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賈誼在《過秦論》裡說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這裡的六世,指的就是自秦孝公以下的六位國君。這六位國君,就是大家常說的“秦國六代名君”,也即為秦始皇統一天下打下堅實基礎的六位先輩。

這六位國君到底是不是都能稱得上名君,其實是有待商榷的,比如舉鼎而亡的秦武王贏蕩,專門寵信大力士,排斥文臣,雖然短短的任期裡就創造出了拿下宜陽的戰績,但長遠下去還真不好說。好在他死得早,在位時間短,對秦國的政局影響不大。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總之,六位秦國先君固然沒犯什麼大錯,但要說都是名君,恐怕未必,而且與其說是他們為秦始皇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倒不如把功勞歸於另一個人身上,他就是商鞅,秦孝公時代的名臣,秦國變法的鼻祖。商鞅的變法才是秦國接下來的百年內能夠持續強盛的關鍵,也是秦始皇得以統一天下的根本原因。最了不起的是,他的影響力並未止於秦國或者秦朝,而是一直延續到了兩千多年後,縱觀中國整個帝制時代,無不施行商鞅之法,從秦到清,概莫能外。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儒表法裡”的政治基礎

商鞅又稱衛鞅,公孫鞅,衛是他原來的姓氏,因為他是衛國國君的後代。公孫鞅很可能說明他的祖父當過衛國國君,而父親則不是。但他在後世最響亮的名號,既不是衛鞅,也不是公孫鞅,而是商鞅。因為商是他在秦國立下大功之後秦孝公賞賜給他的封地,是他自己創下的榮耀,故而他更願意以商為氏,稱商鞅而非衛鞅或者公孫鞅。

作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早年受到法家名宿李悝和吳起的影響很深,這兩個人分別在魏國和楚國搞過變法,併成功使兩個國家強大了起來。但若論對後世的影響,則是晚輩商鞅在秦國搞的變法影響更大,因為商鞅搞的那套弱民愚民手段,對封建統治者最有利,最能維護封建君主的權威。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所以戰國中晚期,秦國憑藉商鞅之法迅速地強大了起來,成為六國人口中的“虎狼之秦”,而秦始皇更是以一己之力滅掉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統一了中原大地,並將中央政府的權威推廣到了百越之地。秦朝雖然短命,然而接替秦的漢,以及之後的歷朝歷代的帝王們,卻無不推崇商鞅之法,哪怕不能明面上推崇,背地裡也還在搞那一套馭民術。這就是所謂的“儒表法裡”,也是中國自秦以降的兩千餘年帝制時代的政治基礎。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先進而成熟的制度,卻最終成為阻礙中國進步的罪魁禍首

商鞅的變法,在當時看來毫無疑問是先進的,也是成熟有效的。哪怕是最恨他的秦惠文王(商鞅曾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處置過他的兩名老師),也只敢以私怨去治商鞅的罪,而不敢或者說不願公然否定商鞅之法。由此可見,商鞅的變法是變到封建帝王們的心裡去了,是他們賴以統治天下的一大利器。

有了法家的這套治理手段,中國的封建王朝才能大體穩定地延續下去,直到清末受到外力干涉,才終於玩不下去了,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民智大開,以至於復辟帝制的袁世凱成了一個大笑話。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然而商鞅之法雖然能讓國家變得強大,讓政局變得穩定,卻嚴重鉗錮了人們的思想。因為在商鞅等法家大佬看來,民眾不需要有什麼思想,只需要懂得忠君就行,國君讓幹什麼,就去幹什麼,這樣的順民才更好駕馭,才不會威脅到皇權的統治。但代價就是社會整體發展緩慢,科技和人文這兩大領域難有建樹,從而導致中國以領先早熟的狀態漸漸落後於西方世界,這才有了1840年鴉片戰爭之敗,以及之後的百年恥辱。

讓人說話,天塌不下來。一個鉗錮言論的時代,是很難發展出新技術、新思想的,如果再缺失了與外界的交流,自然會越來越落後於外部世界,中國的帝制時代便是如此,到了後期,國內自詡“天朝上國”,實則連西方的二流國家都不如。而這種結局,推及始因,則離不開秦孝公時代商鞅的變法。

法家集大成者“商鞅”,奠定了秦朝的政治基礎,卻也禁錮了中國

結語:

所以說,中國近代落後於世界,2000年前的商鞅可謂“罪魁禍首”。但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的那樣,商鞅的思想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是先進的,是成熟有效的,可惜太過成熟有效,以至於讓中國曆朝歷代墮入了舒適圈,再也無法靠自身的力量走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