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在蘇德戰爭的第一個冬天,蘇聯軍於1942年初在長達數千公里的戰線上發動了大規模反擊,試圖消滅入侵的軸心國部隊,收復1941年失去的領土。蘇聯的反擊完全超出了德國最高司令部的預期。東線的德軍筋疲力盡,遭受了嚴重的損失。他們遭受了不可持續供應問題和嚴寒的天氣,面對蘇聯出人意料的進攻,他們被迫向西撤退。

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然而,在德方的嚴格命令和前線德國士兵的殊死戰鬥下,這一撤退並沒有演變成1812年拿破崙式的狼狽。儘管失去了一些被佔領的地區,德國軍隊仍舊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了一條堅固的防線,並擊敗了對手的初步進攻。值得注意的是,在霍爾姆等地,一些德國軍隊在蘇聯人的重重包圍下,依然堅持了幾個月的空中補給,最終迎來了增援部隊的黃金救援時刻,創造了二戰期間內防禦和清除行動的經典範例。

與十萬德軍在德姆揚地區的包圍圈相比,霍爾姆地區的包圍圈在規模上要小得多。當蘇聯組織起的包圍圈形成時,德方總兵力只有約4500人,而且極為不利的是守軍大多是分散的部隊和後方部隊。他們的戰鬥力絕非一線的實力,這些守軍被迫壓縮到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城鎮廢墟之中,但是他們沒有就此言棄。

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接下來的頑強的防禦行動和最終擺脫困境的努力更值得世人關注。在嚴峻而危急的時刻,困在當地(霍爾姆等地)的各個部隊都被置於第281師師長舍雷爾少將的指揮率領下,組成了在史上著名的“舍雷爾戰鬥死守群”。

德國的這些餘下的守軍在狹窄的沒有太多退路的陣地之上組織了許許多多有效的防禦,通過後方的空運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補給和增援,從寒冷的1月底一直至5月初經歷了驚人的長達百餘個個晝夜的圍困反擊,並在包圍圈外部隊的炮火、物資支援以及德國空軍的空中總支援下最終咬牙拼死堅持到底,最終與解圍部隊上演成功的奇蹟會師。

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在整個的反圍困戰役中,小包圍圈中的德軍竟然總計陣亡僅僅1550人,共有2211人負傷,但是他們經受住了來自對手蘇軍至少多達6個步兵師、5個步兵旅、數個坦克旅的不下百餘次的主要攻勢,以極弱的兵力劣勢給死敵造成了超過2萬人以上的傷亡並摧毀其超過40輛以上的坦克。

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回首二戰的很多重大戰役:要塞能不能守得住,不光要看守軍,還要看援軍。如果援軍夠給力,比如巴斯托尼、傑米揚斯克、斯大林格勒(蘇軍)、瓜達爾卡納爾,那無論守軍打的多慘烈也能獲得勝利。而如果援軍不給力,比如斯大林格勒(德軍)、塞瓦斯托波爾(蘇軍)、託布魯克、克里特,或者沒有援軍,比如威克島、硫磺島、沖繩島、柏林,無論守軍打的多好,失陷也只是時間問題。這其中唯一的例外可能是列寧格勒保衛戰。

守軍死守,補給不斷:這一仗德軍以5000人對抗50000人的圍攻

戰時很多守軍死守獲勝的範例,都是補給線並沒有被敵人完全切斷的,因此可以堅持。越是工業化軍隊,火力強的,火力猛的,機械化和摩托化程度高的,對於補給需求越大。5000人後備二線部隊能抵擋50000蘇聯軍隊進攻,這簡直就是十倍以上的戰鬥力啊!雖然我們反對二戰的德國軍隊的所作所為,但是他們的戰鬥素養確實值得被寫進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