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老話常說“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即大江大海之所以能不斷壯大、氣勢磅礴,是因為其所處位置最低,故百周歸順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同樣,一個不自高自大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就這一點,老子尚有進一步副析,如“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即固執已見者,會不明事理:自以為是者,易偏執一方:居功自傲者,不能成大器;自覺高明者,不會得有進步。

做人處世之正確選擇是“自知不自見,自受不自貴”:要“為面不傳,功成不居”;要善於“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只有自己謙讓於人後,人們才會推舉你至前,只有把自己置之度外,捨己為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擁護。

同樣,只有無私,才能成就自己,“故物或之而益,益之而報”,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能團結他人來實現預定目標。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大家讀過《三國演義》後可能注意到,劉備死後,請葛亮好像沒有大的作為了,不像劉備在世時那樣運籌唯程、滿腹經綸、鋒芒畢露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劉備這樣的明君手下,請葛亮是不用心受猜忌的,並且劉備也離不開他,因此他可以盡力發揮自己的才華,輔助劉備,打下一份江山,三分天下而有其一。劉備死後,阿斗繼位。

劉備當著群臣的面對諸葛亮說:“如果這小子可以輔助,就好好輔助他;如果他不是當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為君算了。”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諸葛亮頓時冒了虛汗,手足無措,哭著跪拜於地說:“臣怎麼能不竭盡全力,盡忠貞之節,一直到死而不鬆懈呢?說完,叩頭流血。

劉備再仁義,也不至於把國家讓給諸葛亮,他說讓諸葛亮為君,怎麼知道沒有殺他的心思呢?因此,諸葛亮一方面行事謹慎、鞠躬盡瘁,一方面則常年征戰在外,以防授人“挾天子”的把柄。

而且他鋒芒大有收斂,故意顯示自己老而無用,以免禍及自身。這是韜晦之計,收斂鋒芒是諸葛亮的大聰明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用;你鋒芒太露,雖容易取得暫時成功,卻為自己掘好了墳墓。當你施展自己的才華時也就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其實,這也就是所謂的龍蛇屈伸之道,這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實現價值的生存方式。實際上低調行事與鋒芒畢露是兩種相輔相成的處世方式。

鋒芒是一個人顯露在外表的才幹,是一個人的“野心”有才幹和“野心”本是好事,是事業成功的基礎,在恰當的場合和時機顯露出來也是十分必要的。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但是帶刺兒的玫瑰最容易傷人,也會刺傷自己。“露鋒”一定要適時、適當,時時處處“鋒芒畢露”只會招致嫉恨和打擊,導致做人及事業的失敗,不是智者的所作所為。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