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其實有機會可以殺掉曹操,可他並未那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劉備是三國時期蜀國的建立人。劉備雖然是皇室後代,但是自幼家中貧苦,出身卑微,可他憑藉著自己過人的膽識和高超的馭人之術,得到了許多能人志士的幫助,從一介布衣一步步登上君主之位,並與曹操、孫權一同三分天下。我們在《三國演義》中所瞭解到的劉備,也是一個愛民愛才、寬厚仁義、知人善用並且待人公平真誠的人,與其中曹操的殘忍、陰險、狡詐和善用權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備其實有機會可以殺掉曹操,可他並未那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在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之前,有一個著名的戰役名叫赤壁之戰,赤壁之戰中劉備聯合孫權一同抗擊曹操,曹操最終慘敗,這次失敗也成了曹操一生征戰途中最大的敗筆。最後曹操不得不選擇從華容道逃脫,而此時的劉備其實有機會可以殺掉曹操可他並未這樣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真實原因並非劉備太謹慎也不是因為曹操太狡詐,而是另有玄機,那麼下面就聽筆者娓娓道來。

一、當時的劉備實力太弱,無法與孫權抗衡

赤壁之戰之時,劉備還尚未建立根據地,手中的兵力也不足。在隆中對時劉備與諸葛亮商量好的對策便是聯吳抗曹,三分天下格局。曹操兵敗,其實最大的獲益者應該是孫權,本來之前東吳的勢力也算是比較強大的了,加之曹操兵敗,孫權的軍隊所繳獲的戰利品和收編的降兵降將,這使得東吳的勢力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而此時的劉備正處於劣勢階段,若孫權翻臉,那這局勢便不是劉備所能掌控的了。

所以劉備不能讓曹操死,曹操死了,北方的勢力必定混亂,若此時孫權出兵拿下北方,那屆時東吳的勢力便會壯大到無法預測的地步,說不定下一個孫權要出兵攻打的就成了劉備了。而此時實力還未壯大的劉備必然不能讓曹操死,他需要曹操來幫他抗衡孫權,從而實現他三分天下的願景。

劉備其實有機會可以殺掉曹操,可他並未那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二、諸葛亮協助劉備使出“一石二鳥”之計

當時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派遣關羽去鎮守華容道。曹操是關羽的恩人,他也知道關羽是個十分重義氣的人,所以料定關羽不會殺曹操。卻還是讓關羽去鎮守華容道並且讓關羽立下如果不殺了曹操,就讓關羽回來奉上自己的人頭。

關羽自然不會殺了曹操,劉備也不會殺關羽。讓諸葛亮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讓關羽成功放跑曹操回來之後陷入困境,此時劉備站出來為關羽說好話,才讓諸葛亮放了關羽。而此時的關羽便更是對劉備感激涕零忠心耿耿了。這樣一來,劉備借關羽之手放跑曹操,不僅擁有了能夠爭取建立三分天下的時間,也讓結拜兄弟關羽因內心對其深感愧疚從而更好的忠於自己,如此一石二鳥之行徑,劉備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曹操此人疑心甚重,做夢都能起來揮劍殺人,所以對於大部分人的可疑行為他都會提防著。再者他的身邊武藝超群的將領很多,旁邊的護衛自然不在少數,憑藉劉備的“手段”自然還是很難動得了曹操的。

劉備其實有機會可以殺掉曹操,可他並未那樣做,究竟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話題劉備的謹慎與曹操的狡詐筆者覺得是並存的。後來,劉備的勢力不斷壯大,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就此形成。不得不說,劉備確實是一個擁有大智慧大謀略的人,他雖然出身卑微,論經濟實力與背景都無法與曹操和孫權相提並論,只能一直在夾縫中艱難的求生存,不斷採用依附的處世策略。但劉備身上有著十分堅韌的品格,雖然他匡扶漢室恢復大漢榮光的理想,一次次被現實的冷水所澆滅,劉備卻又總是如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次次站起來。劉備有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理想,這些品格註定了他能夠建立一方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