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此人曾單挑華雄,討伐董卓勇當先鋒?關羽成名之前地位不如他!

文:立早閒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俞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虛構的一個人物,出場於《三國演義》第五回,其真正身份是武將,是東漢末年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帳下的驍將。俞涉的故事在《三國演義》只有三句話,打了一小仗,說了一句四個字的臺詞,主動請纓出戰華雄。可惜是,俞涉的武力不濟,一上場與華雄對戰不到三合,就被斬下馬,一下子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也無聲無息。

俞涉,袁術的驍將。在《辭海》中,“驍將”,也作“梟將”,是指勇猛善戰的將軍。俞涉,只是以“驍將”這個籠統的身份,地位雖比不上所謂郡上將邢道榮,但出身比邢道榮高貴了許多。自王莽之後,整個東漢直到三國時期,整個社會以單名為尊、雙名為卑。雙名,只有下賤之人才會使用。這些人一旦日後發達,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單名,以彰顯自己今非昔比。因此,俞涉請戰時,雖只說了四個字“小將願往”,即沒有“三代將門之後”,也沒有“五侯俞令公之後”,但其單名“涉”就可知其身份不一般。從而,後人將俞涉冠上“南陽神風槍”的美名而在民間流傳。

三國此人曾單挑華雄,討伐董卓勇當先鋒?關羽成名之前地位不如他!

十八鎮諸侯討伐董卓時,在汜水關上一共有五個動機不一,方式不同,結果各異的人出戰華雄。鮑信弟弟鮑忠不聽命令,私自出戰而被斬;孫堅當先鋒因缺糧不敵,部將祖茂突圍時換戴孫堅赤幘而被砍;袁術驍將俞涉主動請纓,武力不濟而被殺;韓馥上將潘鳳上司保舉,輕敵麻痺而被誅和劉備義弟關羽毛遂自薦,溫酒斬華雄。

三國此人曾單挑華雄,討伐董卓勇當先鋒?關羽成名之前地位不如他!

《三國演義》是這樣描寫俞涉出戰華雄: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俞涉出戰華雄,即無俞涉本人的任何介紹,也無對戰華雄的絲毫描寫,全是一筆帶過,一切皆是虛寫,無一點正寫。

俞涉雖先潘鳳出場對戰華雄,結局都一樣,都是華雄的刀下鬼;在後世中的影響卻截然不同,即潘鳳“火”了,大受歡迎;而俞涉“蔫”了,無聲無息。相比於潘鳳,俞涉之所以不“火”,是因為如下原因。

三國此人曾單挑華雄,討伐董卓勇當先鋒?關羽成名之前地位不如他!

其一,名字不響。

涉字,本義是在溪水中行走。作名詞時,是渡口的意思。鳳字,本義是鳳凰,神鳥。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常用來象徵祥瑞。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作名詞時,古時比喻有聖德的人或借喻帝王。俞涉,矮窮矬的名字,太一般。潘鳳,高大尚的名字,太霸氣。從名字上看,俞涉潘鳳就是地獄天堂般的差距。

其二,名氣不鳴。

俞涉是自封的“小將”,無名小卒,名不正言不順;潘鳳是他封的“上將”,鼎鼎大名,名正言順。小將,初上沙場,無功無名,名聲無聞;上將,久經疆場,戰功累累,如雷貫耳。從名氣上看,俞涉潘鳳就是星辰皓月般的差別。

三國此人曾單挑華雄,討伐董卓勇當先鋒?關羽成名之前地位不如他!

其三,排場不夠。

俞涉是主動請纓,潘鳳是上司保薦,兩人出場的排面不一樣。自古以來,想有排面必須有人抬。因此,俞涉無排面,而潘鳳有排面。出戰時,俞涉是“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起碼還打了兩下;潘鳳是“又被華雄斬了”。一個又字,將二人的排面一下就拉到了一個層次。從排場上看,俞涉潘鳳就是草芥珍寶般的區別。

俞涉的出場,就註定跟鮑忠、祖茂以及之後的潘鳳,甚至是華雄都是跑龍套的角色,側面描寫華雄驍勇善戰,俞涉等眾人的反應,正反面烘托關羽神勇威武。

筆者按:作用,指對事物產生影響或指產生的影響、效果。俞涉,本是一員驍將,一個人物,卻在紛雜的東漢末年中,登上歷史的舞臺,客串一下小人物的角色。為此,俞涉之死,死得其所,為尚為馬弓手、地位更為低下的關羽出戰提供了背景並製造了懸念,也襯托了關羽的勇武過人。所以,小人物,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