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

四川省,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北宋真宗鹹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轄18個省轄市,3個自治州,17個縣級市,108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其中,就大竹縣來說,人口超110萬,隸屬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南部,地跨東經106°59′—107°32′,北緯30°20′—31°00′之間。在歷史上,大竹縣於唐朝時期建縣,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

首先,大竹縣隸屬四川省達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大竹縣位於四川省東部、達州市南部,地跨東經106°59′—107°32′,北緯30°20′—31°00′之間,東鄰重慶市梁平區、墊江縣,南接鄰水縣,西界廣安區、渠縣,北連達川區。大竹縣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75公里,幅員面積2076平方公里。就大竹縣的歷史來說,早在西周和春秋時期,該地區屬巴國的疆域。到了戰國中期,秦國派遣大軍發動消滅蜀國、巴國的戰役。在消滅蜀國、巴國後,秦國在巴蜀之地推行郡縣制。在此基礎上,今四川省大竹縣一帶屬巴郡宕渠縣。等到秦朝建立後,該地區仍屬巴郡宕渠縣。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

東漢末年,諸侯割據,益州牧劉璋改巴郡為巴西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達州市大竹縣一帶成為蜀漢的疆域。彼時,劉備設立宕渠郡,宕渠縣屬之。南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分宕渠縣和鄰山縣,鄰山縣治設在金城(今四合鄉)。西魏時期,改鄰州為鄰山郡,下設鄰山、鄰水二縣,大竹屬鄰山縣,縣治仍在金城。北周時期,於信州設總管府,鄰山縣屬信州總管府下的鄰山郡。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鄰山縣為梁州所轄。隋末,裁撤鄰山縣,大竹縣的一部分劃入流江縣,一部分劃入鄰水縣。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廢宕渠郡,設渠州,流江縣屬渠州;又分鄰水,墊江增設鄰山、鹽泉二縣,四縣同屬鄰州。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

武周久視元年(700年),分宕渠縣東部設大竹縣,縣城在今渠縣漢碑鄉沈府君闕南一里處(燕家場),屬蓬州。對於大竹縣這一縣名,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建縣歷史了。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大竹縣併入鄰山縣改渠州,縣城移至今渠縣來鳳鄉境內。不久,又分鄰山縣設立大竹縣。北宋時期,大竹縣一度被併入鄰山縣。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再次設立大竹縣。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鄰山縣、鄰水縣併入大竹縣。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大竹縣改屬順慶府下廣安州。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超110萬,因為“竹多竹大”而得名!

最後,清朝建立後,大竹縣屬順慶府。嘉慶十九年(1814年),大竹縣改屬綏定府。到了1913年,大竹縣屬川東道。1914年,川東道改稱東川道。1928年,大竹縣直屬於四川省。1993年9月,撤銷達縣地區,建達川地區,大竹縣屬達川地區。2000年1月,撤銷達川地區,建達州市,大竹縣屬達州市至今。截至2018年底,大竹縣總面積達2076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13萬人。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四川省的各個縣中,大竹縣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並且建縣歷史比較悠久。對於大竹縣,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