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猗蘭漠漠幽人操,修竹娟娟君子心。空谷日斜人不到,可憐荊棘漫同林。明。王鰲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東山鳥瞰圖

洞庭東山,是延伸於太湖之中的一座半島,三面環水,俗稱東山。相傳隋朝有莫釐將軍曾在此地駐過軍,因此舊時這裡又被稱為莫釐山。東山島主峰莫釐峰海拔293米,是太湖之中的第二大主峰。據隋書《十道志》記載,在隋朝時,東山島與陸地之間相隔有三十餘里。一直到宋代,史料記載裡,東山還都是太湖之中的一座湖島。直到清朝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東山與陸地之間的距離,縮短到了50米。再後來,島的北端與陸地上的臨湖鎮逐漸相連,自此成為一座半島。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莫釐峰之巔

東山是中國十大名茶碧螺春的原產地,它不僅物產豐富,還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個人傑地靈的福地。歷代的帝王將相和文人雅士們經常來此遊樂憩息,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在春秋時期,這裡就是吳國帝王貴族們的遊獵和娛樂的場所。歷經唐、宋、元、明、清,每一朝都有官僚、富商、財主等在島上大興土木,為自己營造廳堂、樓臺等。因此也形成了東山眾多的名勝景觀和文物古蹟,吸引著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們紛紛慕名前來遊覽觀賞。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陸巷古村位置

位於東山的陸巷古村,這裡背山面湖,與西山島隔湖相望。是一座始建於南宋的古村落,距今已有逾千年歷史,被譽為“太湖千年第一村”。村中至今還儲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時期古村落佈局和老街,以及眾多明清古建築。這裡名人輩出,被譽為進士搖籃、教授之鄉。而最被人們所熟知的是,這裡還走出過一代名相——王鏊。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陸巷古村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陸巷古村

王鏊(1450-1524)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於明景帝景泰元年八月十七日(1450年9月22日)出生於蘇州洞庭東山陸巷村。王鏊的父親王琬,曾任光化知縣(今湖北襄陽地區)。王鏊受家庭薰陶,自幼隨父讀書,聰穎過人,八歲能讀經史,十二歲能作詩 ,十六歲時隨父北上入京師,習業於國子監,並寫得一手好文章。據說,其文一出,當時國子監諸生就爭相傳頌,侍郎葉盛、提學御史陳選感到驚奇,稱他為“天下士”。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像

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王鏊被起用為吏部左侍郎。一月後,升任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國史總裁、同知經筵事。正德二年(1507年)八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仍任戶部尚書。當時明武宗“好逸樂”,不問政事,並寵幸宦官、荒淫無治。大太監劉瑾專政,權傾朝野。與其黨羽倒行逆施,朝廷治理一片混亂。王鏊與吏部尚書韓文等人勸諫明武宗剷除劉瑾等“八虎”,但失敗未果。後來王鏊多次勸劉瑾收斂,並極力阻止劉瑾誹謗迫害崔璇、韓文、楊一清、劉大夏等大臣,挽救了諸多賢臣險些被劉瑾迫害致死的厄運。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唐伯虎《王公出山圖》現藏於故宮

但是劉瑾專橫跋扈成性,在王鰲的苦勸之下,時而接納,時而更加肆無忌憚。士大夫們深受其害。王鏊眼看自己無力挽回朝廷混亂的局面,無奈之下只好選擇辭官返鄉。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王鰲歷經三次上疏請辭之後,最終才被朝廷批准。武宗賜他璽書、馬車,並按舊例供應糧食、奴僕等俸祿。 王鏊家居十五年,歷經廷臣交相薦舉,終不肯復出。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故居

王鏊一生為官清廉,家中沒什麼積蓄,被人稱之為“天下窮閣老”。他的門人唐寅深知其為人,曾贈他一副楹聯讚美他。上聯為“海內文章第一”、下聯是“朝中宰相無雙”。 他不僅是一代名臣,更是一代文學大家,門人眾多,包括文徵明、唐寅等“江南四大才子”都是他的學生。他的文章和思想影響了一代文風,並由此發展出了一批吳中文人墨客,對吳中詩派而言更是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王陽明曾稱讚他是“世所謂完人”。文徵明評價他“好學專精,不為事奪”。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草書

王鏊的餘生都是在東山度過的,並在晚年寫下了《震澤編》、《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震澤紀聞》等地方文獻和《春秋詞命》、《性善論》等著作。他在東山構築了“招隱園”、“真適園”,每日優遊於林下。可以說東山地區的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與王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陸巷古村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十一日(4月14日),王鏊於東山陸巷家中逝世,享年七十五歲。世宗聞訊後,輟朝一日,賜麻布五十匹,賻米五十石,諭令祭九壇。詔命工部派人前往蘇州治喪。追贈太傅,諡號文恪。葬於東山樑家山麓。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墓

至文革前,王鰲墓封土仍然厚達4米有餘,墓冢羅城經18米,神道之前還有石坊,石柱上鐫有對聯: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下款署門人唐寅拜撰。墓前有左右碑亭各一座,中閣樹明朝嘉靖皇帝御祭碑一塊,碑高2。5米左右、寬約0。8米、厚20多公分。碑文中依稀可見“…卿翰苑名儒,先朝耆俊,優遊田裡,遽報長終…載申諭祭,以慰卿靈…”等語。另一塊碑為御祭第二碑。碑前有石羊、石馬、翁仲等分置墓道兩旁。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墓

不幸的是,在文革中,王鏊墓建築盡數被毀,除墓穴未動外,墓基也被夷為平地成為橘林。翁仲、石獸、碑亭、墓碣、石坊等也已盡數損壞,或埋於地下、或散落田間、或被人移作他用。更悲哀的是,在1997年,王鏊墓墓穴發現有盜洞,為了防止再次被盜挖,蘇州文管部門在古墓墓壁外築起了一堵深0。6米、厚0。4米,長6米的混凝土牆作為保護。不料卻於1999年再次被盜,文管部門不得不在整個墓頂採用雙層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方式來加固保護。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墓損壞的石獸

自此墓葬是相對安全了,但墓前僅存的古物卻屢屢失竊。曾有一村民將墓前石羊裝於拖拉機上,準備拉到木瀆古董店去賣,在被村裡知道後,當即追到東山擺渡口,將其攔獲;又有一村民曾將王鏊墓上的一個殘存翁仲頭像拿到西山的一個古董店裡,賣了800塊錢。該頭像後經古董商一轉手,賣了4000元。事後在村委會的干預下,該村民不得不花1萬元錢把它贖了回來。現在的墓佔地約400平方米,坐東面西,封土僅存約0。5米高,底徑2米。現周圍早已成為農戶的果園,被果樹所覆蓋。僅剩下石羊及殘損的翁仲散落於墓道旁。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明正德元年刻本《姑蘇志》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王鰲墓附近散落的石雕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一代名相,墓地卻成荒冢。唐伯虎是他學生,王陽明稱他為“完人”

墳冢現已為果樹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