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在中國五千年有史可依的一千六百多次戰爭中,有一個戰爭共同點讓我非常感興趣,那就是,為什麼冷兵器時代的古代戰爭中,敵我雙方一定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要知道,被全球軍事學家讚譽有加的中國兵法奇書《孫子兵法》在春秋時期便已經成書,歷來是中國兵家必讀經典,開篇便是“兵者,詭道也”,意思是用兵之道在於變化無常、出其不意,既然如此,不攻城不行嗎?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我繞過城池去直搗黃龍,直接攻打敵國都城,擒賊先擒王不是更好?

為什麼要一座城池一座城池去攻打?因為繞道行不通!

繞城而行之地地方大本營。看似風險更小,其實是極度兇險!循規蹈矩的攻城反而風險更低,這是為什麼?

第一,我國除了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四川盆地等少數幾個平原盆地地區,大部分地區以山地地形居多,交通不發達,路況不好,造成沿途的城池與村落以點分散在各處,特別是但凡大城池都坐落在交通要道上,不僅扼守住了水陸交通節點,還成為守方兵力集結的地方,若不攻城,很難開啟前進的道路。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第二,繞道走也行不通。

因為行軍打仗貴在神速,行動越快,效率越高,勝算越大,放著佔據水路交通要道的城池不打,專挑崎嶇難行的小道走,不僅會拖垮自己的行軍速度,拉長戰線和補給,消磨士氣,更容易被探聽到軍情的守方調集優勢兵力打圍剿,那就成了長短易位,未戰先敗。

哪怕你僥倖繞過去了,拉開陣仗要攻打對方大本營,不好意思,你屁股後面已經跟過來大批敵軍。一番前後夾擊,腹背受敵,雙拳難敵四手,十面楚歌的教訓不遠。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看過《神鵰俠侶》的朋友印象一定深刻,由蒙哥率領的蒙古軍隊久攻襄陽十幾年愣是攻不下,他不想越位直接進攻南宋都城嗎?不是不想,而是不敢繞道,否則還沒打都城,四面八方跑過來一群人對著自己一陣群毆,能不能有命跑回草原都不知道,便是這個道理。

繞道行不通,又說攻城戰利大於弊,利在何處?

古代戰爭幾乎每一場攻往選擇的都是集中兵力進攻路上的每一個具備戰略意義的城池,直到攻陷敵方本營摘取勝利果實。無論是秦末農民起義軍攻陷咸陽、隋朝末年唐軍攻陷長安,還是元末明軍攻陷大都(北京),或者明末清軍攻陷北京繼而再攻南京,即使戰略攻勢、前進路線不同,但幾乎都是同一種“笨方法”:攻城,攻城,再攻城,最終點連成線,線連成面,佔據廣大地區。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這樣的攻城戰,不論攻守哪一方都要付出巨大的傷亡代價,損兵折將,慘烈異常,而且作戰時間長,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破壞尤其深刻,這便是攻城戰的弊端,看上去未免老實過了頭,這一點都不“詭道”,然而深入研究就會發現,之所以這樣,恰恰是因為利大於弊。

第一,攻城一旦成功,能夠就地補給,以戰養戰。古代冷兵器戰爭無論是戰爭動員能力還是攻城戰、野戰,都要消耗大量物資,包括兵源、糧食、兵器、帳篷、車馬等等,動輒幾萬幾十萬人的戰爭誰都耗不起,因此攻城搶糧成了削弱對方壯大自己的不二選擇。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第二,攻下扼守交通要道的城池,一方面假若前進路線上失敗,退可守進可攻,不至於戰局失利就導致全面潰敗;另一方面只有處於交通要道,才方便自身後方物資補給的運送,以方便戰局不利時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第三,古代戰爭中情報戰同樣至關重要,在技術水平的限制下,古代戰爭中軍情的傳遞都是點對點傳遞,城池這樣的點便是最好的情報傳送中轉點,假若一直處於野外紮營或者繞道而走的狀態,勢必造成軍情延誤。

古代打仗最大的共同特點,都要拼死攻打城池,直接繞過不行嗎?

簡而言之,和時下流行的騰訊手遊“王者榮耀”打法是一樣的道理,想要打下敵方水晶,不推塔是不行的,你如果要強行越塔,等待你的便是敗亡。

歷朝歷代古人歷經大大小小的戰爭,不論是理論水平還是實踐水平,甩了我們幾條街。但凡我們現代人覺得非常奇怪的地方,事實上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古人的辦法恰恰才是最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