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中國社會中向來都存在“官本位”的思想:財神爺灶王爺不如官老爺。當官在中國人的心中是光耀門庭的一件事,也是人生中的“大出息”。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官既是管,老百姓的話說,為官一方那就是一方父母,做父母自然是要多操勞,肩膀上也自然會格外的沉重,這樣的一個“苦差事”應該是讓很多人退避三舍,卻反而令人趨之若鶩,看來為官的操勞,所獲得的報酬應該是很可觀的。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一窺當官給人帶來的實質好處,中國傳統社會中,想要腰纏十萬貫,做商人並不是最好的選擇,商人的社會地位底下,再加上中國千年來都是以農立國,經商也翻騰不起多大的浪花,可是做官卻不同了,中國人常說的“升官發財”,做官和發財之間的必然聯絡已然是社會的共識,每個人都預設做官是發財最快的捷徑,難道古代當官的俸祿有那麼高的嗎?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既然是“三年清知府”,我們就從清朝著手瞭解官員的俸祿。清朝從入關之後,在官制上並沒有做多餘的創新和改革,還是延續了漢人千年使用的“九品正中制”,官位越高,品級越大,最大品級便是我們常說的“一品大員”了。要知道的是,一品之中,還分為正、從兩個品級,從一品自然沒有正一品的官高。

兵、工、刑、吏、戶、禮六部堂官,本身是從一品的官階,想要成為正一品,就必須要能夠身兼殿閣大學士,因為大學士是正一品的官職。而在外省做封疆大吏的也是如此,總督一般都是領兵部尚書銜,也自然是從一品,不過清朝總督多數都會有大學士銜,為的就是正一品的官階。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清朝官員的俸祿分為兩種,俸是銀子祿是祿米,和我們現代人不同的是,古代官員並不是每月都有工資到手,而是一年只發兩次俸祿,第一次是開春的時間傳送到手,再一次就是入秋的時候了。一品大官的俸祿究竟有多少呢?按照清朝史料上的記載,一品官的年俸祿為一年180兩白銀和180斛的祿米,摺合為如今的貨幣價值來說,一品官員一年的俸祿收入應該是三百萬左右。

如果按照年收入三百萬來說,我們當然要羨慕清朝一品大員,畢竟年收入數百萬不論在哪個時期都是高收入了,可前面說了,清朝知府三年便能夠有十萬兩的雪花銀,也就是一年便有三萬多兩白銀的收入,如果這樣比較起來,一年只有180兩白銀的一品大員,也太過寒酸了。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知府的官階不過五品而已,按照清朝的俸祿制度,才不過一年80兩的銀子,80斛的祿米,和“十萬雪花銀”相比較來說,那簡直就是微不足道。如果單單隻能夠有俸祿的收入,恐怕在清朝也沒有多少人願意做官了,雖然俸祿足夠養活一家老少,可是對於官員來說,要需要的不僅僅是養家餬口而已,官員平時的迎來送往,以及官場中的人情世故,哪一個不需要用銀子。

因此清朝在官員的俸祿之外設定了“養廉銀子”,譬如“蔬菜燭炭銀”、“ 燈紅紙張銀”等,有了這些養廉銀子,是不是官員們就能夠安心的為民辦事,不需要貪腐了呢?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清廉本身就應該是為官之人的操守,能夠有志氣做一個好官清官的人,沒有養廉銀子也一樣能夠兩袖清風,但是如果一心想要利用做官來發財的人,就算是俸祿再高,養廉銀子再多,也是慾壑難填。

清朝“一品官員”拿多少工資?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做了四個部門的尚書和內務府的總管,光從俸祿和養廉銀子上的收入,就已經是足夠他富貴生活的了,可是和珅覺得滿足了嗎?在他為官的二十多年的時間,竟然貪汙數億,這麼多的財富,就算是一萬代的子孫後代也吃不盡。和珅的這樣的大貪從古自今都是層出不窮,而小貪之官,更是官場上的常態。

官員之所以能貪,敢貪,一方面是因為個人的貪慾,另一方面則是中國社會文化的包容,官本位的思想讓中國人覺得做官是貪了正常,清廉反而是別樹一幟。失去了道德壓力,光靠著官員本身的清廉自守,那肯定是沒有什麼效用的,只有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能夠將官員視為一種普通的職業,消除了“官本位”的思想,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貪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