查,對企業自身環境先知,對競爭對手產品的詳細資訊先知,那麼就可以進行嚴密的“廟算”,戰略也便會取得成功。

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

道指國家的政治制度;天指天時;地指地利;將指將領的才能;法指各種規章制度。取決戰爭制勝的四個方面主要看:第一 看一個國家政治是否清明?

一個國家的政治如果達不到政通人和,那麼人民不可能支援政府發動的戰爭,政府和軍隊失去了國內人民的支援,也就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第二 看是否具備取得戰爭勝利的天時和地利?

打仗需要審時度勢,如果出兵不能恰到好處的掌握好時機,不能奪取有利於我軍的地形,那麼想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就會變得很渺茫;第三 看帶兵打仗的將領是否有才能?《孫子兵法》強調,為將者需有五德:“智信仁勇嚴”智:智謀;信:信譽;仁:仁愛;勇:勇氣;嚴:嚴格。

符合這五種必備素質的將領才是合格的軍隊領導,否則,那真是將帥無能累死千軍啊!第四 看軍隊的各種規章制度是否嚴格,

自古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軍隊如果沒有嚴格的軍紀,士兵就會行為渙散,甚至胡作非為,到了戰場上難免不聽指揮,貪生怕死沒有戰鬥力,這是一支軍隊走向失敗的致命傷,應該引起軍隊領導的高度重視。以上四點大致總結了孫子兵法所提出的戰爭制勝的5個方面即:“道天地將法”,

一個合格的國家領袖,必須全盤的考慮戰爭給整個國家帶來的各種影響,正如,《孫子兵法》開篇所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01

制勝思想

《孫子兵法》中謀略制勝思想主要表現在“廟算”制勝、“詭道”制勝、“不戰而屈人之兵”三個方面。

(1)“廟算”制勝。是指靠戰前充分周密計劃取勝。因古代用兵之前的施謀定策是在祖廟裡討論決定,故稱之為“廟算”。它強調戰爭指導者要“經之以五事,較之以七計”,即以決定戰爭勝負的五個因素“道、天、地、將、法”為基礎,從敵我雙方七個方面進行計算比較(稱“七計”),全面分析判斷各方面的情況,周密充分籌劃制勝的有利條件。孫武認為,計劃充分周密,勝利條件多,就可以取得勝利;計劃不周密不充分,勝利條件少,就不能取得勝利(兵法曰:“多算勝,少算不勝”)。“廟算”制勝是貫徹謀略制勝思想的首要條件,其實質是先求運籌於帷幄之中,然後決勝於千里之外。

(2)“詭道”制勝。是指以詭詐手段勝敵。《孫子兵法》明確指出:“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的原則,認為用兵是一種詭詐行為,打仗是一種詭詐行動,要依靠詭詐多變的戰法取勝。兵不厭詐,古今常理,孫武強調示形用謀,欺敵用詐,並列舉詭道十二法(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這既是詭道的具體內容,也是謀略的具體運用。

(3)“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指不採取直接交戰的手段而使敵人屈服,取得勝利。孫武認為,百戰百勝,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因此他主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要求戰爭指導者用全勝的計謀爭奪於天下,不用直接交戰而使哉人完全屈服,這樣,自己軍隊不至於受到損失和挫折,又可以取得完全勝利。這實質是謀略制勝思想的最佳結果——不戰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