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清朝是一個有運氣的朝代,六代好君主,後來的都很平庸,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慈禧了,能排在乾隆之下了,明朝就有點運氣差了,一代靠譜,下一代就不靠譜,摧毀永遠比建設容易。制度來說,清朝撿明朝現成的,再改進,明朝制度其實靠譜,就是人不行。容易有矛盾,清朝用滿漢制衡。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我一直相信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清朝大概就是中國農業社會登峰造極的樣子了,是一個真正讓古代人坐穩奴隸的朝代。三百多年前,滿族人帶著尚未褪去的遊牧野性,起自白山黑水,藉助中原充沛的人力物力,在近代史即將來臨前,世界版圖尚未確定之際,帶領錚錚鐵騎,南征北討,橫掃東亞,奠定如今中國外疆基本輪廓,可謂大功一件。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康雍乾三代有為,國力達到巔峰,但自白蓮教起義後便由盛轉衰,加上席捲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國,終究逃不過歷史週期率。若沒有西方工業革命續命,清朝恐怕根本沒機會扣響19世紀的大門。總而言之,清朝是農業文明最後的餘暉,在氣數將盡時,意外走進了工業時代的大門,在短暫的迴光返照後,依舊被世界工業化巨輪無情地碾進歷史的塵埃裡。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明代皇帝理論上權力極大,如果皇帝真的豁的下面皮,實際無人可制。可明代皇帝卻把這個至高權力自己打瘸腿了,綁住了。明明文臣武勳互制,宗室高高在上,第二代就被動開除宗室養豬,第三代一波送走武勳,文官獨大,逐漸成長擠壓皇權。而後幾代惰性漸長,讓渡部分權力並在走後被操作成祖制。皇帝逐漸失去超然在上的空間,為了手裡權力太監外戚走馬燈上場,只文官巋然不動。到中後期皇帝甚至需要全靠閹宦組織集團和文官正面對抗乃至於親自下場。自唐以前權宦什麼名聲什麼危害皇帝能不知?手裡實在無牌可打了。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在我的個人觀點:北魏為何全面漢化,是因草原戰爭此起彼伏不能確保絕對優勢後方不穩,一旦草原有失失去基本盤被胡漢夾擊鮮卑必成滅頂之災,只有讓中原成為基本盤才可保住皇權,五姓七望根深蒂固,打不過拖不起。就加入吧,遂有孝文帝遷都漢化盛舉。滿清人本不多,得天下後遼東雖重要卻不是決定性的。滿清基本盤在於八旗這一半兵半民制度,雖大部為女真,卻並不止於族別。皇帝需要這個組織絕對的獨立性以制約科舉而來的漢人官僚才能保住愛新覺羅的天下。否則一意漢化滿漢合流,官場沆瀣一氣,皇帝換誰家不行非得旗人統領愛新覺羅坐天下不成呢?

且滿清皇帝自康熙至咸豐甚至能算上同治光緒,都可以說終身勤政。足夠的工作量和多方匯聚的資訊讓滿清皇帝相比官員有資訊優勢壓制。擁有穩定基本盤且有獨立升遷途徑,有侍衛郎官作為私人直屬,外朝可制。這是理想國啊。其中複雜,豈是一個民族能說清的。順便只有清末建立總理衙門後可以說內裡完全不同。以及明的終結是天下內的內迴圈問題,建州女真也不是石頭縫蹦出來的,遼東將領玩寇養蠱,養出蠱王,大明年老體虛不能制只能坐看作大,就算不是建州女真還有海西女真蒙古諸部。

清朝,明顯比明朝統籌能力強,起碼能調動南北方資源運作

大明完全是自己整死自己沒得救,清末沒有洋人破門,實際還可以延續和現實相似的壽命。總說太平天國,可太平天國一因廣西土客矛盾還帶著宗教而起的造反何德何能整個南方?十三行轟然而倒相關從業人員沒了飯吃正蓄勢待發洪天王突圍而出一潑油澆進來頓時沖天而起。若無條約十三行好好的能讓洪天王成事?他們還能保家衛國積極剿匪呢。當然隨乾隆末期開始吏治一切向錢看逐漸崩壞,百年後好大帝國千瘡百孔一推就倒也是可以預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