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向諸葛亮託付後事是假惺惺嗎?武侯祠知道

劉備向諸葛亮託付後事是假惺惺嗎?武侯祠知道

‘’一杯土,尚巍然,問他銅雀荒臺,何處尋漳河疑冢?‘’

劉備的陵墓在祠廟後面,外形夯土磚砌,垣牆環繞,成拱圓形,至今還在接受人們的注目禮。

那麼曹操的墓呢?據說,他為了防盜,在漳河邊做了72座假墳,但這些已無跡可尋,更不要說當年他為了二喬而修築的銅雀臺了。

“漢昭烈廟”,原先專為祭祀漢昭烈帝劉備的。武侯祠在它的旁邊,後來大家覺得諸葛亮死後也應該去陪伴劉備,於是就將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併入了漢昭烈廟。大家又感到,諸葛亮的名氣比劉備大,於是乾脆君讓位給臣,就通稱叫武侯祠吧。今天,去那裡遊玩的人們,都說去武侯祠玩。

不過,君臣終究不能顛倒的,我看到的武侯祠位置就比漢昭烈廟偏。不過武侯祠大門比漢昭烈廟要氣派一些。

劉備向諸葛亮託付後事是假惺惺嗎?武侯祠知道

有人認為,劉備行“仁義”是假的。

我以為不假。當年劉備大敗於曹操,從新野逃往江夏,一路上跟隨的百姓有10萬人之多,“日行十餘里”。面對追兵,情勢十分危急,手下勸說劉備別讓百姓再跟了,省得全軍覆沒。可劉備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堅決不拋棄百姓。在危及自己性命的時候,能仍念念“以人為本”,願與民眾同生共死,難道是假的?

趙雲長坂坡救了劉備兒子阿斗,劉備將阿斗摔在地上,說可以沒有兒子,但不能沒有趙雲。我想這也不是假的。

劉備“有王霸之略” ,“梟雄之姿”,“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他豈可為一小兒而損折十分得力的大將,進而影響他的圖謀大略!更何況他也有幾次置大小老婆於不顧呢。

劉備將死時,託付後事,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指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有人認為,這是假惺惺,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稍有得色,劉必殺之。我以為劉說的也不是假話,是真心實意的託付。他“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劉備向諸葛亮託付後事是假惺惺嗎?武侯祠知道

要知道,從“三顧茅廬”起,劉備、孔明就連成一體,劉備極端信任孔明,面對別人的挑撥離間,他正告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而孔明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天下皆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劉、關、張、諸葛孔明等人都是以“仁義”為紐帶,以劉為核心,才創造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劉禹錫贊他們道:“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杜甫道:“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這是劉備給劉禪遺詔中的話,今天仍可教育我們!

說也怪,我兩次進祠,兩次轉來轉去,竟都沒有轉進武鄉侯諸葛亮的祠堂裡。這也許對他的事蹟有所瞭解,也許對劉備這位只做了二三年的皇帝專注了一點,而忽略了那位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據說,他還是音樂家和書法家)。

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對諸葛亮的深深崇敬。現在,重溫他的《誡子書》,猶如對自己的身心又過濾了一般,顯得又清明起來。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無劉備,諸葛亮無以展大才;無孔明,劉備無以立蜀國。他們倆的親密關係,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