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楊玉環怎麼死的,偏有袁枚冷眼,一針見血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清朝袁枚《馬嵬》摘錄

”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清朝袁枚《明皇與貴妃》摘錄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白居易的《長恨歌》,成為不朽愛情的長詩,“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描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皇家愛情。安史之亂,唐明皇和楊貴妃被迫逃出宮廷,在手下的群情激憤中,要求賜死楊玉環。於是楊玉環死了。白居易敷衍長詩,以愛情與繁華做主題,描寫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楊玉環做出了犧牲,死後化為蓬萊仙女,而唐明皇日日相思,期待永生永世。

這首詩滿足了大眾對皇家愛情的期待和願望,唐明皇雖然有歷史的過錯,他是情深的丈夫。當然這種說法,出自有宮廷官員背景之手的白居易,給幾十年前的迷案,定了一個溫和的調子,這個調子,不僅安撫了安史之亂後的老百姓,也同樣給了皇室體面。因為安史之亂是唐朝從繁榮走向衰落的一個節點,皇家的凝聚力和公信力都受到打擊和挑戰。

《長恨歌》是唐朝中葉一曲《離殤》,用悲情的方式,消弭著安史之亂帶給國家和人民巨大的創傷。普通人所承受的生離死別,皇室也同樣承受著。尤其被人詬病的唐明皇,晚年豪奢昏聵,楊玉環紅顏禍水。這兩個人都應該被定在亡國的恥辱上。同時代或稍晚的文人或官僚,多有諷刺。比如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舞破中原始下來”等。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白居易宣傳工作不錯,當然他也不是刻意為之,而是順應老百姓對前朝故事的好奇和八卦,更重要的是,他在生活中也面對了感情的窘境,他喜歡的人,不能迎娶,在前途和感情上,他和唐明皇一樣做了選擇,卻又滿心愧疚。

白居易的《長恨歌》也為皇室所認可。他死的時候,唐宣宗悼念他“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自《長恨歌》起,唐明皇和楊玉環的故事被描繪成神仙一樣的愛情。外力的殘酷只會讓兩個人的心永恆。愈殘酷,愈顯得感情的珍貴。大家都在迴避一個問題,楊玉環死得值得嗎?彷彿她死得很值得。她活著就是為了華美和愛情而來,裝點頂峰的唐朝。到現在,她的名字依然是唐朝的捆綁標籤。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那麼在眾多的聲音裡,清朝袁枚的《馬嵬》,則顯得非常另類和出眾。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的確《長恨歌》,從文學的角度,千百年來廣為流傳。但是袁枚卻有現實主義的冷眼。那皇家的愛情故事確實震撼催淚,但你想過沒有,唐明皇和楊玉環固然是悲劇,最大的悲劇在人間,像杜甫寫的《石壕吏》裡,夫妻在戰亂下,剛剛得知當兵的大兒子來信,說二兒子已經戰死,而官吏又要拉老朽的丈夫做壯丁,這個妻子沒有猶豫的和官吏走了去做戰地的炊事員,一早上和老丈夫做生離死別,他們夫妻的眼淚,可不比長生殿上的少啊。

這無情打臉了《長恨歌》的粉飾。

那麼還有更辛辣的。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玉環領略夫妻味,從此人間不再生。”《明皇與貴妃》

都把愛情渲染得天花亂墜,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朝朝暮暮情。可是到底來講,唐明皇愛江山勝過了愛楊玉環。夫妻同生同死,就算是你唐明皇活不下去,唐朝也未必無人,以殺妻的方式換取自己的存活,無非是自己把其他看得更重。不要告訴我楊玉環魂魄歸來。她這一生被受恩寵,也無非是頂著夫妻的名義是唐明皇的玩物。她領略如此絕情狠心的生離死別,那些誓言成空,這人間她是不會再回來的。

很難得袁枚用“夫妻”二字,來寫楊玉環的真。何謂夫妻?從現實層面是同生死共進退。從精神層面是夫妻同心,至死不棄。楊玉環做到了,唐明皇呢?楊玉環不是亂軍射殺,是唐明皇親自賜死。

這兩首詩算是點了《長恨歌》的死穴。犀利到你歎服。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真實的真相併不好看。但這就是真的歷史。唐明皇晚年好奢華,昏聵昏庸,寵美人,致使安祿山起兵反唐,為自保,用楊玉環換自己生路,他貪生怕死,作為君王,他對天下負責沒有?作為丈夫,他對妻子負責沒有?

《長恨歌》再美,那都是在粉飾啊,粉飾一段過去的繁華,無視繁華中的危機和戰亂對人民造成的傷害。

我之所以喜歡袁枚的這兩首詩,是因為他犀利。尤其他將楊玉環當作一個相對平等的妻子,不是貴妃,不是繁榮道具,來著眼那段歷史,點出了《長恨歌》的薄弱。

雖然那真實也一定是當年白居易知道但不願意直視的。

清朝袁枚批白居易《長恨歌》,只用兩首絕句,犀利到你歎服!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