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樣是一個“高產戶”,他一生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他能夠選擇的人卻並不多。

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乾隆太過高壽,所以他的兒子要麼就是小小年紀夭折了,要麼就是熬不過他而走在了他的前頭。

乾隆的嫡子是永璉和永琮,永璉在乾隆即位之後也已經被秘密定為皇儲了,可偏偏夭折了,永琮也在兩歲的時候夭折。

所以,乾隆想要選擇繼承人的話,只能從十五個庶子當中選擇。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十五個庶子的機會,可是他們想要成為最後的勝利者的話,他們首先就要好好活著。

可惜的是他們當中多數人要麼早夭了,要麼就是活不過乾隆而先走一步,只有四個人堅持到了最後。

也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只有活著的人才有資格去爭。

我們也都知道康熙年間發生了激烈的“九王奪嫡”,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可謂是絞盡腦汁地不折手段。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但是這種現象到了乾隆時期,乾隆兒子也這麼多,為什麼就沒有發生奪嫡之爭呢?乾隆又為何偏偏選擇了嘉慶呢?

這實際上和雍正多多少少也有點關係,因為雍正經歷過九王奪嫡的殘酷,所以他即位之後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再次發生,早就確定好了繼承人。

對於這個好方法,乾隆當然也不會排斥,所以他在即位之初實際上也選定了繼承人,比如永璉夭折就被確定為繼承人。

這麼做就是為了告訴皇子們,對於將來究竟由誰來繼承皇位,現任皇帝已經做好了決定,你們爭也沒用。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當然也不是說爭就完全沒有用,畢竟那是還沒有宣讀的密詔,還沒有公佈那就還有被修改的可能。

只是這種可能性,實在是微乎其微。

這就造成了乾隆兒子雖然眾多,但是卻幾乎沒有人像九王奪嫡那樣使勁渾身解數去爭,爭了還可能會被訓。

因為將傳位密詔藏到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就是為了不讓皇子們爭,皇子們奮不顧身去爭反倒觸了黴頭。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那麼乾隆為什麼會在永璇、永瑆、永琰和永璘四人當中,選中了並沒有多麼出色的永琰呢?

永璇和永瑆的生母淑嘉貴妃金佳氏,永琰和永璘的生母則是皇貴妃魏佳氏。

雖說貴妃和皇貴妃只相差了一個字,但卻已經決定了永琰和永璘的皇子“級別”高於永璇和永瑆了。

即便清朝皇帝選擇繼承人沒那麼在乎皇子的出身,但是出身實際上仍然還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這個出身因素,顯然也讓永璘和永琰佔據了一定的優勢。

不過,永璘應當也無意去和自己一母同胞的親哥哥爭,所以永琰永璘兄弟這邊的資源就集中到了永琰身上。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永琰之所以能夠打敗永璇和永瑆,除了出身略高於他們之外,實際上也是因為永璇和永瑆的短板太過嚴重。

永璇的風評一直不好,身為一個皇子,但卻一直“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並且“性行乖戾,屢失上意”。

所以,永璇根本不受乾隆待見,自然也就沒有成為繼承人的可能。

永瑆可以說乾隆眾多兒子當中能力較為出色的一個,至少能力應當在永琰之上,他之所以會輸給永琰自然也有他的短板。

他的短板是什麼?是優柔寡斷。

讓一個優柔寡斷的人坐上最高決策者的位置,別說對於一個國家了,哪怕就是對一個企業也不好。

永琰雖然能力平平,乍看之下還不如永瑆,但也正因為這種平庸,讓永琰反倒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乾隆兒子眾多,為何沒像九王奪嫡一樣爭鬥?乾隆為何選擇嘉慶?

永琰看似樣樣不行,但卻又沒有明顯的短板,至少還能夠有自己的主見,也不像永瑆那樣優柔寡斷。

從乾隆去世之後永琰就立即著手處置和珅一事也能夠看得出來,永琰確實具有一定的決斷力。

所以,乾隆之所以會選擇永琰,說到底也只是在不多的選擇裡面選擇了那個雖然能力平平但卻最合適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