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弘光帝朱由崧作為朱棣、朱祁鎮直系後裔,將朱標、建文帝朱允炆和景帝朱祁鈺的帝王身份恢復,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樹立自己的正統地位。他做出了違背祖宗的決定,並不見得其對朱標等人有好感,而是尷尬的繼位方式,讓朱由崧不得不考慮標新立異一把。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公元1399年,註定是大明王朝歷史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朱元璋的孫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即位,歷史上成為建文帝。隔代傳位,使得明朝出現了尖銳的叔侄矛盾,鑑於歷史上出現的藩王威脅朝廷的情況,朱允炆在朱元璋留下班底的支援下,大膽地削藩,早有野心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造反。三年後的1402年,朱棣成功由北平攻入明朝廷,建文帝不知所蹤。隨後,朱棣稱帝。大明王朝正式由朱標系向朱棣系轉移,朱棣後裔一直做皇帝,一直到明朝滅亡。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靖難之役,起於建文帝削藩,終於朱棣靖難之役。朱棣奪侄子皇位,有被逼迫的成份,但不得不說,朱棣早有野心,在邊關已經尾大不掉,不削藩也會不服從明朝廷,削藩只不過是個引子。而朱棣的所謂靖難更站不住,清君側,本身就需要皇帝先請藩王,藩王才可引兵入京,不請自來,何以談清君側?況且就是皇帝請你來,也要五日後離京返回自己的封地。在建文帝有後代的情況下,朱棣登基為帝,就是赤裸裸的謀朝篡位。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棣無論怎麼洗白,都不能抹去叔奪侄位的事實。明朝後繼皇帝明知道事實真相,也不會對朱允炆進行正名。明朝後來的皇帝追溯源頭就是朱棣,否定老祖宗就是否定自己的合法性。因此明朝長期不承認建文帝的存在,更不將建文帝追尊的朱標列入皇帝範圍。

明景泰皇帝朱祁鈺的情況更加特殊,本來帝位是和他沒有關係的。他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哥哥叫朱祁鎮,在公元1449年,御駕親征瓦剌部,最後被俘虜,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是大事,這個時候的明朝接近與靖康之恥重新,瓦剌部的也先以皇帝作為人質,不斷地要挾明朝。以于謙為首,明朝文臣武將為了避免受制於人,在孫太后的支援下,讓已經監國的郕王當皇帝,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少見的弟尊兄為太上皇。在這個過程中,說了算的是孫太后,她也有言在先,得到朱祁鎮回來要把皇位歸還。並且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還是皇太子。就是說,即使朱祁鎮一輩子回不來,最終的皇位也要回到他兒子呢,具體怎麼個回法,當時不確定。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祁鈺屬於在明朝危難時刻受命繼位,也在於謙的支援下打贏了完成了京師保衛戰,瓦剌部看到朱祁鎮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打算把朱祁鎮放回來。公元1450年,朱祁鎮被迎接回京。哪知道,朱祁鎮回京,才引出明朝中期的兄弟相爭。一旦坐上了龍椅,再下來就難了,朱祁鈺就是這樣個主。違背了當初的承諾,把太上皇朱祁鎮軟禁起來,還好沒殺,不過也留了後患。同時在1452年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由於于謙的正直,朱祁鈺不敢謀害哥哥朱祁鎮和侄子朱見深,也說明,朱祁鈺奪位心虛。1457年,朱祁鎮在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的支援下,發動奪門之變,成功復辟。朱祁鎮在經歷這幾年的屈辱後,非常記恨朱祁鈺,把已經重病的朱祁鈺軟禁了,後來朱祁鈺莫名去世。朱祁鎮直接給了朱祁鈺一個非常不好的諡號“戾”,去了他的帝號改為郕王。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允炆和朱祁鈺的經歷,在民間已經獲得了很多百姓的同情。當然,朱由崧絕不會站在同情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作為想要接掌殘明天下的人,必須要立威,只有立威才能真正主宰明朝,進而成為大明覆國之主。

朱由崧作為福王,本來天下和他沒有關係,雖然他和明朝最後兩位皇帝朱由校、朱由檢名字差不多,但卻不是親兄弟,而是親叔伯兄弟。他們的爺爺就是明朝非常著名的萬曆皇帝,萬曆皇帝有一次臨幸了一個低等的宮女,生下了長子朱常洛,按照明朝的祖制,皇后沒有兒子,作為皇帝長子的朱常洛就應該是皇儲。而萬曆皇帝更傾向於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朱常洵就是朱由崧的父親。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圍繞儲位,萬曆皇帝和群臣發生了激烈的衝突,這就是明朝著名的“國本之爭”,由於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對皇長子朱常洛的支援,最終朱常洛在萬曆皇帝死後繼位,就是明光宗,但明光宗當皇帝沒有滿一月就去世了。可憐朱常洛,萬曆皇帝在世時,不喜歡也不疼愛,萬曆皇帝去世後,好容易成為皇帝,卻也不長壽。

明光宗之死和著名的紅丸案有很大關係,這個所謂的紅丸就是萬曆皇帝的鄭貴妃獻給朱常洛的。如果光宗不死,明朝就不會出現少年天子朱由校,明朝也有可能不會出現敗亡的情況。朱常洛和朱常洵雖然都是萬曆皇帝的兒子,由於朱常洛特殊的出生,使得明朝內部皇帝和大臣存在嚴重的分歧,並上升到國本層面,也間接的造成了皇帝不待見皇儲。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常洵雖深陷皇儲之爭,卻沒有遭受哥哥和侄子的猜忌,依然身居高位,成為逍遙自在的王爺。如果沒有明朝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可能繼續做自己的逍遙王爺,可惜明朝是一座雖然華麗卻要倒塌的宮殿,即使出身高貴也免不了深受其害。李自成的軍隊打到了洛陽,就藩福王的朱常洵沒有機會享福,直接被李自成的人結果了。

朱常洵的庶長子朱由崧逃了出來,並被崇禎皇帝襲封為福王。好景不長,內憂外患的明朝徹底崩盤,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崇禎皇帝以身殉國,並且在有太子和其他兒子的情況沒有傳位,這已經表明他是真的認可明朝氣數已盡,大明真的亡了。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由崧等明朝貴族南逃,以圖恢復明朝天下,需要確立朱家人為帝,按照道理來講,朱由崧作為崇禎皇帝的親堂侄,在崇禎皇帝諸子下落不明的情況下,是最合適的人選。但以東林黨為首的明朝文官集團在國本之爭的過程,已經和福王家族結下了樑子,史可法乾脆就以“七不可”,不想讓朱由崧當南明的皇帝。朱由崧想方設法接近江北四鎮總兵,獲得擁立,東林黨也沒有辦法,承認他的地位。即使這樣,朱由崧也不是馬上稱帝,而是先監國,後稱帝,這裡面就大有文章。

崇禎皇帝的兒子生死不明的情況下,朱由崧繼位並不合法合理,監國是在法理皇位繼承人不能繼位的情況下,一種選擇,進而透過監國過渡為皇帝,朱由崧歷史被稱為弘光帝,有人稱其為大明第十七帝,實際他已經不是了,只不過是殘明割據政權的皇帝。正如大多數人不認可劉備是漢朝皇帝一樣,朱由崧也不是皇帝。朱由崧在法理上的欠缺,就需要他自己給自己立個正統的形象,那就是給老朱家上面的人“平反”。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第一個平反的是朱標父子。朱允炆是明朝太祖朱元璋確立的繼承人,其法理依據非常充分,朱棣本質屬於篡位者。由於南明勢力已經縮回到地方地區,恢復朱允炆皇帝身份,有利於博得明朝古都南京及周邊區域的支援,證明自己的正統地位,對於鞏固小朝廷統治很重要。

另外,追封從來沒有做過皇帝的朱標,有利於朱由崧下一步追封從來沒有做過皇帝的福王朱常洵。並且,朱由崧在平反朱允炆的同時,還跟進的平反了方孝孺等人,徹底打破了朱棣系長期對朱允炆時代的不承認,充分說明朱由崧試圖擺脫舊明,重新建立一個新明的野心。

第二個平反的朱祁鈺,也是在公然違背祖宗的決定。事實上,朱見深就已經為親叔叔平反,朱祁鈺對於扭轉明朝被滅局面是有功的,加之朱祁鈺沒有兒子,朱見深放心大膽地給他平反。只不過諡號遠遠比明朝其他皇帝短,並且沒有廟號。

朱由崧給朱祁鈺上廟號,更加鞏固自己的帝王身份。同時,他和朱祁鈺有相似經歷,都是先監國,後稱帝,並且都與前任皇帝是兄弟(朱祁鎮朱祁鈺是親兄弟關係,朱由檢和朱由崧是堂兄弟關係),承認朱祁鈺合法,間接為自己繼位正名。

敢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南明弘光帝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為了權力

朱由崧能夠敢於平反並做出違背祖宗的決定,是需要有人支援。東林黨人肯定支援,這符合東林黨不畏強權的風格,挑戰朱棣和朱祁鎮的歷史權威。而且馬士英和江北四鎮的將領也需要看到一個全新的明朝。這屬於傀儡皇帝迫於時局,不得不做出的反應。他真的想恢復這幾位的名譽嗎?作為逍遙王爺的兒子,他才沒有那個閒情逸致,一切皆是為了權力需要。

實力決定未來,沒有實力也沒有能力的弘光帝朱由崧在位八個月就被一路追趕的清軍俘虜,斬殺。他的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只能是空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