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周易》有言“日中則昃,月滿則虧”,這句話用在中國古代王朝的發展歷程上可以說是嚴絲合縫。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古代社會中,出現的王朝有數十個,有的長達數百年,有的則僅僅只有幾十年,但是不管時間的長短,他們都難逃盛極必衰的命運,只不過有的是一衰到底以至滅亡,而有的則是曲折的衰落,在不斷走低的過程中還能創造一些高峰出來,這些高峰就是我們所說的中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中興”。

1、少康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夏禹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由大禹的兒子夏啟所建,夏啟在位時透過武力消除了華夏族內的反對勢力,但同時也“荒於音樂與飲食”,並在晚年發生了武觀之亂,以至政局動盪。夏啟死後他的長子太康即位,自小嬌生慣養習慣享樂的太康即位後生活更是腐敗,只顧遊玩享樂而不理朝政,經常外出狩獵數月不歸,最終被有窮氏的首領羿奪取了統治權,太康也被流放,這就是“太康失國”。奪取了政權的羿並沒有自己稱王,而是先後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和仲康的兒子相為王,但不久就趕跑了相自己稱了王,不過稱王后的羿並沒有比太康好到哪去,同樣喜好射獵而不理朝政,最終被部下寒浞所殺,篡位後的寒浞為了防止相的勢力復興,命自己的兒子殺掉了相,不過在相被殺時他已經懷孕的妻子後緡逃到了母家,並生下了兒子少康,為夏朝的中興留下了希望。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夏朝疆域圖

少康從小就立志要奪回天下、復興夏氏,平常一有機會就學習帶兵作戰的本領,長大後的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組織餘下的夏氏民眾設官分職,後來終於在夏氏遺臣的幫助下擊敗了寒浞,夏朝由此復國,在他的治理下夏朝天下安定、文化大盛,因此他統治的時代被稱“少康中興”,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

2、宣王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周宣王畫像

周宣王姬靜,西周的第十一代君主,他爹周厲王姬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昏君,成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說的就是他,國人暴動也是發生在他當政的時候,最後周厲王被趕出了都城逃到了彘,並最終死在了那裡,姬靜則在召穆公、周定公以及眾諸侯的擁立下繼承了君位,也就是周宣王。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西周國人暴動

周宣王即位後一改他爹的苛政,下令修復公室、廣進諫言、安頓百姓、修繕武器,在政治上任用召穆公、方叔、虢文公、申伯等賢臣輔佐朝政,軍事上則藉助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尹吉甫陸續發起對周邊部族的戰爭,使衰弱的周王室威信得以恢復,諸侯又重新朝見天子,四夷威服,史稱“宣王中興”。但宣王中興並沒有能延續下去,而且正是由它的建立者周宣王一手毀掉的。在位晚年的周宣王頻繁發動戰爭,但接連遭到失敗,先是在千畝之戰大敗於江戎,後來又在南征時全軍覆沒,再加上晚年的周宣王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在嚴重損耗國力的同時還加劇了西周王朝的社會危機,宣王中興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3、昭宣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漢武帝劉徹畫像

昭宣中興指的是西漢漢昭帝和漢宣帝時代。漢昭帝劉弗陵是西漢的第八位皇帝,漢武帝劉徹之子,母親是鉤弋夫人。在漢武帝末年,由於長時期的攻打匈奴和嚴刑峻法,階級矛盾日益尖銳,農民起義不斷,在民怨沸騰的情況下漢武帝下罪己詔,宣佈與民休息、發展生產,由於漢武帝已老,這一制度在昭宣時期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漢武帝去世後,八歲的漢昭帝即位,在霍光、桑弘羊等人的輔佐下沿襲漢武帝后期政策,休養生息、廢黜冗官、減輕賦稅,基本控制了漢武帝末期留下來的社會矛盾,扭轉了西漢王朝日漸衰頹的趨勢,並得以“百姓充實,四夷賓服”,為“昭宣中興”開了一個好頭。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漢宣帝劉詢畫像

但劉弗陵在位十三年就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一歲,而且沒有子嗣,後來在霍光的主持下劉詢被迎立為帝,是為漢宣帝。漢宣帝劉詢最早叫做劉病已,是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出生數月就遭遇了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一門皆被處死,只有襁褓中的劉病已得以倖免,被收系在長安官邸臨時設定的官獄裡,五歲時遇到大赦才得以放出,為祖母史家所扶養,在漢武帝去世時,留下了兩道遺詔,其中一道將劉病已收養於掖庭,並令宗正將劉病已錄入皇家宗譜,其宗法地位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認。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西漢名臣霍光

以往的經歷使劉病已得以遊歷長安三秦,體察瞭解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這對他施政治國有直接影響。到了公元前74年無嗣的漢昭帝駕崩,繼位的昌邑王劉賀因荒淫無行在位僅二十七天就被廢黜,於是劉病已得以即皇帝位,是為漢宣帝。即位後的漢宣帝選賢任能、勵精圖治,減輕人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統治期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而且在以制定廟號和諡號嚴格而著稱的西漢王朝,他還是僅有的四位擁有廟號的皇帝,另外三位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和漢武帝劉徹。

4、光武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漢光武帝劉秀

公元9年西漢外戚王莽廢西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元始建國,改年號為新,在西漢王朝的基礎上建立了新朝,但新朝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導致各地農民起義不斷,最終僅存在十五年就被推翻。但新朝覆滅之後綠林、赤眉兩支起義軍各立天子、相互混戰,於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劉秀趁機壯大自己勢力,最終統一了中國,重建了漢室天下。公元25年劉秀正式稱帝,並沿用漢的國號,年號建武,稱光武帝。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西漢末年農民起義

自新末大亂到天下再次一統,歷經近20年的時間,此間百姓傷亡慘重,戰死和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到劉秀再次統一天下之後,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劉秀即位後為了使飽經戰亂的中原之地儘快的恢復和發展,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國,改革官制,整飭官風吏治,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休養生息,恢復發展經濟,到劉秀統治的末期,人口數量達到了兩千多萬,增長了一倍還多,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5、元和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唐憲宗李純

元和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唐憲宗李純的年號,此時的唐朝正處於日益衰落的時代,安史之亂之後唐朝藩鎮割據的問題愈演愈烈,部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自成一國,嚴重削弱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自唐玄宗之後的歷代帝王都對此一籌莫展,但是到了唐憲宗時期這一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唐憲宗即位之後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他採納宰相杜黃裳的建議以武力征伐不服的藩鎮,同時整頓江淮財賦,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在他的一頓整治下唐朝自唐代宗以來“垂六十年,藩鎮跋扈河南北三十餘州,自除官吏,不供貢賦”的局面,至此大致結束,唐王朝復歸於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唐代元和年間藩鎮圖

但後世史家認為“元和中興”只是對唐憲宗時期重振朝綱的讚譽之辭,從社會經濟狀況來看這一時期並沒有多少復甦發展的成分,與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相去甚遠,與前後數朝相比也沒有多少明顯的起色,唯一值得稱讚的也就是在打擊藩鎮上面取得了一定成就,尚有“中興”可言。

6、弘治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明孝宗朱祐樘

弘治中興指的是明孝宗朱祐樘統治的時期。朱祐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兒子,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在位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大量起用正直賢能之士,使成化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同時更定律制、複議鹽法,革廢一應弊政,並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在他的統治下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弘治中興,他本人也被譽為“中興之令主”。

7、同光中興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光緒皇帝像

“同光”指的是清朝晚期的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在這兩位皇帝統治期間清王朝在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列強入侵的重重壓迫下下早已不堪重負,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形容大清帝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中一批賢能之臣如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張之洞等也開始求富求強,歷史上把他們這一時期所做的努力統稱為“洋務運動”。

中國歷史上那些“再創輝煌”的中興盛世

李鴻章,洋務運動代表

在這些人的主持下西方技術、資金和人才得以引進,新式海陸軍得以編練,一大批近代軍工企業、民用企業以及新式學校也得以創辦,就這樣中國迎來了皇權專制王朝的最後一個“中興”——“同光中興”,歷史書上也稱之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迴光返照”,而這一派“中興氣象”在1894年隨著清政府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也一併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