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賈元春非正常死亡,是《紅樓夢》早都埋下的伏筆。脂硯齋在第十八回元春省親批語[〈長生殿〉伏賈元春之死],暗示賈元春像楊貴妃一般死去。

楊貴妃死於馬嵬驛之變,被唐明皇賜死。推測賈元春之死,也是類似“馬嵬驛之變”。那麼,她究竟犯了什麼錯而被賜死呢?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一,皇帝無寵

皇帝對賈元春並無寵愛。元春進宮多年默默無聞,證明皇帝並不喜歡她。

從賈元春省親對賈環避而不見,元宵節端午節都不給賈環禮物看,她的性格和格局很有問題。

作為“王的女人”,美固然重要,性格也能決定命運。賈元春不免“小肚雞腸”之嫌,在後宮混得不好並不意外。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如果不是秦可卿死後葬禮規模引起皇帝注意,北靜王帶頭違法出席,表現出對皇帝不恭敬不臣服之心,明目張膽拉攏賈家試圖結黨,皇帝根本不會啟用賈元春這顆無關緊要的棋子。更奢談用一個賢德妃作為安撫賈家以及四王八公的緩兵之計。

賈元春省親當晚連哭“六場”,就代表她內心之中的苦澀。

元春判詞圖畫“一張弓,弓上掛著一串香櫞”。

香櫞的變種是佛手,佛手代表福緣、福德、福祿。看賈探春房中放了一大盤“嬌黃玲瓏的大佛手”,可知探春貴為王妃的福緣深厚。

然而先於探春貴為賢德妃的賈元春沒有佛手只有香櫞,就是暗示她福緣。

香櫞其貌不揚,內心酸澀,她省親連哭六場就因為不得聖寵的後宮生活太憋屈。

賈元春與皇帝沒有感情,一旦賈家出錯,很容易受家族連累。事實上賈元春被賜死後,賈家隨即被抄家。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二,捲入太上皇與皇帝的“日月之爭”

(第十八回)第二齣《乞巧》;【庚辰雙行夾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長生殿》講述楊貴妃與唐明皇故事。誰都知道唐明皇“爬灰”壽王之妻楊玉環。焦大醉罵“爬灰”,多少含沙射影了賈家與太上皇的“權力”曖昧。

賈元春自然不會像楊貴妃一樣委身太上皇。但是皇帝對她無寵無愛。賈家作為太上皇的老臣,與四王八公結黨不肯臣服新皇帝。仍舊效忠太上皇“暗通款曲”。卻透過賈元春表現出來。

第一,賈元春晉升賢德妃,賈政面見皇帝后,直接去了“東宮”,“東宮”又叫“東內”,是大明宮的別稱。唐朝大明宮最初是太上皇居所。所以賈政是去見太上皇。

第二,省親大觀園是太上皇的下旨。賈家積極響應,表現出對太上皇言聽計從,打臉皇帝。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第三,戴權是太上皇的老太監,大權獨攬又手握龍禁尉。將賈蓉收錄,代表太上皇雖然退位,勢力仍舊很大。

第四,史湘雲醉臥芍藥裀、“海棠花籤”都用的是楊貴妃“海棠春睡”的典。她的酒令“雙懸日月照乾坤”,是李白寫楊貴妃死後,唐明皇與唐肅宗兩個皇帝並立的天下大局,影射《紅樓夢》太上皇與皇帝並立。

賈元春因為賈家被迫夾在太上皇與皇帝中間,她能晉升賢德妃,不排除也是太上皇的意思。

如此,她雖是皇帝貴妃,卻是太上皇派系,皇帝勢必深厭惡她!一旦抓住機會,豈有不將其毀滅?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三,賈元春本可以自救

說賈元春格局不大就在於“省親大觀園”只有她能阻止賈家,她卻無所作為!也為自己和賈家的結局挖好墳墓。

如果將賈元春換成賈探春,晉升賢德妃就是一次拯救賈家,用自己在賈家和皇帝之間建立一座橋樑。哪怕皇帝依然不喜歡她,也不妨礙她代表賈家向皇帝表露忠心。她再嚴格約束賈家,堅決杜絕操辦什麼省親,勢必會令皇帝對賈家改觀。

可惜,賈元春的格局註定她沒有這樣的見識和魄力。以至於到手的機會被她放掉了。聽從太上皇的旨意省親大觀園,成了賈元春和賈家與皇帝的最後決裂,不可彌補。

如果賈元春在關鍵時刻再犯下致命錯誤。被皇帝抓住馬腳,豈有不被賜死的道理?

四,賈元春之死

那麼,賈元春究竟會犯什麼錯誤呢?其實答案還在她的判詞中。

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

二十年來辨是非,

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

虎兕相逢大夢歸。

“弓”代表鬥爭,對抗。“香櫞”代表元春不得寵。加上“虎兕相逢大夢歸”,前後呼應楊貴妃死於“馬嵬驛之變”類似的場景。

“二十年來辨是非”是線索。推測賈元春發現了不該發現的皇帝的秘密,影響了皇帝的謀劃佈局,才會被賜死。

賈元春結局之謎,本有救自己救賈家的機會,卻走了楊貴妃的老路

對這一點推測,其實“榴花開處照宮闈”也藏著答案。

榴花是五月花,五月榴花神是孫權皇后潘淑。潘淑因孫權病重,替兒子爭奪皇位,莫名其妙被幾個宮女縊死在後宮。孫權隨後將所有涉案人全部賜死,死前傳位給潘淑兒子。

潘淑之死與楊貴妃一樣,捲入權力鬥爭被縊死。證明賈元春也是同樣情況被皇帝賜死。

那麼,賈元春發現的究竟是什麼秘密?“二十年來辨是非”,說的是什麼事?這要從太上皇說起,我們下回再說。

文|君箋雅侃紅樓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