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戰友之間的友情能有多堅固?是你可以為了一個承諾苦等30年,是你可以為了一聲戰友背井離鄉、苦苦找尋,是你可以為了一絲希望拼盡全力。今天的故事就是講這樣一個為帶回戰友遺骸,煎熬30年後,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的故事。

那是2010年春,廣西邊境小鎮愛店鎮的一家旅店來了一位奇怪的客人。這位客人身形瘦長,時常穿著破舊的深色外衣,看起來五六十歲的年紀,聽口音不像是本地人。旅店老闆經常接待來自各地的旅客,聽得出他的口音應該是河南人。

為什麼說這位客人奇怪呢?

首先,此人訂了一間最便宜的房間,每晚只需八塊錢,且訂了許多天,看起來是要長住;

其次,他每天早出晚歸,一般就在街邊人來人往的地方擺一個修腳踏車的小攤子,靠著替別人修車過日子,既不像是來觀光旅遊,也不像是來經商發財的人;

再者,旅店的員工去房間打掃時發現,這位客人房間的桌子上恭恭敬敬擺著一個遺像,看遺像像是當兵的,每天晚上偶爾會聽到房間裡傳來客人低沉的哭泣聲,聽起來讓人很難過;

最後,這位客人很少跟別人搭話,每次他晚上回來的時候,都感覺他十分疲憊。

以上這些,都太讓人疑惑了。於是,老闆翻看住房記錄,只知道他叫郭益民,其餘的資訊一概不知,但看他的眼神,總感覺他應該不是壞人。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這天晚上,郭益民從外面回來,老闆熱情地跟他打招呼:“嘿,老郭,又去修腳踏車了嗎?”

“嗯。”郭益民低頭應了一聲。

“看你這架勢是要長住啊!”老闆話裡有話地問道。

“是的。”郭益民還是簡短地應答。

“那你來這兒幹嘛呢?”老闆還是忍不住問道。

“我來找人。”郭益民看著他說道,眼神裡透著光。

老闆看著他的眼神,有種莫名的心疼,不過感覺到他不願意說,也就沒有再問下去了。

那麼,郭益民是來找誰的?為何會不遠萬里從河南來到廣西邊境的小鎮找人?又是什麼人值得他風餐露宿、背井離鄉也要找到呢?

其實他要找的人,已經不在世上許多年了。他要找的是一具遺骸,是他戰友的遺骸,那是當年跟他許下生死承諾的戰友。

郭益民每天半夜還會偽裝成越南邊民,沿著早已摸透且一條不為人知的小路,來到異國越南,找到記憶中那個模糊的地方,不停地用雙手挖掘,哪怕手指挖破,也不停歇,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他也希望自己能找到……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圖|郭益民捧著戰友遺像

是的,郭益民要找的戰友遺體不在這個小鎮上,而是在小鎮旁邊的異國。他的戰友如今走了多年,卻不是在自己的國家,而是曾經作戰的戰場,是異國他鄉。郭益民就是想來接他回家的,這是他這幾十年以來的心願,無論如何都要做到的約定。

郭益民與這位戰友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這就要從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說起了:

郭益民,1959年出生於河南許昌一個農民家庭,家中孩子比較多,郭益民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自小就幫著父母分擔了許多家務和經濟負擔。他成年時響應黨的號召,作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後來在父母的支援下,20歲的郭益民參軍入伍,希望在部隊謀得一個好前程。

可是剛加入部隊沒多久的郭益民就接到上級通知,要求立刻前往我國南部邊境,隨時做好戰鬥的準備,準備發起反擊戰。郭益民接到命令時,有些擔憂:“這不會一當兵就要打仗了吧?”還真被猜中了,這場戰爭就是中越戰爭,是我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那時候,中越兩國關係因中美關係緩和而惡化,越南更是屢屢挑釁、侵犯我國南部邊境,威脅到我國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挑戰了我國的領土尊嚴。是可忍孰不可忍!

1979年2月,我國邊防部隊對越南發起了自衛反擊戰,定要殺一殺越南的囂張氣焰。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圖|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邊防部隊

這場反擊戰持續時間不長,只有短短一個月,可戰爭上終究是要流血犧牲的。郭益民剛剛參軍不久,連新兵操練還沒訓練完,就要上戰場,心裡難免有些犯嘀咕,不過好在遇到了老鄉李保良。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郭益民和李保良一見面就用方言打招呼、聊天,幾乎無話不談。平常喜歡看報的李保良告訴郭益民,越南是拿了我們的物質援助,結果欺負到我們頭上來了,我們是要打過去報仇的,告訴他們中國人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郭益民一聽,頓時熱血沸騰,越南人居然忘恩負義,真是欠收拾,我們要好好給他們一個教訓,讓邊境長久安寧。於是兩人相互依靠,把彼此當成了知心好友,在艱苦訓練中互相鼓勵、支援,對戰場也沒有那麼畏懼了。他們是並肩作戰的戰友,也是立下過命交情的摯友。

戰爭的殘酷是郭益民遠遠沒有辦法想象的,他至今都還記得當時的場景。當時,他與李保良二人因為在訓練過程中表現優異,被安排做了隊伍裡的重機槍手。但是郭益民在機槍連2排6班,李保良則在1排1班,所以作戰的地方分開了。

因為是機槍副手,需要掩護戰友衝破高地,佔領敵方陣地,所以郭益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戰場上的血肉模糊,也看到了戰友的流血犧牲。

有一個連長讓郭益民印象很深刻,他笑容開朗,長得帥氣,作戰勇猛,時常講起自己家裡的小女兒多可愛。可是他在衝鋒的過程中,不幸被敵人的炸彈炸中,最後連遺體都不完整,永遠倒在了戰場上,再也沒有醒來。

郭益民一度想衝上前線,為戰友報仇,把這些敵人消滅乾淨,把敵人的暗堡炸個粉碎。但是戰友把他攔下了,軍令也不許他以身犯險。這一群作戰的戰士們基本上都是新兵,初上戰場,難免緊張,被一幕幕血腥的場景刺激神經,太過沖動。

可是當時的國際形勢也不允許我們多抽調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畢竟冷戰格局下,與蘇聯關係惡化後,我們也要防著蘇聯對我國邊境發起戰爭。

在連長犧牲那天,我軍發起了對敵方陣地的進攻。為了摧毀敵方的火力碉堡,一名戰士手持手榴彈,匍匐前進,卻被敵人的子彈打中,當場一動不動。郭益民用力呼喊著他的名字,他也沒有任何聲響,郭益民想將戰友的遺體拖回來,卻還是要等發起第二輪衝鋒的命令。

而第一輪衝鋒的戰士們為了帶回戰友的遺體,被敵人流彈擊中,一時間死的死,傷的傷。所有連隊的戰士們看不下去了,發起了第二輪衝鋒,搶回戰友的遺體,並趁機摧毀了敵人的碉堡。經過兩天的激戰,我軍最終佔領了敵人陣地,贏得了第一輪攻擊的勝利。

暫時休整期間,郭益民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李保良,不由得擔心起他的安危來。戰爭的殘酷和戰友的犧牲就在眼前,不知老鄉是否安然無恙?幸運的是,隊伍再次集合的時候,郭益民見到了李保良。他們相視一眼,便喜極而泣,奔向對方緊緊相擁在一起。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圖|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

對於這些新兵而言,戰場上能活著並意外相逢,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情啊!他們兩個人拉著對方的手臂,互相打量著對方,檢查對方有沒有受傷。“保良兄弟,你還好吧?沒受傷吧?”郭益民急切地問道。

“我很好,郭大哥,沒受傷。”李保良熱淚盈眶地回答道。他看著郭大哥身上的斑斑血跡,又一臉擔憂地問道:“你沒事吧?郭大哥。”“我沒事,我身上的血都是戰友的,不是我的。”說著,郭益民的情緒一下子低落下來,為戰友的犧牲而感到難過。

李保良也剛經歷過一場惡戰,親眼見到了許多戰友流血犧牲的場面,對戰爭的殘酷也深受觸動。為了緩解郭大哥的悲傷,李保良故作輕鬆,拍拍郭益民的肩膀說道:“大哥,要是我光榮犧牲了,你可得操操心,把我給帶回去。”話音未落,李保良的表情就凝重了起來。

聽到李保良的話,郭益民鄭重地點了點頭說道:“你放心,保良兄弟,哥跟你約定好了。那如果哥沒了,你也要費點心,把哥帶回去!”“嗯!”李保良重重地點了點頭,兩個人又情不自禁傷感起來,淚水也在眼眶裡打轉。

“咱們一定要活著回去啊!”郭益民在分開時,對李保良一再叮囑道。“嗯,一定要活著回到家鄉!”李保良應和道。二人互道一聲“保重”就回到了各自隊伍中,又準備投身到新的戰鬥。

就這樣,郭益民和李保良約下了一個生死承諾:無論活著的是誰,都要把對方的遺體帶回家。或許,他們早有預料自己可能會犧牲,但是他們仍抱有希望想活著見到對方,可怎料這短短几句話卻成了他們之間最後的話別。

回到隊伍作戰的二人,接到了上級安排的堅守高地的任務,在相距不過百米的兩個陣地苦苦堅守。雙方戰場上戰況激烈,他們誰也無法得知對方的戰況如何。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圖|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3月,部隊收到撤軍回國的訊息。郭益民也跟隨隊伍,坐上了回國的汽車。看著自己激戰多日漸行漸遠的戰場,他感慨萬千。這就是自己曾經拋頭顱、灑熱血也要堅守的地方,這也是無數戰友流血犧牲的戰場。

有些戰友懷著一腔熱血來到這裡,最終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後連遺體也沒能回到祖國。這時,郭益民突然想起了好兄弟李保良,立即四處託人打聽李保良的下落。誰知保良兄弟的下落沒有得到,卻得到了他的死訊。自己的保良兄弟,犧牲了!而且遺體還沒有下落!

郭益民聽到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一時不知所措。他條件反射地想往戰場跑去,他還有和保良兄弟的約定,他答應了他,答應要把他帶回家……

聽到這個噩耗的郭益民,終於忍不住崩潰大哭起來。他已經離開了戰場,已經沒有機會再帶回保良兄弟的遺體了,他最終要違背諾言嗎?

按照國家當時規定,在這場戰爭中犧牲的烈士遺體遺失被列為軍事機密,被嚴格封存起來,有三十年保密期。深知這點的郭益民才會當場痛哭,哀嘆道:“保良兄弟,我對不起你。”

郭益民帶著無盡的遺憾回到了家鄉,但這個未完成的生死承諾,郭益民內心牢牢記著,絕不失約。哪怕是三十年之久,他也願意等,等到能把戰友李保良的遺體帶回來的那一天。

後來,郭益民被安排到橡膠廠工作。三十年光陰緩緩流逝,在這三十年裡,郭益民結婚生子,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自己也從當初的大頭兵變成了一個半百老人。

但是他與李保良的約定時刻縈繞在心間,每次午夜夢迴,他總能聽到保良兄弟的呼喊,看到保良兄弟獨自一人在那硝煙戰場上戰鬥。夢醒時分,郭益民總是分外想念與李保良在一起訓練,在一起聊天喝酒的那段日子,實在不忍心看他一個人留在異國他鄉。

郭益民把保良兄弟的遺照帶回了家,經過放大後,端放在自己家中。這幾十年來,郭益民每次進出,都會恭敬拜上三拜,暗自堅定自己要帶回保良兄弟遺體的決心。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三十年期限對於郭益民來說,確實難熬,沒有把保良兄弟帶回來一日,他就煎熬一日,好在郭益民終於熬過去了。2009年,郭益民終於能踏上尋找戰友李保良遺體之路了。可是時過境遷,戰爭已過去三十年之久,要找到保良兄弟的犧牲地點或者說掩埋地,依然是困難重重。

郭益民知道這條路很艱難,但還是沒有耽誤片刻,簡單收拾好行囊,貼身帶上保良兄弟的遺照就出發了。他輾轉鄭州、長沙、武漢多地,一路風雨無阻,鍥而不捨尋找當年倖存下來的戰友線索。

可人海茫茫,知之者甚少。四處奔波的郭益民,依然收穫甚微,只確定當時李保良犧牲後,被就地掩埋了,卻始終無法找到具體掩埋位置。即便屢屢受挫,郭益民仍沒有絲毫放棄之意。他遇到一點點希望,都會牢牢抓住,細細取證,渴望獲得有用的線索,彷彿不知疲倦。

郭益民的舉動,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知道了“尋找烈士遺骸”的故事。於是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郭益民在大街上拉起了“尋找烈士遺骸”的橫幅,沒想到這個方法還真奏效。

有一個參與過對越反擊戰的老戰友,在看到了橫幅後,找到了郭益民,告訴了他有一個武漢籍的戰士許平曾在李保良受傷後,救治過他。得到訊息的郭益民,馬不停蹄地趕往武漢,尋找這位戰士。可是要在武漢這座大城市,找到一個退伍的老兵,談何容易。

於是,郭益民在武漢一邊打工,一邊尋找,還是沒有絲毫線索。機緣巧合下,一位記者瞭解到了郭益民的故事,發表了一篇《許平,你在哪裡》的深度報道。這篇報道一經發行,沒過多久,郭益民就找到了許平。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圖|報道剪影

兩個退伍老兵一見面,就相擁哭成了淚人。許平感嘆自己沒用,沒能救回李保良。他告訴郭益民,李保良的遺體最後是被一個叫做陳建國的戰士就地掩埋的,他也許還記得當時的位置。許平還告訴郭益民,這個戰士是湘籍戰士。

於是郭益民再次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湖南,尋找陳建國。在戰友的幫助下,郭益民幾經周折終於見到了陳建國。平日裡不怎麼愛說話的陳建國,在見到郭益民,聽說他來訪的目的後,一連說了許多話,回憶起了當時的場景。

陳建國與李保良並肩作戰,一個扛機槍,一個扛彈藥,在戰場上互相支援,而李保良也是在陳建國懷裡嚥下最後一口氣的。

李保良犧牲後,戰場上情形十分危急。陳建國揹著李保良的遺體一路狂奔,卻還是被敵人追上了,本想著與敵軍同歸於盡的陳建國,碰見了撤退下來的連長。在連長的再三命令下,陳建國只能將李保良的遺體就地掩埋,並記下了掩埋位置。

在說完當年的事情後,陳建國畫了一張簡易的草稿圖,交給郭益民。郭益民便帶著這一張簡單地圖,來到了廣西邊陲小鎮愛店鎮附近,於是那裡的旅店就有了這樣一位奇怪的客人。

站在邊境線上,沒有出國證的郭益民左右為難。他望著遠方昔日的戰場,決定先住在愛店鎮的旅館,白天修腳踏車維持自己的生活,晚上便策劃如何越境找遺體。

幾天下來,郭益民摸索出了越境一條很少有人知道的小路,憑著草圖找到一個大致的位置挖掘,可是一連幾天仍是毫無收穫。郭益民思慮良久,想著還是讓邊民帶路,更能準確找到當年掩埋的位置。

一天深夜,在廣西邊民的帶領下,郭益民偽裝成越南人的樣子,趁著夜色悄悄從小路穿過邊境,照著陳建國所畫草圖的位置,找到了圖中的掩埋地點。

郭益民停在了一片滿是雜草的黃土地上,開始徒手挖地。他不停地挖,每挖一下就失望一次,挖了一個多小時,連一塊骨頭都沒有見到。他神色越來越緊張,豆大的汗珠從他的臉頰滑落,深入到眼下正在挖掘的土地之中。

邊民們看著郭益民的樣子有些心疼,也動手幫他挖掘,依舊一無所獲。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因為是冒險出境,邊民提醒郭益民該回去了。

郭益民指尖已經挖破,滲出鮮血來了,聽到邊民提醒,他崩潰地坐在地上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沒找到,保良兄弟,你到底在哪?人沒了,我連塊骨頭都沒找到……”他振作起來,雙手恭敬地捧起了一抔黃土,用布包好,放在了最貼近心臟的口袋。

越戰老兵為帶回戰友遺骸,苦等30年,2009年不遠萬里冒險越境尋找

只能這樣了,郭益民實在不願自己苦苦尋找多年,卻以這樣的方式結尾。他虔誠地向天禱告:保良兄弟,願你在天有靈,就寄託在這一抔黃土之上,跟我回家吧。

2010年4月5日,清明時節雨紛紛,百餘位老兵不辭辛勞,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他們約定在河南許昌送別自己昔日的戰友,雖然那只是一抔黃土。

一百多位老兵為這抔黃土,舉行了隆重的哀悼儀式。他們面對一抔黃土,肅然起敬,彷彿這並不是簡單的黃土,而是自己戰友的遺體。這抔黃土也讓這一百多位曾奔赴越南戰場作戰的老兵,想起了當年在戰場上的場景,想起來那些記憶裡無法抹去的崢嶸歲月。

哀悼過後,老兵們把郭益民帶回來的一抔黃土,莊重地撒進了黃河。看著這抔黃土融入到黃河的滾滾江流中,許多老兵暗自神傷,落下了傷心的淚水。大家低頭哀悼,心中默唸:送別李保良同志,願保良兄弟安心走好。

郭益民尋找戰友遺骸的事蹟,感動了社會各方人士。人們自發地為他擴散訊息,為他尋找線索,還有人在他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物質上的資助。所有的這些,郭益民都感激在心,不敢忘記。

全國各大媒體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都在積極報道郭益民“尋找戰友遺骸”的事蹟。中央電視臺12套專門為此製作了專題片《老兵,跟我回家》,希望在全國擴大影響,也帶著全國人民,追憶那些為國犧牲的英勇烈士們。

因為戰場上臨時許下的約定,老兵郭益民苦等三十年,即便散盡家財,遠離家鄉,四海為家,顛沛流離,他也不曾放棄過尋找戰友的遺骸。時至今日,郭益民還會出現在中越邊境,渴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帶回保良兄弟的遺骸,讓他真正魂歸故里。

落葉歸根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習俗。這些年來,隨著抗美援朝志願軍遺體的返鄉,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對越反擊戰中烈士的遺骸,也終有落葉歸根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