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一心一意招安嗎?

無論如何宋江都會選擇招安這一條道路。

宋江自始至終,他都有一個做官夢,他想當官,他非常的想當官。

宋江在自我介紹的時候經常說自己是一個鄆城小吏,這句話透露著他的自卑。

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一心一意招安嗎?

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只是他後來報國無門,或者說水平有限,只能在家鄉當一個小吏。然而,梁山聚義讓他看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既然正規途徑不行,那就選擇其他的途徑。

所以宋江將晁蓋的聚義亭改成了忠義亭,而且宋江對於梁山好漢在人員結構上也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原本被逼上梁山的那些好漢們的比例逐步下降,越來越多的有官軍背景的人,成為了梁山頭領,改變了梁山的人員構成。

有了這些基本盤的幫助,宋江在推行招安政策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阻力。

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一心一意招安嗎?

為了能夠實現招安,宋江組織人馬狠狠地打擊了朝廷的討伐軍。在活捉了高俅之後,還將他釋放回去,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肌肉,另一方面,

沒有得罪皇帝眼前的紅人,希望這些大官能夠在皇帝面前,為自己謀得招安。

可以說,宋江為了招安做了充分的準備。

當然,宋江肯定不會不知道當時宋朝朝堂上的情況。以宋江的智慧,他肯定知道,朝廷裡那些高官對這支起義軍的態度,肯定對他們這些有過做賊經歷的人,要使不少絆子,各種陷害加害肯定不會少。

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一心一意招安嗎?

但是宋江不會改變他接受招安的初衷,他接受招安是為了能夠報效國家。他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忠君愛國,所以他接受招安選擇為國效力是必然的,不以朝堂上的大風向為改變的。

他覺得只要自己小心一點,自己一顆忠心,可昭日月,必然能保得自己平安。更何況以水泊梁山這樣魚龍混雜的局面,他都能夠處理的遊刃有餘,來到朝堂之上,面對這些讀書人,斯文人,他肯定能夠輕鬆應對。

宋江很明顯太過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梁山好漢,雖然魚龍混雜的各種社會階層的人都有,但是這些人至少還有一個好的共同點,那就是講義氣。宋江用一起來約束這些人,自然無往而不利。

如果宋江知道最後的結局,他還會一心一意招安嗎?

而朝堂上那些官員們,雖然飽讀詩書,但是卻沒有禮義廉恥,尤其是當時的六賊,做起壞事完全沒有心理負擔,作惡如吐口水一般,輕輕鬆鬆。恪守儒家經典的宋江在面對這樣的有文化的無奈時,完全處於被動下風,和這些人精做鬥爭,宋江還太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