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裡的官品你真的懂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各個朝代的官品

當我們看古裝劇時,一定都會注意到,劇中各個等級的官員品級不同,官服考究,而且各個朝代的還不一樣,那麼本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古代官品和俸祿的演變。

古裝劇裡的官品你真的懂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各個朝代的官品

周朝

在古代,官品代表的是官員的等級,與地位、俸祿等息息相關。官品起源於西周時期,西周以天子賜命的多少形成官品,有一命至九命之差。一般來說,九命為方伯, 方伯的國家、 宮室、車旗、衣服、禮儀皆以九為節。

周天子的三公是八命,伯侯是七命,卿是六命,子、男爵是五命,大夫是四命。

漢朝

漢朝時期,是以官員的俸祿來表示其等級的。俸祿以穀物為計量單位。這種俸祿的等級有

萬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比五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斗食

等。

古裝劇裡的官品你真的懂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各個朝代的官品

這些數目指的是一年的俸祿。而什麼官職對應什麼級別的俸祿,漢朝也有規定。太師、太傅、太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等官職都是萬石俸祿,其次九卿和執金吾都是中二千石。而我們熟知的漢朝郡守,則是兩千石。

因為在西漢,官職與俸祿嚴格掛鉤,因此人們在稱呼某個官職時也常用俸祿來代替。比如人們常將太守稱為兩千石。

魏晉時期

而讓我們熟知的一品二品等說法是從魏晉開始的。魏晉時期,朝廷將官職分為九品,這便是我們熟知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以一品為高。

南朝梁時期,有設立了十八班,班多為貴,與九品並用。而北魏又在每品之內設立正、從之分,從第四品起,正、從品又各分上、下階,共三十級。九品三十階以內的官,為流內官,不入九品的稱流外。流外也有品級,主要用以安排吏胥。

隋朝繼承了北朝的制度,不過隋朝只沿用了正、從之分,取消了上、下階。但是唐朝又恢復了上、下階,宋朝和唐朝一樣。但是宋朝之後的元、明、清只保留正、從品,不再分上、下階,故只有九品十八級的說法。

古裝劇裡的官品你真的懂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各個朝代的官品

散階

從魏晉開始,朝廷會設定一些有官稱但並不掌握實際職權的職位,這些官職一般僅授予年老多病的舊臣或有一定勳勞的人,作為領取俸祿和享受某種禮遇的依據。這樣的官稱作散官,宋朝稱為寄祿官。唐朝將魏晉以來的散官名號加以整理,定出等級,作為每個官員包括職事官的實際等級,稱為“本品”或“ 散階”。而且這些散階還有文武之分。

文散階

文散階共二十九等,我們僅舉一些例子,從一品為開府儀同三司,正二品為特進,從二品為光祿大夫,正三品為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為銀青光祿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從四品以上稱為大夫,而從四品以下則是郎官。

武散階

武散階共四十五等,從一品為驃騎大將軍,正二品為輔國大將軍,從二品為鎮軍大將軍,正三品上為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正三品下為懷化將軍。因品階實在太多,本文不一一列舉。

敘階之法,有封爵、親戚、勳庸、資蔭、秀孝、勞考等多種依據,不完全按實任職務高低。因此,官階與職事官的品級不一定相符。有低階而任較高職務者,也有高官階而任職較低者,但俸祿待遇仍按階品。

宋朝初年,正式職官名稱都作為階官名稱,神宗元豐改制後,基本恢復唐制。徽宗又重定武階官名號,最高一級為太尉,總等五十二階。宋朝還有內侍官十二階、醫官十四階、司天翰林官十五階、教坊官十五階。

明朝文散四十二階,自正一品至從九品,武散三十階,自正一品至從六品。每一級中,分初授、升授三等,正二品至從四品的六級中則有初授、升授、加授三等。

古裝劇裡的官品你真的懂嗎?一文教會你怎麼看各個朝代的官品

清朝文武階均為九品十八階。文散正一品至從五品叫大夫,正六品至從九品稱郎;武散正一品至從二品稱將軍,正三品至從九品稱都尉、騎尉、校尉。

這便是有關古代一些官品和俸祿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