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公元1449年十月,一場戰爭的陰雲籠罩在繁華的大明都城北京城上空,這場戰爭差點就讓北京成為蒙古人的都城,大明也差點要改朝換代。這場戰爭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北京保衛戰。

公元1449年,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下午,北京德勝門外陸陸續續來了一些狼狽不堪計程車兵,這些人正是跟著明英宗征討瓦剌計程車兵,他們帶回來一個令人十分震驚的訊息:

五十萬大軍被瓦剌的兩萬騎兵大敗,士兵所剩無幾,

這些人是從河北的土木堡逃回北京來的。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就在大明王朝從上到下人心惶惶的時候,瓦剌首領也先此時率兵退回蒙古草原,想著休整過後一鼓作氣席捲明朝江山,重建大元帝國。也先想利用俘虜的朱祁鎮對明廷進行訛詐,企圖不戰而勝,於是決定讓自己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看管朱祁鎮,儘量地好好照顧加以拉攏。此時的朱祁鎮想的是也先應該只是想要一點錢財,於是向伯顏帖木兒請求寫一封信給朝廷讓他們用錢來贖回自己。太后和皇后接到信才知道皇帝被俘,並且還在人世的訊息,皇宮此時已經亂作一團。第二天太后和皇后就把宮中的奇珍異寶裝了八匹馬運到了也先那裡,但是朱祁鎮並沒有回來,金銀財寶也石沉大海。皇宮之外,明英宗被俘的訊息也都傳遍了,城中的富豪紛紛將財產運到南方,街頭巷尾混亂不堪,人心惶惶。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八月十八日,孫太后淚流滿面,召叢集臣公佈了英宗被俘的訊息,希望眾大臣能以國事為重,共商對策。第一個發言的是翰林侍講徐埕,徐埕是南方人,一直想著遷都南京,早在土木堡之變前就將家眷和財物運到了南方,此時徐埕說:“五十萬精兵良將已在土木堡全軍覆沒,京城只剩不到十萬的老弱殘兵,如何禦敵?如果敵人來攻,京城一旦失守,大明江山就保不住了,不如將都城遷到南京,即便京城失守,還可以劃江而守保住半壁江山”。許多人聽完覺得有些道理,但是就這樣放棄京城又於心不忍,畢竟很多人的祖宗墳墓都在北方,一旦南遷,就會淪為他鄉之客。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這時七十多歲的禮部尚書胡瀅說:“我能往,寇亦能往,遷都絕不是完全之計。”

侍郎于謙接著說:“京城是天下的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豈能輕易放棄。宋朝避敵南遷,最後還是滅亡。為今之計只有激勵軍民,徵召勤王兵馬,誓死保衛京城,不能有任何別的打算。”

他又看著徐埕厲聲說:“凡是主張南遷,輕易放棄京城的,就是千古罪人,理應當斬。”這番發言立即得到吏部尚書王直、內閣學士陳循、修撰商輅等人的響應,孫太后也為之動容。最終在場的人達成一致,誓死保衛京城。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于謙

孫太后命令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監國,又命令于謙以代理兵部尚書的身份承擔保衛京城的重任。

于謙領命後迅速安排城防保衛工作,他迅速收編從土木堡逃回計程車兵,招募新兵,飛調南北兩京的預備隊伍以及沿海防倭的隊伍,前來保衛京城。

當時在通州官倉有數百萬石的存糧,有人建議燒掉,于謙不肯,他請朱祁鈺下令預發京城官員九個月的俸糧,士兵六個月的餉糧,讓他們自己去領,並且還發動京城百姓運糧,能運回二十石的給白銀一兩。命令一下全城上下,不分晝夜的運糧,不出幾日城中家家都有存糧人心安定。

經過幾天的整頓,京城防務井然有序,士兵各守崗位,軍心振奮。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八月二十一日,朱祁鈺正式任命于謙為兵部尚書。雖然人心暫時安定,但是大家的怒氣未消,朝廷必須要追究土木堡慘敗的罪責。八月二十三日朱祁鈺正式理政,左都御史陳鎰等人上奏,應對禍首王振公佈罪狀,滅門抄家。面對這樣的場面,朱祁鈺有些猶豫不決,揮手讓大臣們先退下。但是百官伏地痛哭不肯起身,王振的爪牙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厲聲斥責百官說:“王振已經死了,你們還囉嗦什麼。”給事中王竑怒不可遏,一把抓住馬順的頭髮說:“你與王振同屬一黨,禍國殃民,早該正法,今天還敢放肆,豈不是自己找死。”說完在馬順臉上狠咬了一口,疼痛中的馬順將王竑推倒在地。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此時百官的憤怒達到了極點,蜂擁而上,對馬順拳腳相加,沒一會兒就將他打死在左順門。朝堂之上一片混亂,年輕的朱祁鈺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就想往後宮跑,但是于謙拉住他的衣襟說:

“王振罪大惡極,立即滅門抄家,馬順助紂為虐,大家義憤填膺當場打死,應當概不追究。”

最終朱祁鈺答應下旨,百官才安心。隨後大家又要求處死王振的死黨太監毛貴,王長隨,朱祁鈺也同意了,百官又將兩人當場打死,與馬順的屍體一起放在東安門外示眾。全城軍民聽到王振及其黨羽被處決的訊息後,人心大快,更堅定了保衛京城的決心。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此時,也先已經開始行動了。瓦剌進攻宣府時,也先帶著明英宗高呼宣府總兵楊洪開門迎接,但是被楊洪拒絕了。巡撫羅亨信更是仗劍坐在城樓上下令說:“敢言開門者,斬!”也先只得先行退兵。守城將士回京請示,

于謙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並請朱祁鈺下令,不論也先帶著明英宗去哪,都不許開門迎接,如有疏忽,軍法從事。

但這也只是權宜之計,為了打擊也先訛詐的陰謀,大臣們認為要擁立一位新皇帝。朱祁鈺才最合適的人選,雖然立朱祁鈺為帝不符合大明的祖制,但是這一提議還是得到了孫太后的贊同。但朱祁鈺當時沒同意,怕自己的哥哥回來,自己會面臨尷尬的境地。于謙勸說道:“臣等誠憂國家,非為私計。”朱祁鈺這才同意。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明代宗朱祁鈺

九月六日,朱祁鈺在群臣的擁立下即位,史稱明代宗,尊英宗為太上皇。朱祁鈺雖然年輕,但是非常信任主張抗戰的大臣,採取有效措施,迅速扭轉了危險的局勢,受到了軍民的擁護。也先聽到明朝立了新皇帝后,十分掃興,手裡的王牌成了沒用的太上皇。這時投敵叛變的太監喜寧建議也先趁著明朝剛立新帝,內部不穩時進攻北京。十月初,也先糾集各路兵馬帶著英宗大舉南侵。朱祁鈺接到軍報後命于謙提督各營軍馬,統一指揮。面對軍中的不同意見,于謙堅決主張出城迎敵,他命令兵部侍郎吳寧駐守城內,處理一切事務,自己出城佈陣於德勝門外,親自迎擊瓦剌主力。此時京城共有將士二十二萬人,分別列陣與京城九門之外,準備迎敵。一場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大戰即將開始。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十月九日,于謙下令緊閉京城九門,作戰期間一律不得開門,臨陣退縮者,斬。此時,將士手握刀槍,嚴陣以待,他們只有奮勇殺敵,擊退敵軍才能有一線生機。十一日黎明,瓦剌軍的前鋒到達西直門外,于謙立刻派出副總兵高禮、毛福壽迎頭痛擊,短暫交鋒過後斬敵軍數百人,生擒頭目一人。首戰告捷,軍心振奮,當天夜裡于謙又派出精兵襲擊瓦剌營地,大有斬獲。也先本想趁勢迅速攻下北京城,但是一天之內連吃敗仗,銳氣以挫。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進退兩難的也先,於十三日全力進攻德勝門,于謙親自督戰,命令石亨伏兵於民房內,以小隊騎兵誘敵,敵軍萬餘精騎前來攻城時,伏兵齊起截斷敵人退路。副總兵範廣從正面迎擊,火炮、火銃齊發,也先的弟弟孛羅和大將毛那孩先後中炮陣亡。敵人殘軍於敗退後轉攻西直門,企圖僥倖一勝,正遇到明軍都督孫鏜的隊伍,當即予以迎頭痛擊,石亨也從德勝門趕到,前後夾攻,城上守軍也發炮助戰,敵軍受到重創,潰不成軍從,倉皇敗退。這是兩軍自土木堡之役以來,頭一次大規模正面交鋒,也先的主力軍就損兵折將,從此一蹶不振。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次日,于謙派副總兵武興、都督王敬主動出擊,先後猛攻瓦剌軍營。瓦剌軍拼命抵抗,在激戰中,武興被流矢射中陣亡,明軍小挫。但是附近的百姓得到訊息後,自發前來支援,用磚石猛擊敵人,由僉都御史王竑和副總兵高禮、毛福壽率領的援兵及時趕到,四面猛攻,敵人全面潰退。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從十一日到十五日,戰事相持了五天,瓦剌的進攻受到堅決的反擊,死傷慘重。也先覺得攻城無望,有探聽到明朝各路勤王兵馬就要來到,自己的後路很可能被切斷,無奈之下決定撤兵。十五日夜間,瓦剌軍全部撤退,早已準備好的明軍將士馬不停蹄,連夜猛追,在霸州附近追上了瓦剌兵,奪回了被虜走的一萬多明朝百姓和大批的牲口。十七日,也先殘軍狼狽逃出紫荊關,退回漠北。

明朝最危急的一場戰爭,差點改朝換代,全靠此人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朝!

北京保衛戰一共只有五天,就是這短短五天,于謙和他領導的眾將士團結一心同仇敵愾,挽救了大明王朝。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