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草原戰神成吉思汗於1206年建立蒙古帝國,其後,帝國內部不斷的發生內訌,分裂和戰爭甚至伴隨了蒙古帝國的一生。

比如:從蒙古帝國繼任的第二位可汗窩闊臺汗開始,當初成吉思汗於1227年駕崩之後,按照他的遺囑是窩闊臺承繼大統。但在1232年,蒙古大軍攻金大勝之後,其統帥拖雷與大汗窩闊臺同歸草原,但拖雷卻無故暴斃途中。根據現有史料分析,拖雷是被其兄毒殺而死!

1251年,蒙哥也是在剷除了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家族的腦忽、失烈門和葉孫脫等後人之後才當上可汗的。1260年,拖雷系的忽必烈與其幼弟阿里不哥也打了幾年的爭位戰爭。忽必烈建立大元之後,西北諸王海都等人不斷侵犯元朝邊境。隨後,還出了昔裡吉之亂,乃顏叛亂等。而元朝中後期,諸宗王的爭位內鬥也是很殘酷血腥的!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公元1328年發生了為爭奪帝位而爆發的兩都之戰,交戰雙方激烈廝殺。後來,元文宗還在王忽察都毒殺了他的異母兄弟和世瓎等等。

蒙古帝國誕生之後,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之多的分裂與內鬥,下文將深入分析其原因!

成吉思汗的分封制度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後,他封賞了88位功臣,並將按功勞的大小來給他們分封蒙古草原的土地。之後,成吉思汗又率領他那無所不能的大軍滅掉了花剌子模帝國、西夏帝國和金朝。成吉思汗病死後,按照他生前的遺囑,他將廣闊的土地分給了他的四子和諸宗王。其後,成吉思汗的後代又發動了兩次西征行動,還滅亡了南宋王朝。

到1279年滅亡南宋後,大蒙古國帝國的領土橫跨大陸廣闊地區,這導致出現了五大汗國,即元帝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欽察汗國和伊爾汗國。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實施的分封制度,到後來歷任大汗繼續實施。

對於獲得大蒙古國封地的領主,他們享有土地上的諸多權力,甚至是完全獨立的權力。特別是五大汗國出現之後,這五個汗國相互獨立,形成了五個互不統屬的國家。

當初成吉思汗實行分封制度也是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定的,對於大蒙古國的開國元勳們,必須給他們封賞。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由於蒙古國才建立,成吉思汗沒有多餘的金錢賞賜給他們,那就只能分土地,這個還是很多的。到五大汗國形成後,他們之間為了向外擴張領土(蒙古草原遊牧貴族慾望無止境),或者為了當中原的皇帝(中原無盡財富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他們)而爭鬥不休!

本土化與漢化的鬥爭

蒙古帝國內部紛爭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本土化與漢化的鬥爭。蒙古高原是蒙古人的根本之地和龍興之地,他們在此經營了好幾個世紀,這種根深蒂固的影響是很難徹底的洗掉的。蒙古人於1271年入主中原之後,他們立國,並開始實施漢化。進入漢地的蒙古人想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學習漢人,或者是為了統治漢人而不得已漢化。

從蒙古人開始漢化開始,蒙古國內部的封建貴族們便爭鬥不止。當初有蒙古宗王建議把中原北方之地全部變成牧場來養馬牛羊等牲畜,但這個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地環境都不適合。加之農業帶來的鉅額收益也是讓蒙古統治者們不這樣做的原因。就算到了元朝中後期,居然有個叫伯顏的蒙古族權臣勸說元朝皇帝將五家姓的漢人殺盡,如此荒唐又可怕的想法,就算經過半個世紀的漢化也還是在蒙古貴族的頭腦中產生了。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忽必烈曾經以漢人智囊團奪取天下,他繼位後實施漢化。但忽必烈的漢化措施並不徹底,這導致後來一系列的問題和麻煩。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爭位之戰就是最典型的漢化派和蒙古本土派的鬥爭。忽必烈在漢地開平繼位,他身邊充斥著漢族人。而阿里不哥在蒙古國政治中心城市哈拉和林登上汗位,擁護他的都是蒙古本土的草原貴族們。

漢化派的忽必烈最終打敗了本土派的阿里不哥。

到元朝中期之後,蒙古帝國內部的鬥爭更加殘酷而血腥。蒙古諸宗王們都是為了當中原皇帝而發生戰爭,支援他們的人也分為漢化派和本土派。

儘管武宗系內部也發生了爭位戰,比如元文宗圖帖睦爾和元明宗和世瓎的爭位鬥爭,武宗的威望建立在漠北草原,他是本土派的代表。之後,他的兩個兒子也成了對立的敵人(和世瓎由於疏忽大意和“單純”而被兄弟圖帖睦爾毒殺)。

但這也有漢化派對本土派勝利的意味。元文宗圖帖睦爾為什麼能最終取勝?原因還是在於他身邊擁有很多有智謀的漢人的支援,並得到了漢地源源不斷的物質財富作為後盾。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中原皇帝之位的巨大吸引力

西北諸王海都等人對元朝邊境的不斷襲擾;昔裡吉之亂;乃顏叛亂;元文宗和元明宗之爭;兩都之戰等等,他們唯一的最終目的就是當中原的皇帝。由於中原地區與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蒙古人應該都瞭解到了和得知了中原無窮無盡的財富和資源(儘管從口口相傳之中讓這種說法有誇大之嫌)。

正是由於中原數不盡的財富,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這讓為了當中原皇帝而不斷髮生戰爭的蒙古諸宗王樂此不疲!他們並不在乎在戰爭中付出多少代價,只要他們能達到其最終的目的就行。因為蒙古諸宗王們認為只要達到目的,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皇帝

給了蒙古諸宗王們發動戰爭很大的“鼓舞”,併產生出巨大的“鬥志”!

正統性和非正統性的爭鬥

成吉思汗死後,他生前的遺囑是傳位給第三子窩闊臺。窩闊臺順利的於1229年繼位,他於1241年病逝。窩闊臺死後,他的皇后乃馬真攝政。一直到1246年窩闊臺的兒子貴由登上大汗位,蒙古的汗位一直掌握在窩闊臺系的手中。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汗位在窩闊臺系傳遞,這似乎成了蒙古人的共識和傳統。1248年貴由去世,按照蒙古人的舊制,在貴由的兒子還年幼之時,蒙古國暫時由貴由之妃斡兀立海迷失攝政。

當拖雷系的蒙哥在西征中立下赫赫戰功之後,他憑藉此戰功於1251年當了蒙古國的大汗。

一直將自己視為正統的窩闊臺系的後人當然不能容忍汗位的丟失,於是,他們在蒙哥繼位之時企圖暗殺他。但陰謀敗露,窩闊臺系和支援他們的察合臺系的力量受到很大打擊。拖雷系和朮赤系的聯合之力打贏了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的聯合之力。

拖雷系的忽必烈當了中原皇帝之後,西北地區的窩闊臺系的海都和察合臺系的篤哇聯手在一起,以共同對付忽必烈。海都等人一直將自己視為繼承皇帝位的正統,他們將成吉思汗生前立的遺囑當作蒙古人傳下來的永不可更改的定製。正統性和非正統性的鬥爭,讓蒙古國的汗位之戰愈演愈烈!

結語

蒙古帝國建立之後,這個國家的內部就持續不斷的發生爭奪帝位的內訌。

究其原因主要有四點: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實為爛攤子?想要解決外患,因內憂日漸沒落

1、成吉思汗在世時實施的分封政策,這導致了諸王在各自的封地上獨立專權,之後甚至演變成一個個獨立的國家。

2、漢化和本土化的鬥爭。蒙古本土化根深蒂固,很難對其加以改變。而蒙古人進入中原之後,他們實現漢化的時間並不長,也不徹底。這導致了蒙古本土化與漢化殘酷激烈的鬥爭!

3、中原皇帝的巨大的吸引力。中原無窮無盡的財富,中原皇帝巨大的權力及其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這些都深深的啟迪著和吸引著蒙古人為帝位而奮戰不休。

4、正統性和非正統的鬥爭。成吉思汗在西征前確定蒙古國的大汗繼承人是窩闊臺,在拖雷系的蒙哥於1251年當上了蒙古大汗後,大蒙古國的可汗之位正式由窩闊臺系轉移到了拖雷系手中。

窩闊臺系的後人當然不甘心這樣將帝國汗位白白拱手送人,他們一直將自己視為正統的繼位人,其必然要和拖雷系的人一較高下!蒙古帝國內部就因此不斷的發生著內鬥,這導致蒙古帝國的政局發生著嚴重的動盪。

正是由於蒙古人不斷的內鬥,這極其嚴重的消耗了蒙古帝國內部的力量。他們對中原地區的統治僅僅持續到1368年就宣告結束了,蒙古人的戰馬打進中原僅僅100多年時間就結束了!而分裂後的五大汗國也在300多年後就全都消失在亞歐大陸之上。

分裂,內訌對一個帝國是最致命的,無論這個帝國曾經多麼輝煌,無論這個帝國的大軍曾經多麼的強大!當初蒙古人的戰馬可謂天下無敵,但終究還是於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

總而言之,蒙古帝國的建立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訴求,而最終強大的蒙古帝國土崩瓦解,無非也就是利益分配不均,看似令人惋惜的帝國衰亡,其實也是歷史規律體現的必然,世界並未有絕對的公平可言,人心慾望也並非有有一個明確的滿意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