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自歷史上有了君和臣,背叛與反背叛就成了時常發生的事,當然,“反叛”一詞是從當權者的視角來說的。而對臣子來說,那不叫“反叛”,而是叫做良禽擇木而棲,可是在當權者看來,作為臣子是不能跳槽的。

同時,反叛不一定是小人物的選擇,有時,位高權重,甚至和皇帝沾親帶故的都會勇於脫離舊集團,另投新主。

謝再興的名字我們聽了可能很陌生,但和他家結親的人,我們都是耳熟能詳的。因為他是徐達的岳父,和朱元璋也結了親家,要說他地位如此穩固,卻選擇了背叛朱元璋,投靠張士誠。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謝再興的故事並不新奇,新奇的是他的結局,因背叛而感到憤怒的朱元璋殺死了謝再興和他的兩個親兄弟,但沒有對他兩個已經出嫁的女兒下手。也許朱元璋當時都沒想到,日後大明王朝的13位帝王都會和謝再興有血緣關係。

謝再興

因為謝再興曾經背叛明朝,因此明史中沒有為他立傳,有些抹去他存在的意思。但他在朱元璋征戰天下的過程中還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就算刻意隱去,也有些困難,在《明史·太祖本紀》和《明史·李文忠傳》的其中幾篇中,謝再興就不斷出現。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這些記載都很破碎,不成系統,《國初事蹟》對謝再興的記載比較詳細,其中提到他曾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紹興。

胡大海是朱元璋早期依仗的將領之一,他能文能武,屢建奇功,若不是他死得太早,至正二十二年就去世了,那他的功勳應該會和常遇春不相上下。

由這條記載,我們可以推演出謝再興當時在朱元璋軍中的地位,已知胡大海是朱元璋麾下的重要將領,能和胡大海一起攻打紹興,謝再興顯然和當時的胡大海平起平坐,可見一斑。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公元1354年,在朱元璋的率領下,淮西子弟南下定遠,勢如破竹地攻打下了滁州。此時,朱元璋麾下已經有了五萬人馬,但他御下有方,並不縱容手下入城劫掠,因此受到老百姓的稱讚,享譽天下。很多後來幫助朱元璋建功立業的名臣武將,都是在這個時候投奔過來的。

同年,朱元璋還找回了兩位失去音信多年的親人,一位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之子朱文正,另一位是朱元璋二姐朱佛女之子李文忠。

朱元璋很疼愛這兩個孩子,當年的朱文正已經19歲,在古代也算是大齡未婚,朱元璋做媒人,把謝再興的長女嫁給了朱文正。四捨五入,謝再興就是和朱元璋結了親家。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和朱元璋攀上了親事,次女更是嫁給了徐達,謝再興可以說是地位穩固了。在當時,也許他本人都沒預料到自己日後的反叛。

為何反叛

公元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發生了“鄱陽湖之戰”,這一戰對朱元璋意義重大,是他事業的分水嶺。陳友諒兵敗戰死,解決了一個老對手的朱元璋意氣風發。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而在這之前,張士誠派兵10萬攻打諸暨,率領10萬大軍的是張士誠的親弟弟張士信,這時正趕上胡大海和耿再成去世,張士信認為朱元璋手下人才凋敝,不能抵抗自己的10萬大軍,拿下諸暨是易如反掌的事。

張士信沒想到的是,鎮守諸暨的是謝再興,他挺住了29天的圍困。

久困不是良策,朱元璋必定要派出援軍,派來解諸暨困局的正是邵榮和徐達。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謝再興、李文忠心思活泛,散播訊息,聲稱邵榮和徐達的大軍不日就能來到諸暨,和諸暨耗了29天的張士信軍隊一聽這個,士氣渙散,連夜潰逃。謝再興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出城追殺,在援軍趕來之前就大敗敵軍。

這是著名的“諸全之戰”,謝再興在此戰中體現出了奮戰的勇猛和絕妙的謀略,可惜這個人選擇了叛變。

謝再興是在公元1363年的四月叛變的,趕在鄱陽湖水戰之前,朱元璋處境艱難,分身乏術的時候。同年二月,陳友諒麾下的大將張定邊攻打饒州,朱元璋手下兵馬遭遇慘敗,三月,張士誠又摻了一腳,攻打安豐,朱元璋不得不硬著頭皮,分出兵力,前去救援。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朱元璋和張士誠在安豐對決之時,洪都危急,朱元璋不可能兩方兼顧,只好命令侄子朱文正死守,爭取撐到朱元璋這邊事了趕來。而等朱元璋帶著援兵去解救洪都時,卻得知了一個震撼的訊息,謝再興突然叛變了。

血脈不斷

其實謝再興的叛變也是有跡可循的,他和朱元璋之間早就產生了矛盾,朱元璋在奪取浙西之後,曾下令封鎖張士誠國境的對外貿易,但謝再興麾下兩個心腹之人卻陰奉陽違,私自前往張士誠國內開展貿易。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朱元璋知道了怒不可遏,把這兩人殺了,他們的人頭也被掛在謝再興廳上,據《國初事蹟》記載,謝再興心生不滿。

就算是謝再興次女嫁給徐達這件事,外人看了風光無限,覺得是門好親事,但其實加深了謝再興和朱元璋之間的裂痕。因為朱元璋都沒和謝再興知會一聲,就把他的次女嫁給了徐達。

女兒成親時謝再興身在外地,等到他回到南京時女兒已經出閣,成了別人妻子了。古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可朱元璋在謝再興不知情的前提下,把人家女兒嫁了出去,雖然木已成舟,謝再興面上不能說什麼,但心裡一定有了怨恨。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而朱元璋給謝再興的“驚喜”還沒完,他一回南京,朱元璋就派劉夢庚到諸暨接管了他的人馬,等謝再興憋著一肚子氣回到諸暨時,沒想到女兒的婚事輪不到自己做主,連兵馬也要被奪去。

謝再興索性在諸暨叛變,他投奔張士誠的時候,兩個女兒(朱文正之妻和徐達之妻)身在南京,對父親的謀反毫不知情,朱元璋也沒有為難她們。

之後,隨著張士誠的落敗,謝再興和親兄弟謝五被殺,為什麼說他和明朝十三位皇帝都有血緣關係呢,原因就在他的次女身上。謝再興的次女嫁給徐達,生下了嫡長子徐輝祖和長女徐氏。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徐氏後來又被朱元璋許配給了燕王朱棣,朱棣最後“清君側”之名成功登基,與他共患難的徐氏被封為皇后,徐氏又生下了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

血脈上來說,謝再興就是明仁宗的曾外祖父。血脈自此流傳,明朝從開始到滅亡歷經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棣外,之後的13位帝王都是謝再興的子孫。

對明朝而言,謝再興無疑是個罪人,但明朝13個皇帝身上卻都流著他的血,不得不感嘆世事奇妙。

徐達的岳父反叛,朱元璋雖殺了他,明朝13位帝王卻流淌著他的血

自謝再興看來,朱元璋欺人太甚,他自己除了反叛別無選擇,而在朱元璋看來,事情卻是自己好心好意地對待謝再興,他卻突然反叛,辜負了自己。

小結:

一件事情在兩個人眼中,卻有截然不同的兩個版本,缺乏的是溝通啊。如果朱元璋能容忍謝再興提出意見,他們坐下來,平心靜氣地把問題說開了,也許最後不會鬧到那種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