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鄭觀音出身於滎陽鄭氏,一流豪門望族。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九年(599年),十六歲的時候嫁給同樣是貴族的唐國公李淵的世子李建成,可謂是門當戶對。不過他倆年紀相差十歲,李建成生於開皇九年(589年)。等於是鄭觀音小李建成十歲,他們大婚的時候李建成已經二十六歲了,鄭觀音十六。史書沒有記載李建成以前有沒有正妻。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關於鄭觀音的名字由來可能跟他父親信佛有關,南北朝佛教昌盛異常。鄭觀音父親隋潭州都督鄭繼伯就非常崇尚佛教,所以給女兒取觀音這個名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小名也就觀音婢,貌似貴族都很喜歡給自己家子女取這樣的名字。史書這樣形容鄭觀音的“淑韻娉婷,韶姿婉婉。”這長相簡直就是極品美女,風度、氣質、容貌都齊了,不僅出身高貴,還長的美豔動人。嫁的人還是當家皇太子,未來的天子,正常情況下未來母儀天下那是沒跑的,可惜還是發生意外,就是這場意外改變了她的一生。從天上掉入地下的鉅變。

“玄武門之變”發生後,秦王李世民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死,連同他們的所有兒子都殺絕,一個不剩。李建成共有六個兒子,長子早亡,其他五個全被殺。女兒也有五個,倒是沒殺,次女李婉順,李世民封聞喜縣主。幼女封歸德縣主,鄭觀音死後也是在幼女家出殯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本來鄭觀音出身高貴,既有氣質又有容貌,嫁的還是皇太子。李建成對這個小自己十歲的太子妃自然寵愛有加,夫妻和諧。玄武門之變發生時(626年),鄭觀音才二十八歲,正是青春妙齡。當傳來丈夫兒子的死訊後,不知道心裡要承受多大的打擊。

鄭觀音嫁給李建成的時候才十六,李建成死時二十八(虛歲),她的兒子最大的也不會超過十一歲。不知道她為李建成生了幾個孩子,也不清楚李建成其他兒子的年齡,李建成死時三十八,正常情況,大的孩子都二十了。好在女人沒什麼威脅,李世民沒把她的女兒給殺了。起碼次女和幼女是有記載的,鄭觀音還是幼女給送終的,這個幼女也許不是她親生的。

李世民殺兄屠弟飽受後人詬病,又霸佔弟媳,可以說道德方面非常不理想。他處理隱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夫人處理方式完全不同。對弟媳是啦,對長嫂是敬。他直接將弟媳楊氏接進宮,當然他不是好色,屬於政治需要。楊氏是天潢貴胄,隋煬帝的女兒,還是頂級門閥弘農楊氏,李世民他必須拉攏。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大嫂鄭觀音是出自滎陽鄭氏,雖然比不上弘農楊氏高貴,但也是一等一的大豪門。而且在李唐建立過程中,鄭氏是出過力的,李世民自然不能太過分。長嫂如母,只要鄭觀音死活不同意,李世民是不敢強迫她嫁給自己的。李世民是政治家,他想的都是政治利益,鄭氏家族他不會去得罪死了,而且還要拉攏,所以他必須善待嫂子,做給鄭家人看。

自己的丈夫兒子全被李世民給殺完了,鄭觀音恨李世民是肯定的。這時候長孫皇后必須站出來,她肯定在後面支援李世民,讓她去做嫂子的工作是最合適的,以長孫皇后的智慧和賢德完全可以處理好這件事情。但好在李世民把李建成的女兒們都留著沒殺,還有兩個封了縣主。國家也是因為女兒們還在的緣故,才是支撐鄭觀音活下去的理由。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之後鄭觀音不聞不問任何事情,她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護李建成的幾個女兒,不讓她們再受傷害。就算有的女兒不是她生的,但她是嫡母,父親又死於非命,所以鄭觀音將她們視如己出。如果李世民還要害她女兒,鄭觀音肯定要跟他拼命,好在李世民對侄女們倒是不錯。

就因為幾個女兒活的還不錯,鄭觀音才守寡五十年,一心撫養李建成的幼孤,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上元三年(676年)去世,享年七十八。最後也是在她一心呵護的幼女歸德縣主家出葬的,跟丈夫李建成合葬一處。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是怎麼對待長嫂鄭觀音的,她結局如何?

鄭觀音是個苦命的女人,身不由己,就算再尊貴也逃脫不了命運的捉弄。男權社會的女人只能成為犧牲品,但結局還不算太壞。李世民沒有刁難她,相反的對她還算客氣,鄭觀音以七十八歲高齡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