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疑問一

越南和南越王國有關係嗎?

我們知道,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的嶺南地區,曾經有一個王國,叫做“南越王國”,我們一直認為,南越王國的歷史,是我們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然而有趣的是,越南人說,南越王國是他們越南歷史的一部分,叫做“趙朝”。

那麼,這就好玩了:

到底我國曆史上的南越王國,和越南這個國家,有關係嗎?

答案是這樣的:儘管南越王國的領土涵括越南北部地區,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南越王國等於越南。其中一個重要的論據是:南越王國的開國皇帝趙佗,他是中國的河北人,和越南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越南人修的《大越史記》把趙佗說成是他們“越南的開國皇帝”,是毫無道理、令人啼笑皆非的說法。

更可笑的是,部分越南人不但將南越王國看成是越南的歷史,而且還把廣東、廣西看成是越南的“故土”,這就是為什麼在中越十年戰爭時期,有越南人口出狂言,說“有木棉花的地方都是越南的”,越南人的腦洞實在是大啊,真的是吐槽無力。

疑問二

越南人為何愛戴錐形斗笠?

大家都知道越南人喜歡戴一種錐形的斗笠,叫做越南斗笠。

其實啊,不說不知道,越南斗笠,已經有2000多年曆史了。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越南人為什麼喜歡戴這種錐形的斗笠?

其實就是因為:非常實用。

越南是熱帶氣候,多雨,日照猛烈,這種錐形的斗笠,既是一頂帽子,同時又是一把傘,它至少有以下這麼多的功用:

功能一:

擋雨。

功能二:

遮擋陽光。

功能三:

擋風。

功能四:

擋沙子。

功能五:

充當臨時購物籃子。

……

可能還有其他功用,歡迎補充。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廣東、福建等地的漁民、農民,也有類似的錐形斗笠,其原理,都是大同小異的。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福建漁民也戴同款斗笠

更有趣的是:歷史上的清兵,也喜歡戴這種錐形斗笠,當時叫做“涼帽”,也是因為它實用之故。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清兵的涼帽,本質上也是錐形斗笠

疑問三

越南河粉源於廣東嗎?

越南菜最有名的是一種叫做“越南粉”的東西,越南人叫“Pho”,讀音類似漢語的“佛”字。

“Pho”, “越南粉”,也叫“越南河粉”,一般認為是19世紀由廣東華僑輸入越南。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越南河粉

其實,越南河粉和廣東河粉,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越南人喜歡往河粉裡放進去很多的薄荷葉和豆芽菜,這一點,造就了獨一無二的越南風味。

事實上,河粉就是米漿蒸出來的粉條,是廣東人發明的,源於廣州沙河鎮,所以一開始叫“沙河粉”,後來把“沙”字省略了,簡稱“河粉”。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廣東沙河粉

那麼,為什麼越南人把這個東西叫“Pho”呢?

這使我聯想到,越南語有“定語後置”的語法習慣,例如說“靚仔”的越南語是“仔靚”;再如“美女”的越南語是“女美”。

據此,我猜想這個名字的由來,很可能是這樣演化的:

“沙河粉” “河粉” 越南人定語後置,喊成“粉河” “粉河”被喊成簡化版,就是“Pho”(“佛”字音)。

我的推斷是這樣。當然了,這只是猜想,尚未證實。

越南這個國家在方方面面,深受中國影響,儘管越南人出於民族自尊心,不願意承認。

疑問四

奧黛源自旗袍嗎?

是的。越南的國服奧黛,和中國的旗袍,也有淵源。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當時的越南宮廷,參照大清帝國的旗袍,設計了越南的奧黛。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越南奧黛

說到這裡大家要注意:清朝中葉的旗袍,不是緊身的,而是寬鬆的,那種緊身凸顯曲線的旗袍,是在民國時代才出現的。

清朝中葉,越南人參照大清旗袍的款式,稍作改造,就成了越南的“國服”奧黛。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中國旗袍

也就是說,越南人把清朝的旗袍拿去,稍微改了改,就變成他們的“國服”了。

疑問五

越南文字是誰發明的?

越南人的口頭語言,自古有之,但是談到書面文字,則越南人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發明現代越南文的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

第一個歷史階段,

很早的時候,越南人寫漢字,但是,口語和書寫系統是脫節的,也就是說,口頭說越南語,書面寫漢字,那是很古早的時候越南的狀況。

第二個歷史階段,

大概從13世紀開始,越南人創造了一種叫做“漢喃文”的文字,它是由漢字和越南人發明的“喃字”共同組成,這種“漢喃文”的出現,解決了越南人口語和文字不一致的問題,也就是說,“漢喃文”是越南口語的書面化。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第一行是現代越南語,第二行是漢喃文,上下行意思都是“我說越南語”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這行也是漢喃文,意思是:天黑之後讓女孩子不要外出

第三個歷史階段: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現代拉丁化的越南文字

疑問六

古代中國為什麼未能征服越南?

那麼,越南在中國的歷史上,雖然也曾經被納入中國的版圖,但是,不久之後,越南人反抗,所以呢,最終又脫離了出去,歷史就這樣反反覆覆,越南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

那麼,為何中原漢人帝國,最終還是未能徹底吞併越南呢?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原因之一:

古代沒有奎寧、抗生素等現代藥物,在越南的熱帶叢林裡,很容易感染瘧疾、霍亂等疾病,造成部隊減員。

舉個例子,《多桑蒙古史》這本史料記載了元軍三次入侵越南的尷尬歷史:

第一次入侵:

元朝軍由於“熱不能堪,班師”。

第二次入侵:

“盛夏霖潦,軍中疾作,死傷者眾”。

第三次入侵:

“軍中將士多被疫不能進”。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描寫元軍和越南打仗的畫作

看,元朝的軍隊,千里迢迢,雄心勃勃,殺進越南的土地,原本是想征服越南,但是,三次都在半途中,打了退堂鼓,為什麼?因為越南太熱了,而且熱帶叢林,蚊子多,各種蟲子多,隨便哪個叮你一下,或者隨便喝點溪水、河水,就能染上各種熱帶傳染病,大批將士病死,非戰鬥減員,非常尷尬。

原因之二:

戰線太長,後勤耗費巨大。

漢人帝國的中央,基本上都在長江以北,出兵攻打越南,舉個例子,從北京出兵,打河內,然後一直打到西貢(胡志明市),這是真正的萬里之遙,這一路上耗費的糧食、軍衣軍靴、帳篷醫藥、各種死傷撫卹……耗資巨大,分分鐘把國庫耗光。

舉個例子,也是在元朝的時候,元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殺進河內,結果發現,人家越南人堅壁清野了,河內成了一座空城,人都躲起來了,糧食全部藏起來了,結果呢,元軍在河內,把自己的隨軍攜帶的糧食,吃完了,找不到糧食,斷糧了,怎麼辦呢?餓著肚子,罵著娘,班師回朝,非常狼狽。

原因之三:

越南距漢人帝國中央太遠,吞併它經濟意義不大。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如圖,越南領土遊離於中國本土之外,後勤補給路線太長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說過這麼一段話:“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得其地不足以供給。”

什麼意思呢?朱元璋是說:像越南、日本、暹羅這些地方,路途太遠了,例如說我從越南征兵一萬人,送到北京來,這一萬個兵帶來的回報,還抵不上他們一路上的路費和押運成本。再例如說我從越南征收10萬斤大米運到北京,這一路上的運費,也超過了10萬斤大米本身的價值,所以,得不償失,沒有意義。

關於越南,六個有趣的歷史事實

明朝官軍

所以呢,朱元璋把日本、越南、暹羅等一系列的邊緣小邦,列為“不徵之國”,意思是告誡子孫:不要去攻打和吞併這些邊遠小邦,為什麼?因為不划算。

後來,朱元璋有個兒子名叫朱棣,也就是明成祖,此人不聽他爸的話,出兵攻打越南,征服了越南,納入統治,結果發現:為了統治越南,朝廷支出高達300萬兩白銀,但是,期間只從越南收到7萬兩白銀的稅,活活虧損了293萬兩白銀。朱棣不得不服:還是他爸朱元璋說得對。姜,還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