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大家好,我是記錄歷史的袁載譽,今天給大家聊一首,曾經在二戰期間,紅遍整個歐洲戰場的“神曲”。他歌詞一點也不慷慨激昂,卻俘獲了萬千戰場男兒的心。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歌曲名叫《莉莉·瑪蓮》,雖然流行於二戰,卻不是二戰時期的作品,他創作於1915年4月,且最早也不是歌曲的歌詞,而是一首長篇抒情詩。部分原文如下:

我們兩人的身影,看來像是合而為一,那是情侶一般的身影,被人看見也無所謂,所有的人看到也是一樣,只要我們在那燈下相會,正如從前,莉莉瑪蓮,正如從前,莉莉瑪蓮……

創作者的名字叫漢斯·萊普,寫這首詩之時,他是一名德國軍官。靈感來自1915年4月的夜裡,他在站崗之時,見到了兩個漂亮的姑娘莉莉和瑪蓮。

年輕且靚麗的姑娘,讓年輕的軍官心動不已,但是他無法像和平時代一樣,不顧一切地去追求。此時此刻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他需要走上戰場,去哪裡與死神作戰。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但是年輕軍官心中的愛情懵懂,並未就這樣消失了,他沒能耐住心中的寂寞,在冰涼的軍營裡,他十分不“合群”的寫下一首抒情情詩——提燈下的女孩。

表達對愛情的嚮往,以及對人生中所遇到的那個漂亮姑娘的思念,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厭戰情緒,在他心中,和平年代可以讓他為愛不顧一切,但戰爭剝奪了這一切。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大約20年後,德國作曲家舒爾策發現了這首詩,並被其中真摯的愛情感動,於是為它作詞,希望這份純潔的愛,可以傳遞到千家萬戶。

但是當歌曲於1939年發行之時,聽眾並不為這個“愛”買賬,成績慘不忍睹,截止二戰爆發,都只有700張唱片銷量,從市場發行角度來看,是個標準的失敗品。

不過酒香不怕巷子深,二戰爆發後,德軍在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的廣播電臺,為消滅士兵的恐懼,播放了莉莉瑪蓮。這一放,這首歌因為裡面朦朧的愛情,剛好觸動戰場上,情竇初開的年輕小夥子們,一炮而紅。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紅遍了德國前線,就連對面的盟軍士兵,也為此感動。一時間二戰最前線,出現了一個奇怪,前一秒還殺得不可開交的德國士兵與盟軍士兵,當夜幕降臨,槍炮聲停止,都紛紛豎起了耳朵,翹首以盼“莉莉·瑪蓮”的歌聲如約而至。整個歐洲戰場在炮火聲中,掀起了“莉莉瑪蓮”熱。

人怕出名豬怕壯,“莉莉瑪蓮”因為歌詞的朦朧愛情,讓士兵萌芽了反戰之心,不利於軍方計程車氣。於是德國宣傳部,將其列為了“違禁品”,納粹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親自下令銷燬所有唱片,甚至演唱歌手安德森也被鋃鐺入獄,理由是“擾亂軍心”。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但是士兵愛的,不是人為可以堵住的,歌聲如同滔滔江水,依舊川流不息,在士兵私下,歌曲依舊傳唱著,歌唱著,一紙禁令如同虛設。

聽多了,就習慣了,“莉莉瑪蓮”在沒日沒夜的反覆中,逐漸成為前線士兵的深刻記憶。每每士兵寫信回家都會談到,歌聲也由此逐漸從士兵作戰前線,傳遍了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

很多後方的人,認為跟前線士兵聽一樣的歌,就如同常伴其左右,跟我們中國常說的“千里共嬋娟”同理。於是“莉莉瑪蓮”除了代表愛情,還是親情的寄託,成為了結束戰爭,迎接和平的象徵。

沒有哪國普通老百姓願意打仗,他們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過日子。而上了戰場,槍彈不長眼,隨時都在上演夫妻、父子、母子陰陽相隔的悲劇。

二戰德軍中,被嚴禁播放的歌曲,甚至演唱者都被扔進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