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準備進攻孫權,孫權邀劉備共同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哪裡助戰。在此役中諸葛亮一計“草船借箭”名揚古今。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有一天,周瑜邀請諸葛亮商議軍機要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了,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做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箭。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卸”。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感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說:“今天來不接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取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諸葛亮私下對魯肅說:“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的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的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成了”。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於是魯肅暗地裡給諸葛亮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了三十名軍士,依照諸葛亮的說法,佈置好青幔帳子和草靶子,等候諸葛亮排程。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沒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汜更時分,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上,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去哪裡取?”諸葛亮說:“不用問,你跟我來,去了就知道了。”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結起來,朝北岸開去。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此時獎賞大霧繚繞,即使面對面也難以看清對方。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為朝東,一字排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麼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敢輕易妄動。只叫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不讓敵兵進前即可。”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全部都射在了諸葛亮佈置的草靶子上。諸葛亮又下令把船調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依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曹操不知所云,依然萬箭齊發,又一次盡數射在了草靶上。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天漸漸地亮了,霧還沒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靶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吶喊:“謝謝曹丞相的箭”!緊接著便吩咐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當了,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就這樣,在約定的時間內,諸葛亮完成了周瑜十萬支箭的軍令。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

孫子提出“因糧於敵”以戰養戰的謀略,歷來都被兵家所重視和運用。諸葛亮利用天時,草船借箭,亦是“因糧於敵”的有一種成功典範。成吉思汗時期,連續征戰二十餘年,馳騁歐亞,橫掃萬里,依然能夠保持很好的戰力,也很少出現因物力不濟而失利,很大程度就是依靠“因糧於敵”戰略思維,以戰養戰的謀略取得的成就。

因糧於敵-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