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別出心裁地讓光緒喊“親爸爸”,為何臨終前先將他毒殺?

向敬之

1

像前明的崇禎一樣,清朝的光緒皇帝即位,也是撿了一個漏。

但是又不同,崇禎繼位,是以一個青年藩王繼承親哥哥的帝位,上臺後即行親政。而光緒不然,繼統時還是一個四歲的娃娃,屬於過繼,同時還得接受兩個伯母攝政。

他的生父是咸豐帝的弟弟、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太后的親妹。論親屬關係,他與慈禧是夾親,慈禧既是他的伯母,也是他的姨媽。

1874年,19歲的同治帝早逝,唯一可能有的子嗣也早早地胎死腹中。大行皇帝沒有直系繼承者,於是,同治帝的嫡母與生母,即兩宮皇太后慈安與慈禧,召集諸王公大臣商議繼位人選,有人提議從溥字輩中選。但,慈禧考慮到,以溥字輩中選一子過繼給同治帝,那她就成了太皇太后,而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即上升為皇太后。她成不了康熙初年的孝莊太皇太后。

極有權欲的慈禧,自然不情願,她要繼續垂簾執政,於是選擇了與自己真正有著血緣關係的堂侄兼姨侄載湉,過繼給咸豐帝,以同治帝的弟弟即位。她以皇太后之尊繼續垂簾聽政,也算是名正言順,也能得到母后皇太后慈安的默許。

慈禧別出心裁地讓光緒喊“親爸爸”,為何臨終前先將他毒殺?

《走向共和》慈禧與光緒劇照

現在的影視劇中,如《走向共和》,光緒稱慈禧為“親爸爸”。

光緒皇帝為什麼不按滿洲習慣稱慈禧為“皇額娘”,而偏偏稱之為“親爸爸”,並且強調一個“親”字呢?

曾給慈禧做女官的裕德齡(德齡公主),曾在宮廷里居住兩年,並寫出了《清宮二年記》,其中有:“皇帝及餘等皆呼太后以男稱。”她曾親耳聽到,光緒帝每次向慈禧請安時都要說:“親爸爸吉祥!”

光緒帝幼小起,慈禧就要求載湉稱她為“親爸爸”。

滿人稱父親為阿媽,母親為額娘。清朝皇子稱父皇為皇阿瑪,母后為皇額娘。按理,光緒以咸豐嗣子身份即位,該喊慈禧為皇額娘。而光緒被教育稱慈禧為“親爸爸”,故有人認為光緒喊慈禧為“親爸爸”,是慈禧的政治用意。

2

光緒撿漏即位,慈禧從娃娃教育抓起,讓他不要以為自己為他人子,而妄生其他念想。畢竟前朝小宗入承大統,發生過一場持久的大爭論。

明正德十六年,武宗駕崩,沒有子嗣,首輔楊廷和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原則,在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義頒佈敕令,令其堂弟朱厚熜縮短為其父服喪時間,並承襲興王爵位。

武宗駕崩當天,楊廷和讓司禮監請太后懿旨,正式宣佈朱厚熜為皇帝繼承人。朱厚熜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便與楊廷和、毛澄為首的武宗舊臣們就關於以誰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義上的父親),以及嘉靖帝生父尊號的皇統問題,發生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

嘉靖帝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為興獻帝后又加封為獻皇帝、生母為興國皇太后,改稱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嘉靖十七年九月,興獻帝被追尊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並將興獻帝的牌位升袝太廟,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興獻王墓為顯陵,大禮議事件至此以嘉靖帝的勝利最終結束。

慈禧別出心裁地讓光緒喊“親爸爸”,為何臨終前先將他毒殺?

陳寶國飾演嘉靖皇帝

嘉靖帝以成年皇帝即位,上臺便開始爭取其生父生母的尊號,這點未必不對愛讀史書、精通權謀的慈禧,有著不小的警示。

也有人以葉廣芩的《採桑子》(後改編為電視劇《妻室兒女》)為依據,侄子侄女們對姑媽的稱呼是“姑爸爸”,而對父親的稱呼“阿瑪”,對母親的稱呼“額呢”。故而把“爸爸”理解為“媽媽”。原因是,葉廣芩出身清廷皇室宗親,是慈禧太后的侄孫女、隆裕太后的親侄女,所以認為她的作品裡對於滿人的稱謂該是不會錯。

有滿人以書為證,指出“爸爸”並非滿人對父母的稱謂。

光緒稱慈禧為“親爸爸”,即有慈禧嚴定光緒記住自己是咸豐與慈禧的嫡子的特別用意,以防將來出現嘉靖帝的禮儀之爭。畢竟,慈禧只是光緒的伯母兼姨母,而且光緒的生父、生母還活著,而且其生父是皇家親王。但,不論慈禧有怎樣的男性轉換的渴望,以及對權力的慾望,但她都不好讓光緒稱呼自己為“皇額娘”,既傷了自己妹妹的心,也難免表示光緒並非自己的親生子(歷朝歷代,非皇后親生子都須稱皇后為皇額娘),但改喊“皇阿瑪”,這明擺著和所有滿洲男性叫板。於是,她援引漢人對父親的一種稱呼,不倫不類,但不會引發滿族男人們的強烈反感,又和光緒拉近了親暱而偽飾的親情關係。

慈禧不願做母后,而要做父皇,並讓臣民稱其為“萬歲”,但又不好直接用滿人的“皇阿瑪”,故而學漢人,用了“爸爸”,而且為了區別於其生父奕譞,特地在前面加了一個“親”字。假的成了親的,親的倒成了非親的。

而葉廣苓的“姑爸爸”稱謂,未必不是從光緒的“親爸爸”那裡沿襲來的,或者這種稱謂,是慈禧—葉廣苓所屬的葉赫納喇氏的特別稱呼。

滿洲旗人有不同的小共同體,稱謂習俗也大相同。鑲藍旗滿人一般稱為伯母、叔母等上一輩女性長輩為“芭芭”。這種說法,我並沒找到原始依據,不好依此做出準確的判斷。若鑲藍旗滿人有這種稱謂,芭芭,正好與“爸爸”諧音。慈禧被抬旗入鑲黃旗之前,為鑲藍旗人,光緒稱呼她這位伯母兼姨母為“爸爸”,就好解釋了,只是前面還加個“親”,確實有些彆扭。雖無多少政治上的用意,但也是費了一番特別的心思。

3

慈禧獨心裁地安排,無非是要拉近自己與光緒的親近關係。

尤其是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慈安皇太后暴卒於鍾粹宮後,慈禧將光緒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即便給他有限的自由,讓他在翁同龢等清流大臣的支援下,玩了一次百日維新,那他也不過是慈禧時刻攥著的風箏。

一旦光緒的行為,觸及慈禧的政治權力與集團利益,慈禧就冷酷無情地進行嚴懲。

光緒帝載湉的陵寢(清西陵的崇陵)曾被開啟,留下若干頭髮、遺骨和衣服等被妥善儲存。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戴逸等13位專家聯合撰寫了一份《清載湉死因研究工作報告》,稱光緒帝死於中毒,因為他攝入體內的砒霜總量明顯大於致死量。

這,就更加印證了有人下毒一說。

兇手是誰?

有袁世凱說,有李蓮英說。

慈禧大權在握時,袁世凱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大臣,他還不足以在光緒沒有被廢時犯下弒君大罪。一旦案發,或被政敵攻擊,或被慈禧棄用,他將萬劫不復,滿門抄斬。

李蓮英也明白自己的身份,一旦僭制或犯罪,勢必遭到慈禧嚴厲的打擊。清宮史著名專家朱家溍曾提到光緒御前大臣、親王伯顏諾謨祜的孫子阿拉坦瓦齊爾,對他說李蓮英圓滑,做過少年光緒的看護與師傅,很得光緒帝喜歡,光緒帝曾說“李蓮英忠心事主”。曾去光緒寢宮給鐘錶上發條的宮廷鐘錶師徐文璘也說過,光緒帝和李蓮英都喜歡鐘錶,光緒帝經常親往李蓮英居住的福祿居,與其同坐閒聊。

慈禧別出心裁地讓光緒喊“親爸爸”,為何臨終前先將他毒殺?

中為慈禧

光緒之死,嫌疑最大的則是慈禧。不但野乘筆記劍指慈禧,而且曾長期陪侍光緒帝的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惲毓鼎,他在《崇陵傳信錄》記載:光緒駕崩十一天前,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為慈禧生日,光緒率百官賀壽、探病,他扶著太監的肩頭活動筋骨,以便跪拜。但慈禧竟拒絕和光緒見面。“時太后病洩瀉數日矣,有譖上者謂帝聞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爾死。’”

慈禧定要光緒先於自己死。

為了權利之爭,慈禧曾有毒殺慈安太后的最大嫌疑。

因光緒帝寵愛珍妃,慈禧藉故逼其投井自殺。

與慈安和珍妃相比,慈禧是光緒的伯母兼姨母,被光緒喊作親爸爸,是慈禧力排眾議讓載湉撿漏繼位,但羽翼豐滿後的光緒帝,在老臣翁同龢的支援下,聽從康有為等進行戊戌變法。慈禧對光緒玩新政,是一個支援放任的態度,但沒想到他在康有為、譚嗣同等人的慫恿下,意欲對握有實權的慈禧發動兵變、廢黜。

這無疑讓嗜權如命的慈禧恨得咬牙切齒。

雖然隨後將光緒帝軟禁瀛臺,慈禧也試圖另立新主,以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同治帝嗣子,立為皇儲,預定庚子年元旦光緒帝舉行讓位禮,改元保慶。誰料朝野洶洶。兩江總督劉坤一致書權臣榮祿,說:“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報國在此,所以報公亦在此。”由於劉坤一等總督的不同意,慈禧只好作罷,不再行廢立之事。

這就讓作為晚清最高統治者慈禧非常窩心,她擔心自己死後,遭到大臣們擁護的光緒帝清算。在清初,順治帝親政後就曾對逼封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進行了無情的懲罰,剝奪追諡,開棺戮屍。

當然,也不無慈禧身邊近侍、寵信的大臣,懼怕慈禧死後遭到光緒帝的嚴懲,於是搬弄是非,讓慈禧相信光緒帝要復仇。

慈禧自知這些年幹過哪些蠢事和喪權辱國的大事,都能成為掌權後的光緒帝徹底清算、甚至報復的藉口。所以,瀕臨大限的她,要拉上光緒帝為她在黃泉路上開路,而留下一個新的代理人維護她的死後哀榮。

此人便是她的親侄女、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後被尊稱隆裕太后。

民國二年,惲毓鼎《澄齋日記》說:“清之亡,雖為隆裕,而害先帝,立幼主,授載灃以重器,其禍實歸於孝欽也。”孝欽,即慈禧死後的追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