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的時候,如果劉備帶著諸葛亮,還會不會大敗呢?

從形勢上看劉備的伐吳之役根本就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夷陵之戰的時候,如果劉備帶著諸葛亮,還會不會大敗呢?

因為,劉備根本沒有壓倒性優勢。他的實力相當有限,而且還要同時應對來自北方和東方的敵人。在對付孫權時,隨時都有可能遭受曹丕的襲擊。

所以,劉備的伐吳之役只能選擇速戰速決!一旦戰事久拖不決,必將造成兩面受敵的態勢,而這搞不好會讓劉備集團垮臺的。

問題是,劉備根本就不可能速戰速決——而且無論諸葛亮參加不參加討伐孫權的戰爭,都無法改變這個基本事實。

夷陵之戰的時候,如果劉備帶著諸葛亮,還會不會大敗呢?

劉備無法速勝的原因只有一個:地理條件利於東吳,而不利於蜀漢。

伐吳之役屬於山地作戰,因為山地崎嶇不平,蜀漢的兵力不易展開,需要一個點、一個點的敲掉吳軍嚴防死守的要塞和堡壘,而這是極耗時間、極耗兵力的。

一支軍隊的銳氣可不是無限的,士氣要靠接連不斷的勝利來激勵!

可是,劉備的大軍一連攻打了幾個月,卻還是沒有攻入東吳的要害。

夷陵之戰的時候,如果劉備帶著諸葛亮,還會不會大敗呢?

也就是說,儘管蜀軍一路順流而下,深入了東吳幾百裡,但卻仍然是隻傷其皮毛而末傷其筋骨,東吳的實力基本沒有遭受重大損失,可蜀軍卻已經疲憊不堪了!

正像陸遜說的那樣:劉備久經沙場,很有戰爭經驗,但因為在山地攻堅使其兵力無法展開,制約了蜀軍發揮戰鬥力,如果在平原作戰,那麼東吳就危險了。

結果,劉備因為久戰無功,天氣又非常炎熱,便命令水軍棄船登陸,和步兵一起到密林中安營紮寨。

一是準備與東吳打持久戰,二是想休整兵力。萬萬沒想到,卻給東吳留下了可乘之機——陸遜一把大火把劉備的幾十座營寨燒了個七零八落,蜀軍差點全軍覆沒,劉備僥倖逃出昇天,沒多久就因愧悔交加病死在白帝城了。

結論:只要劉備不果斷撤軍回蜀國,即使讓諸葛亮參戰,也不大可能扭轉蜀軍戰敗的結局(或許會減少一些損失);如果劉備在久戰無功之後果斷撤軍回國,那麼即使諸葛亮不參戰,也可以避免兵敗夷陵的慘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