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

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

至正四年(1344年)9月,朱元璋到了家鄉的皇覺寺出家。可是進了寺院後,他的的日子仍然不好過。

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

入寺與人為僕,不到不到兩個月就遭遣散

年僅16歲的朱元璋每天雜活很多,除了上香點燭、擊鼓打鐘、打掃佛堂之外,還兼給各位師父師母(元朝時期有地位的僧人往往娶有妻室)跑腿打雜。整天低三下四,忙出忙進,吃的卻是粗糧淡飯,甚至是殘羹剩炙,遭遇與奴僕無異。

可即便這種與人為僕的憋屈日子,朱元璋也過不牢靠。因為適逢災年,民不聊生,很快連皇覺寺也快要揭不開鍋了。可憐朱元璋進入寺廟剛剛50餘日,廟裡的住持便以“歲歉不足給眾食”為由,遣散僧眾,令大家各自謀生。

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

尚未受戒唸經,先要遊方化緣

朱元璋由於還沒有來得及受戒,按照佛門規矩當時還不是和尚,只能稱做“小沙彌”。因此,根本不懂如何唸經做佛事,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於教茫然”,只能有樣兒學樣兒,手執木魚,捧著瓦缽,硬著頭皮外出化緣。

遊方化緣民間稱之為“叫化”,說白了就是討錢要飯的勾當。這可不是件好玩兒的活計——每遇一戶人家,遊方僧便敲響木魚,高唱佛號,請求佈施,箇中恥辱和辛勞的情形與乞丐無異。而朱元璋一個小沙彌遊方化緣更是困難多多。

一方面由於他年紀太小,道行太淺,佛學知識近乎空白,從外在形象到內在修持,都離高僧大德太遠;另一方面,時值災年,哀鴻遍野,老百姓自己尚且飢腸轆轆,根本沒有餘糧供養遊方僧人。

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

四年遊歷,朱元璋收穫多多

這次遊方,朱元璋所兜的圈子實在夠大: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市)皇覺寺出發,往南行經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又向西走到固始(今河南省固始縣)、光州(今河南省潢川縣)、息州(今河南省汝陽市)、信陽(今河南省信陽市),又北轉到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又往東折向陳州(今河南省睢陽市),再經亳州(今安徽省毫州市)轉到穎州(今安徽省阜陽市)……歷經十餘個州縣,最後返回皇覺寺。

在時間上,他從至正四年十一月(1344年)出發,到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家鄉,前後歷時將近四年時間。在災荒肆虐的年月裡,長達四年時間的風餐露宿,四處遊走,自是苦不堪言。

但正是這一方遊歷生活,讓朱元璋增長了見識,滿目所見皆是蒙古人治下的黑暗與不平:貪官汙吏飛揚跋扈,為所欲為;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屍骨填道。這所見所聞的一番磨礪,對他後來的起義和鬥爭經歷都有著重要意義。

朱元璋的出家經歷,在廟似奴僕,出寺化緣一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